Spring 的理解
Spring框架核心特性包括:
- IoC容器:Spring通过控制反转实现了对象的创建和对象间的依赖关系管理。开发者只需要定义好Bean及其依赖关系,Spring容器负责创建和组装这些对象。
- AOP:面向切面编程,允许开发者定义横切关注点,例如事务管理、安全控制等,独立于业务逻辑的代码。通过AOP,可以将这些关注点模块化,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 事务管理:Spring提供了一致的事务管理接口,支持声明式和编程式事务。开发者可以轻松地进行事务管理,而无需关心具体的事务API。
- MVC框架:Spring MVC是一个基于Servlet API构建的Web框架,采用了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架构。
Spring IoC和AOP
- IoC:即控制反转的意思,它是一种创建和获取对象的技术思想,依赖注入(DI)是实现这种技术的一种方式。传统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使用IoC思想开发方式的话,我们不通过new关键字创建对象,而是通过IoC容器来帮我们实例化对象。 通过IoC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 AOP:是面向切面编程,能够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被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封装起来,以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例如事务处理、日志管理、权限控制等)Spring AOP 就是基于动态代理的,如果要代理的对象,实现了某个接口,那么 Spring AOP 会使用 JDK Proxy,去创建代理对象,而对于没有实现接口的对象,这时候 Spring AOP 会使用 Cglib 生成一个被代理对象的子类来作为代理。
AOP
- AspectJ:切面,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具体的接口或类与之对应,是 Join point,Advice 和 Pointcut 的一个统称。
- Join point:连接点,指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点,例如方法调用、异常处理等。在 Spring AOP 中,仅支持方法级别的连接点。
- Advice:通知,即我们定义的一个切面中的横切逻辑,有“around”,“before”和 “after” 三种类型。在很多的 AOP 实现框架中,Advice 通常作为一个拦截器,也可以包含许多个拦截器作为一条链路围绕着 Join point 进行处理。
- Pointcut:切点,用于匹配连接点,一个 AspectJ 中包含哪些 Join point 需要由 Pointcut 进行筛选。
- Introduction:引介,让一个切面可以声明被通知的对象实现任何他们没有真正实现的额外的接口。例如可以让一个代理对象代理两个目标类。
- Weaving:织入,在有了连接点、切点、通知以及切面,如何将它们应用到程序中呢?没错,就是织入,在切点的引导下,将通知逻辑插入到目标方法上,使得我们的通知逻辑在方法调用时得以执行。
- AOP proxy:AOP 代理,指在 AOP 实现框架中实现切面协议的对象。分为 JDK 动态代理和 CGLIB 动态代理。
- Target object:目标对象,就是被代理的对象。
IOC和AOP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 反射:Spring IOC容器利用Java的反射机制动态地加载类、创建对象实例及调用对象方法。
- 依赖注入:IOC的核心概念是依赖注入,即容器负责管理应用程序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Spring通过构造函数注入、属性注入或方法注入,将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在配置文件中或使用注解。
- 设计模式 - 工厂模式:Spring IOC容器通常采用工厂模式来管理对象的创建和生命周期。容器作为工厂负责实例化Bean并管理它们的生命周期,将Bean的实例化过程交给容器来管理。
- 容器实现:Spring IOC容器是实现IOC的核心,通常使用BeanFactory或ApplicationContext来管理Bean。BeanFactory是IOC容器的基本形式,提供基本的IOC功能;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扩展,并提供更多企业级功能。
Spring AOP 实现机制
Spring AOP的实现依赖于动态代理技术。动态代理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代理对象,而不是在编译时。它允许开发者在运行时指定要代理的接口和行为,从而实现在不修改源码的情况下增强方法的功能。
Spring AOP支持两种动态代理:
- 基于JDK的动态代理:使用java.lang.reflect.Proxy类和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这种方式需要代理的类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
// 创建目标对象 Service service = new ServiceImpl();
// 创建动态代理 Service proxyInstance = (Service) Proxy.newProxyInstance( service.getClass().getClassLoader(), service.getClass().getInterfaces(), new DynamicProxyHandler(service) );
// 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 proxyInstance.performAction();
- 基于CGLIB的动态代理:当被代理的类没有实现接口时,Spring会使用CGLIB库生成一个被代理类的子类作为代理。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是一个第三方代码生成库,通过继承方式实现代理。
public UserService createProxy() {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enhancer.setSuperclass(UserService.class);
enhancer.setCallback(this);
return (UserService) enhancer.create(); // 创建代理对象
}
AOP实现有哪些注解?
常用的注解包括:
- @Aspect:用于定义切面,标注在切面类上。
- @Pointcut:定义切点,标注在方法上,用于指定连接点。
- @Before:在方法执行之前执行通知。
- @After:在方法执行之后执行通知。
- @Around:在方法执行前后都执行通知。
- @AfterReturning:在方法执行后返回结果后执行通知。
- @AfterThrowing:在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通知。
- @Advice:通用的通知类型,可以替代@Before、@After等。
什么是反射?有哪些使用场景?
1、Spring框架的依赖注入(DI)和控制反转(IoC)
在Spring中,开发者可以通过XML配置文件或者基于注解的方式声明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当应用程序启动时,Spring容器会扫描这些配置或注解,然后利用反射来实例化Bean(即Java对象),并根据配置自动装配它们的依赖。
2、动态代理的实现
Spring AOP允许开发者定义切面(Aspect),这些切面可以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并将其插入到业务逻辑中,而不需要修改业务逻辑代码。
spring是如何解决循环依赖的?
循环依赖问题在Spring中主要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通过构造方法进行依赖注入时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
- 第二种:通过setter方法进行依赖注入且是在多例(原型)模式下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
- 第三种:通过setter方法进行依赖注入且是在单例模式下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
只有【第三种方式】的循环依赖问题被 Spring 解决了,其他两种方式在遇到循环依赖问题时,Spring都会产生异常。
Spring 解决单例模式下的setter循环依赖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三级缓存指的是 Spring 在创建 Bean 的过程中,通过三级缓存来缓存正在创建的 Bean,以及已经创建完成的 Bean 实例。具体步骤如下:
- 实例化 Bean:Spring 在实例化 Bean 时,会先创建一个空的 Bean 对象,并将其放入一级缓存中。
- 属性赋值:Spring 开始对 Bean 进行属性赋值,如果发现循环依赖,会将当前 Bean 对象提前暴露给后续需要依赖的 Bean(通过提前暴露的方式解决循环依赖)。
- 初始化 Bean:完成属性赋值后,Spring 将 Bean 进行初始化,并将其放入二级缓存中。
- 注入依赖:Spring 继续对 Bean 进行依赖注入,如果发现循环依赖,会从二级缓存中获取已经完成初始化的 Bean 实例。
通过三级缓存的机制,Spring 能够在处理循环依赖时,确保及时暴露正在创建的 Bean 对象,并能够正确地注入已经初始化的 Bean 实例,从而解决循环依赖问题,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spring三级缓存的数据结构是什么
都是 Map类型的缓存,比如Map {k:name; v:bean}。
- 一级缓存(Singleton Objects):存储的是已经完全初始化好的bean,当bean的实例化完成后,会被放入这个缓存中,以后需要这个bean时直接从这里获取,而不是重新创建。键是bean的名称,值是bean的实例。这个缓存在
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
类中的singletonObjects
属性中。 - 二级缓存(Early Singleton Objects):即已经实例化但还未完全初始化的bean。这些bean已经被实例化,但是可能还没有进行属性注入等操作。这个缓存在
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
类中的earlySingletonObjects
属性中。 - 三级缓存(Singleton Factories):存储的是ObjectFactory对象,这些对象可以生成早期的bean引用。当一个bean正在创建过程中,如果它被其他bean依赖,那么这个正在创建的bean就会通过这个ObjectFactory来创建一个早期引用,从而解决循环依赖的问题。这个缓存在
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
类中的singletonFactories
属性中。
spring框架中都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 工厂设计模式 : Spring使用工厂模式通过 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创建 bean 对象。
- 代理设计模式 : Spring AOP 功能的实现。
- 单例设计模式 : Spring 中的 Bean 默认都是单例的。
- 模板方法模式 : Spring 中 jdbcTemplate、hibernateTemplate 等以 Template 结尾的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它们就使用到了模板模式。
- 包装器设计模式 : 我们的项目需要连接多个数据库,而且不同的客户在每次访问中根据需要会去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这种模式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能够动态切换不同的数据源。
- 观察者模式: 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就是观察者模式很经典的一个应用。
- 适配器模式 :Spring AOP 的增强或通知(Advice)使用到了适配器模式、spring MVC 中也是用到了适配器模式适配Controller。
spring 常用注解有什么
@Autowired:主要用于自动装配bean。
@Component: 标记一个类作为Spring的bean。
@Configuration:注解用于标记一个类作为Spring的配置类。
@Bean:标记一个方法作为Spring的bean工厂方法,该方法的返回值作为一个bean
@Service:用于标记一个类作为服务层的组件。
@Repository:用于标记一个类作为数据访问层的组件。
@Controller: 标记一个类作为控制层的组件。
Spring的事务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 未捕获异常: 如果一个事务方法中发生了未捕获的异常,并且异常未被处理或传播到事务边界之外,那么事务会失效,所有的数据库操作会回滚。
- 非受检异常: 默认情况下,Spring对非受检异常(RuntimeException或其子类)进行回滚处理,这意味着当事务方法中抛出这些异常时,事务会回滚。
- 事务传播属性设置不当: 如果在多个事务之间存在事务嵌套,且事务传播属性配置不正确,可能导致事务失效。特别是在方法内部调用有 @Transactional 注解的方法时要特别注意。
- 多数据源的事务管理: 如果在使用多数据源时,事务管理没有正确配置或者存在多个 @Transactional 注解时,可能会导致事务失效。
- 跨方法调用事务问题: 如果一个事务方法内部调用另一个方法,而这个被调用的方法没有 @Transactional 注解,这种情况下外层事务可能会失效。
- 事务在非公开方法中失效: 如果 @Transactional 注解标注在私有方法上或者非 public 方法上,事务也会失效。
Spring的事务,使用this调用是否生效?
不能生效。
因为Spring事务是通过代理对象来控制的,只有通过代理对象的方法调用才会应用事务管理的相关规则。当使用this
直接调用时,是绕过了Spring的代理机制,因此不会应用事务设置。
Bean的生命周期说一下?
- Spring启动,查找并加载需要被Spring管理的bean,进行Bean的实例化
- Bean实例化后对将Bean的引入和值注入到Bean的属性中
- 如果Bean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Bean的Id传递给setBeanName()方法
- 如果Bean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调用setBeanFactory()方法,将BeanFactory容器实例传入
- 如果Bean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调用Bean的s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将bean所在应用上下文引用传入进来。
- 如果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Spring就将调用他们的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
- 如果Bean 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Spring将调用他们的afterPropertiesSet()方法。类似的,如果bean使用init-method声明了初始化方法,该方法也会被调用
- 如果Bean 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Spring就将调用他们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
- 此时,Bean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他们将一直驻留在应用上下文中,直到应用上下文被销毁。
- 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接口,Spring将调用它的destory()接口方法,同样,如果bean使用了destory-method 声明销毁方法,该方法也会被调用。
Bean是否单例?
Spring 中的 Bean 默认都是单例的。
就是说,每个Bean的实例只会被创建一次,并且会被存储在Spring容器的缓存中,以便在后续的请求中重复使用。这种单例模式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内存效率。
但是,Spring也支持将Bean设置为多例模式,即每次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实例。要将Bean设置为多例模式,可以在Bean定义中通过设置scope属性为"prototype"来实现。
Bean的单例和非单例,生命周期是否一样
不一样的,Spring Bean 的生命周期完全由 IoC 容器控制。Spring 只帮我们管理单例模式 Bean 的完整生命周期,对于 prototype
的 Bean,Spring 在创建好交给使用者之后,则不会再管理后续的生命周期。
Spring bean的作用域有哪些
- Singleton(单例):在整个应用程序中只存在一个 Bean 实例。默认作用域,Spring 容器中只会创建一个 Bean 实例,并在容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共享该实例。
- Prototype(原型):每次请求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Bean 实例。次从容器中获取该 Bean 时都会创建一个新实例,适用于状态非常瞬时的 Bean。
- Request(请求):每个 HTTP 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Bean 实例。仅在 Spring Web 应用程序中有效,每个 HTTP 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Bean 实例,适用于 Web 应用中需求局部性的 Bean。
- Session(会话):Session 范围内只会创建一个 Bean 实例。该 Bean 实例在用户会话范围内共享,仅在 Spring Web 应用程序中有效,适用于与用户会话相关的 Bean。
- Application:当前 ServletContext 中只存在一个 Bean 实例。仅在 Spring Web 应用程序中有效,该 Bean 实例在整个 ServletContext 范围内共享,适用于应用程序范围内共享的 Bean。
- WebSocket(Web套接字):在 WebSocket 范围内只存在一个 Bean 实例。仅在支持 WebSocket 的应用程序中有效,该 Bean 实例在 WebSocket 会话范围内共享,适用于 WebSocket 会话范围内共享的 Bean。
- Custom scopes(自定义作用域):Spring 允许开发者定义自定义的作用域,通过实现 Scope 接口来创建新的 Bean 作用域。
<bean id="myBean" class="com.example.MyBeanClass" scope="singleton"/>
在bean加载/销毁前后,如果想实现某些逻辑,可以怎么做
使用init-method和destroy-method
<bean id="myBean" class="com.example.MyBeanClass"
init-method="init" destroy-method="destroy"/>
实现InitializingBean和DisposableBean接口
public class MyBeanClass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DisposableBe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 初始化逻辑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throws Exception {
// 销毁逻辑
}
}
使用@PostConstruct和@PreDestroy注解
public class MyBeanClass {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 初始化逻辑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destroy() {
// 销毁逻辑
}
}
使用@Bean注解的initMethod和destroyMethod属性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Bean(initMethod = "init", destroyMethod = "destroy")
public MyBeanClass myBean() {
return new MyBeanClass();
}
}
Bean注入和xml注入
XML 注入
- Bean 定义解析:Spring 容器通过
XmlBeanDefinitionReader
类解析 XML 配置文件,读取其中的 <bean>
标签以获取 Bean 的定义信息。 - 注册 Bean 定义:解析后的 Bean 信息被注册到
BeanDefinitionRegistry
(如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中,包括 Bean 的类、作用域、依赖关系、初始化和销毁方法等。 - 实例化和依赖注入:当应用程序请求某个 Bean 时,Spring 容器会根据已经注册的 Bean 定义:
- 首先,使用反射机制创建该 Bean 的实例。
- 然后,根据 Bean 定义中的配置,通过 setter 方法、构造函数或方法注入所需的依赖 Bean。
注解注入
- 类路径扫描:当 Spring 容器启动时,它首先会进行类路径扫描,查找带有特定注解(如
@Component
、@Service
、@Repository
和 @Controller
)的类。 - 注册 Bean 定义:找到的类会被注册到
BeanDefinitionRegistry
中,Spring 容器将为其生成 Bean 定义信息。这通常通过 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
类来实现。 - 依赖注入:与 XML 注入类似,Spring 在实例化 Bean 时,也会检查字段上是否有
@Autowired
、@Inject
或 @Resource
注解。如果有,Spring 会根据注解的信息进行依赖注入。
尽管使用的方式不同,但 XML 注入和注解注入在底层的实现机制是相似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BeanDefinition:无论是 XML 还是注解,最终都会生成
BeanDefinition
对象,并存储在同一个 BeanDefinitionRegistry
中。 - 后处理器:
- Spring 提供了多个 Bean 后处理器(如
Autowired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
),用于处理注解(如 @Autowired
)的依赖注入。 - 对于 XML,Spring 也有相应的后处理器来处理 XML 配置的依赖注入。
- 依赖查找:在依赖注入时,Spring 容器会通过
ApplicationContext
中的 BeanFactory 方法来查找和注入依赖,无论是通过 XML 还是注解,都会调用类似的查找方法。
Spring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扩展点
-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允许在Spring容器实例化bean之前修改bean的定义。常用于修改bean属性或改变bean的作用域。
- BeanPostProcessor:可以在bean实例化、配置以及初始化之后对其进行额外处理。常用于代理bean、修改bean属性等。
- PropertySource:用于定义不同的属性源,如文件、数据库等,以便在Spring应用中使用。
- ImportSelector和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rar:用于根据条件动态注册bean定义,实现配置类的模块化。
- Spring MVC中的HandlerInterceptor:用于拦截处理请求,可以在请求处理前、处理中和处理后执行特定逻辑。
- Spring MVC中的ControllerAdvice:用于全局处理控制器的异常、数据绑定和数据校验。
- Spring Boot的自动配置:通过创建自定义的自动配置类,可以实现对框架和第三方库的自动配置。
- 自定义注解:创建自定义注解,用于实现特定功能或约定,如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
MVC分层
- 视图(view): 为用户提供使用界面,与用户直接进行交互。
- 模型(model): 代表一个存取数据的对象或 JAVA 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简单java对象)。它也可以带有逻辑,主要用于承载数据,并对用户提交请求进行计算的模块。模型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数据承载 Bean,一类称为业务处理Bean。所谓数据承载 Bean 是指实体类(如:User类),专门为用户承载业务数据的;而业务处理 Bean 则是指Service 或 Dao 对象, 专门用于处理用户提交请求的。
- 控制器(controller): 用于将用户请求转发给相应的 Model 进行处理,并根据 Model 的计算结果向用户提供相应响应。它使视图与模型分离。
- 用户通过View 页面向服务端提出请求,可以是表单请求、超链接请求、AJAX 请求等;
- 服务端 Controller 控制器接收到请求后对请求进行解析,找到相应的Model,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Model 处理;
- 将处理结果再交给 Controller(控制器其实只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根据处理结果找到要作为向客户端发回的响应View 页面,页面经渲染后发送给客户端。
Spring的处理流程
- 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调用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ing。
- 处理器映射器根据请求url找到具体的处理器,生成处理器执行链HandlerExecutionChain(包括处理器对象和处理器拦截器)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根据处理器Handler获取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执行HandlerAdapter处理一系列的操作,如:参数封装,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验证等操作
- 执行处理器Handler(Controller,也叫页面控制器)。
- Hand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 HandlerAdapter将Hand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到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lover视图解析器
- ViewReslo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 DispatcherServlet对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model填充至视图中)。
- 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HandlerMapping 和 handlerAdapter有了解吗
HandlerMapping:
- 作用:HandlerMapping负责将请求映射到处理器(Controller)。
- 功能:根据请求的URL、请求参数等信息,找到处理请求的 Controller。
- 类型:Spring提供了多种HandlerMapping实现,如BeanNameUrlHandlerMapping、RequestMappingHandlerMapping等。
- 工作流程:根据请求信息确定要请求的处理器(Controller)。HandlerMapping可以根据URL、请求参数等规则确定对应的处理器。
HandlerAdapter:
- 作用:HandlerAdapter负责调用处理器(Controller)来处理请求。
- 功能:处理器(Controller)可能有不同的接口类型(Controller接口、HttpRequestHandler接口等),HandlerAdapter根据处理器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用处理器。
- 类型:Spring提供了多个HandlerAdapter实现,用于适配不同类型的处理器。
- 工作流程:根据处理器的接口类型,选择相应的HandlerAdapter来调用处理器。
工作流程:
- 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HandlerMapping根据请求信息找到对应的处理器(Controller)。
- HandlerAdapter根据处理器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用处理器。
- 处理器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生成ModelAndView。
- HandlerAdapter将处理器的执行结果包装成ModelAndView。
- 视图解析器根据ModelAndView找到对应的视图进行渲染。
- 将渲染后的视图返回给客户端。
为什么使用springboot
- 简化开发:Spring Boot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开箱即用的组件和自动配置,简化了项目的配置和开发过程,开发人员可以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 快速启动:Spring Boot提供了快速的应用程序启动方式,通过引入不同的 Starter,可以快速集成常用的框架和库(如数据库、消息队列、Web 开发等),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 自动化配置:Spring Boot通过自动配置功能,根据项目中的依赖关系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来配置应用程序,减少了配置的复杂性,使开发者更容易实现应用的最佳实践。
SpringBoot用到哪些设计模式?
- 代理模式:Spring 的 AOP 通过动态代理实现方法级别的切面增强,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代理方式,采用动态代理方式。
- 策略模式:Spring AOP 支持 JDK 和 Cglib 两种动态代理实现方式,通过策略接口和不同策略类,运行时动态选择,其创建一般通过工厂方法实现。
- 装饰器模式:Spring 用 TransactionAwareCacheDecorator 解决缓存与数据库事务问题增加对事务的支持。
- 单例模式:Spring Bean 默认是单例模式,通过单例注册表(如 HashMap)实现。
- 简单工厂模式:Spring 中的 BeanFactory 是简单工厂模式的体现,通过工厂类方法获取 Bean 实例。
- 工厂方法模式:Spring中的 FactoryBean 体现工厂方法模式,为不同产品提供不同工厂。
- 观察者模式:Spring 观察者模式包含 Event 事件、Listener 监听者、Publisher 发送者,通过定义事件、监听器和发送者实现,观察者注册在 ApplicationContext 中,消息发送由 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 完成。
- 模板模式:Spring Bean 的创建过程涉及模板模式,体现扩展性,类似 Callback 回调实现方式。
- 适配器模式:Spring MVC 中针对不同方式定义的 Controller,利用适配器模式统一函数定义,定义了统一接口 HandlerAdapter 及对应适配器类。
怎么理解SpringBoot中的约定大于配置
Spring Boot通过「自动化配置」和「起步依赖」实现了约定大于配置的特性。
- 自动化配置:Spring Boot根据项目的依赖和环境自动配置应用程序,无需手动配置大量的XML或Java配置文件。例如,如果项目引入了Spring Web MVC依赖,Spring Boot会自动配置一个基本的Web应用程序上下文。
- 起步依赖:Spring Boot提供了一系列起步依赖,这些依赖包含了常用的框架和功能,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项目。
SpringBoot的项目结构
SpringBoot自动装配原理
SpringBoot 的自动装配原理是基于Spring Framework的条件化配置和@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实现的。这种机制允许开发者在项目中引入相关的依赖,SpringBoot 将根据这些依赖自动配置应用程序的上下文和功能。
@SpringBootApplication
注解的内部
@Target({ElementType.TYPE})
: 该注解指定了这个注解可以用来标记在类上。@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这个注解指定了注解的生命周期,即在运行时保留。@Documented
: 该注解表示这个注解应该被包含在 Java 文档中。@Inherited
: 这个注解指示一个被标注的类型是被继承的。@SpringBootConfiguration
: 这个注解表明这是一个 Spring Boot 配置类。如果点进这个注解内部会发现与标准的 @Configuration 没啥区别,只是为了表明这是一个专门用于 SpringBoot 的配置。@EnableAutoConfiguration
: 这个注解是 Spring Boot 自动装配的核心。通过这个注解,SpringBoot 将尝试根据类路径上的依赖自动配置应用程序。@ComponentScan
: 这个注解用于配置组件扫描的规则。在这里,它告诉 SpringBoot 在指定的包及其子包中查找组件,这些组件包括被注解的类、@Component 注解的类等。其中的 excludeFilters 参数用于指定排除哪些组件,这里使用了两个自定义的过滤器,分别是 TypeExcludeFilter 和 AutoConfigurationExcludeFilter。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AutoConfigurationPackage,将项目src中main包下的所有组件注册到容器中
- @Import({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class}),是自动装配的核心
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 是 Spring Boot 中一个重要的类,它实现了 ImportSelector 接口,用于实现自动配置的选择和导入。具体来说,它通过分析项目的类路径和条件来决定应该导入哪些自动配置类。
扫描类路径: 在应用程序启动时,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
会扫描类路径上的 META-INF/spring.factories
文件,这个文件中包含了各种 Spring 配置和扩展的定义
条件判断: 对于每一个发现的自动配置类,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
会使用条件判断机制(通常是通过 @ConditionalOnXxx
注解)
根据条件导入自动配置类: 满足条件的自动配置类将被导入到应用程序的上下文中。来确定是否满足导入条件。
启动器(starter)
- spring-boot-starter-web:这是最常用的起步依赖之一,它包含了Spring MVC和Tomcat嵌入式服务器,用于快速构建Web应用程序。
- spring-boot-starter-security:提供了Spring Security的基本配置,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应用的安全性,包括认证和授权功能。
- mybatis-spring-boot-starter:这个Starter是由MyBatis团队提供的,用于简化在Spring Boot应用中集成MyBatis的过程。它自动配置了MyBatis的相关组件,包括SqlSessionFactory、MapperScannerConfigurer等,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开始使用MyBatis进行数据库操作。
- spring-boot-starter-data-jpa 或spring-boot-starter-jdbc:如果使用的是Java Persistence API (JPA)进行数据库操作,那么应该使用spring-boot-starter-data-jpa。这个Starter包含了Hibernate等JPA实现以 及数据库连接池等必要的库,可以让你轻松地与MySQL数据库进行交互。你需要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中配置MySQL的连接信息。如果倾向于直接使用JDBC而不通过JPA,那么可以使用spring-boot-starter-jdbc,它提供了基本的JDBC支持。
-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用于集成Redis缓存和数据存储服务。这个Starter包含了与Redis交互所需的客户端(默认是Jedis客户端,也可以配置为Lettuce客户端),以及Spring Data Redis的支持,使得在Spring Boot应用中使用Redis变得非常便捷。同样地,需要在配置文件中设置Redis服务器的连接详情。
- spring-boot-starter-test:包含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所需的库,如JUnit, Spring Test, AssertJ等,便于进行测试驱动开发(TDD)
SpringBoot里面有哪些重要的注解
- @SpringBootApplication:用于标注主应用程序类,标识一个Spring Boot应用程序的入口点,同时启用自动配置和组件扫描。
- @Controller:标识控制器类,处理HTTP请求。
- @RestController:结合@Controller和@ResponseBody,返回RESTful风格的数据。
- @Service:标识服务类,通常用于标记业务逻辑层。
- @Repository:标识数据访问组件,通常用于标记数据访问层。
- @Component:通用的Spring组件注解,表示一个受Spring管理的组件。
- @Autowired:用于自动装配Spring Bean。
- @Value:用于注入配置属性值。
- @RequestMapping:用于映射HTTP请求路径到Controller的处理方法。
- @GetMapping、@PostMapping、@PutMapping、@DeleteMapping:简化@RequestMapping的GET、POST、PUT和DELETE请求。
- @Configuration:用于指定一个类为配置类,其中定义的bean会被Spring容器管理。通常与@Bean配合使用,@Bean用于声明一个Bean实例,由Spring容器进行管理。
开启事务
在服务层的方法上添加 @Transactional
注解即可。
MyBatis的优点?
消除了 JDBC 大量冗余的代码,不 需要手动开关连接;
提供映射标签,支持对象与数据库的 ORM 字段关系映射;提
SQL 写在 XML 里,解除 sql 与代码的耦合,便于统一管理;提供 XML 标签,支持编写动态 SQL 语句,并可重用。
很好的与各种数据库兼容,能够与 Spring 很好的集成,开发效率高
JDBC连接数据库的步骤
- 加载数据库驱动程序:在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之前,需要加载相应的数据库驱动程序。可以通过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来加载MySQL数据库的驱动程序。
- 建立数据库连接:使用 DriverManager 类的 getConnection(url, username, password) 方法来连接数据库,其中url是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包括数据库类型、主机、端口等)、username是数据库用户名,password是密码。
- 创建 Statement 对象:通过 Connection 对象的 createStatement() 方法创建一个 Statement 对象,用于执行 SQL 查询或更新操作。
- 执行 SQL 查询或更新操作:使用 Statement 对象的 executeQuery(sql) 方法来执行 SELECT 查询操作,或者使用 executeUpdate(sql) 方法来执行 INSERT、UPDATE 或 DELETE 操作。
- 处理查询结果:如果是 SELECT 查询操作,通过 ResultSet 对象来处理查询结果。可以使用 ResultSet 的 next() 方法遍历查询结果集,然后通过 getXXX() 方法获取各个字段的值。
- 关闭连接:在完成数据库操作后,需要逐级关闭数据库连接相关对象,即先关闭 ResultSet,再关闭 Statement,最后关闭 Connection。
如果项目中要用到原生的mybatis去查询,该怎样写?
步骤概述:
- 配置MyBatis: 在项目中配置MyBatis的数据源、SQL映射文件等。
- 创建实体类: 创建用于映射数据库表的实体类。
- 编写SQL映射文件: 创建XML文件,定义SQL语句和映射关系。
- 编写DAO接口: 创建DAO接口,定义数据库操作的方法。
- 编写具体的SQL查询语句: 在DAO接口中定义查询方法,并在XML文件中编写对应的SQL语句。
- 调用查询方法: 在服务层或控制层调用DAO接口中的方法进行查询。
Mybatis里的 # 和 $ 的区别?
- Mybatis 在处理 #{} 时,会创建预编译的 SQL 语句,将 SQL 中的 #{} 替换为 ? 号,在执行 SQL 时会为预编译 SQL 中的占位符(?)赋值,调用 PreparedStatement 的 set 方法来赋值,预编译的 SQL 语句执行效率高,并且可以防止SQL 注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适合传递参数值。
- Mybatis 在处理 ${} 时,只是创建普通的 SQL 语句,然后在执行 SQL 语句时 MyBatis 将参数直接拼入到 SQL 里,不能防止 SQL 注入,因为参数直接拼接到 SQL 语句中,如果参数未经过验证、过滤,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
MybatisPlus和Mybatis的区别
- CRUD操作:MybatisPlus通过继承BaseMapper接口,提供了一系列内置的快捷方法,使得CRUD操作更加简单,无需编写重复的SQL语句。
- 代码生成器:MybatisPlus提供了代码生成器功能,可以根据数据库表结构自动生成实体类、Mapper接口以及XML映射文件,减少了手动编写的工作量。
- 通用方法封装:MybatisPlus封装了许多常用的方法,如条件构造器、排序、分页查询等,简化了开发过程,提高了开发效率。
- 分页插件:MybatisPlus内置了分页插件,支持各种数据库的分页查询,开发者可以轻松实现分页功能,而在传统的MyBatis中,需要开发者自己手动实现分页逻辑。
- 多租户支持:MybatisPlus提供了多租户的支持,可以轻松实现多租户数据隔离的功能。
- 注解支持:MybatisPlus引入了更多的注解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通过注解来配置实体与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减少了XML配置文件的编写。
MyBatis运用了哪些常见的设计模式?
- 建造者模式(Builder),如:SqlSessionFactoryBuilder、XMLConfigBuilder、XMLMapperBuilder、XMLStatementBuilder、CacheBuilder等;
- 工厂模式,如:SqlSessionFactory、ObjectFactory、MapperProxyFactory;
- 单例模式,例如ErrorContext和LogFactory;
- 代理模式,Mybatis实现的核心,比如MapperProxy、ConnectionLogger,用的jdk的动态代理;还有executor.loader包使用了cglib或者javassist达到延迟加载的效果;
- 组合模式,例如SqlNode和各个子类ChooseSqlNode等;
- 模板方法模式,例如BaseExecutor和SimpleExecutor,还有BaseTypeHandler和所有的子类例如IntegerTypeHandler;
- 适配器模式,例如Log的Mybatis接口和它对jdbc、log4j等各种日志框架的适配实现;
- 装饰者模式,例如Cache包中的cache.decorators子包中等各个装饰者的实现;
- 迭代器模式,例如迭代器模式PropertyTokenizer;
了解SpringCloud吗,说一下他和SpringBoot的区别
Spring Boot是用于构建单个Spring应用的框架,而Spring Cloud则是用于构建分布式系统中的微服务架构的工具,Spring Cloud提供了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断路器、网关等功能。两者可以结合使用,通过Spring Boot构建微服务应用,然后用Spring Cloud来实现微服务架构中的各种功能。
微服务组件
- 注册中心:注册中心是微服务架构最核心的组件。它起到的作用是对新节点的注册与状态维护,解决了「如何发现新节点以及检查各节点的运行状态的问题」。微服务节点在启动时会将自己的服务名称、IP、端口等信息在注册中心登记,注册中心会定时检查该节点的运行状态。注册中心通常会采用心跳机制最大程度保证已登记过的服务节点都是可用的。
-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解决了「如何发现服务及负载均衡如何实现的问题」,通常微服务在互相调用时,并不是直接通过IP、端口进行访问调用。而是先通过服务名在注册中心查询该服务拥有哪些节点,注册中心将该服务可用节点列表返回给服务调用者,这个过程叫服务发现,因服务高可用的要求,服务调用者会接收到多个节点,必须要从中进行选择。因此服务调用者一端必须内置负载均衡器,通过负载均衡策略选择合适的节点发起实质性的通信请求。
- 服务通信:服务通信组件解决了「服务间如何进行消息通信的问题」,服务间通信采用轻量级协议,通常是HTTP RESTful风格。但因为RESTful风格过于灵活,必须加以约束,通常应用时对其封装。例如在SpringCloud中就提供了Feign和RestTemplate两种技术屏蔽底层的实现细节,所有开发者都是基于封装后统一的SDK进行开发,有利于团队间的相互合作。
- 配置中心:配置中心主要解决了「如何集中管理各节点配置文件的问题」,在微服务架构下,所有的微服务节点都包含自己的各种配置文件,如jdbc配置、自定义配置、环境配置、运行参数配置等。
- 集中式日志管理:集中式日志主要是解决了「如何收集各节点日志并统一管理的问题」。微服务架构默认将应用日志分别保存在部署节点上,当需要对日志数据和操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时,必须收集所有节点的日志数据。那么怎么高效收集所有节点的日志数据呢?业内常见的方案有ELK、EFK。通过搭建独立的日志收集系统,定时抓取各节点增量日志形成有效的统计报表,为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 分布式链路追踪:分布式链路追踪解决了「如何直观的了解各节点间的调用链路的问题」。系统中一个复杂的业务流程,可能会出现连续调用多个微服务,我们需要了解完整的业务逻辑涉及的每个微服务的运行状态,通过可视化链路图展现,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分析系统瓶颈及出错的服务。
- 服务保护:服务保护主要是解决了「如何对系统进行链路保护,避免服务雪崩的问题」。在业务运行时,微服务间互相调用支撑,如果某个微服务出现高延迟导致线程池满载,或是业务处理失败。这里就需要引入服务保护组件来实现高延迟服务的快速降级,避免系统崩溃。
- SpringCloud Alibaba实现的微服务架构:
- SpringCloud Alibaba中使用Alibaba Nacos组件实现注册中心,Nacos提供了一组简单易用的特性集,可快速实现动态服务发现、服务配置、服务元数据及流量管理。
- SpringCloud Alibaba 使用Nacos服务端均衡实现负载均衡,与Ribbon在调用端负载不同,Nacos是在服务发现的同时利用负载均衡返回服务节点数据。
- SpringCloud Alibaba 使用Netflix Feign和Alibaba Dubbo组件来实现服务通行,前者与SpringCloud采用了相同的方案,后者则是对自家的RPC 框架Dubbo也给予支持,为服务间通信提供另一种选择。
- SpringCloud Alibaba 在API服务网关组件中,使用与SpringCloud相同的组件,即:SpringCloud Gateway。
- SpringCloud Alibaba在配置中心组件中使用Nacos内置配置中心,Nacos内置的配置中心,可将配置信息存储保存在指定数据库中
- SpringCloud Alibaba在原有的ELK方案外,还可以使用阿里云日志服务(LOG)实现日志集中式管理。
- SpringCloud Alibaba在分布式链路组件中采用与SpringCloud相同的方案,即:Sleuth/Zipkin Server。
- SpringCloud Alibaba使用Alibaba Sentinel实现系统保护,Sentinel不仅功能更强大,实现系统保护比Hystrix更优雅,而且还拥有更好的UI界面。
负载均衡有哪些算法?
- 简单轮询:将请求按顺序分发给后端服务器上,不关心服务器当前的状态,比如后端服务器的性能、当前的负载。
- 加权轮询:根据服务器自身的性能给服务器设置不同的权重,将请求按顺序和权重分发给后端服务器,可以让性能高的机器处理更多的请求
- 简单随机:将请求随机分发给后端服务器上,请求越多,各个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越平均
- 加权随机:根据服务器自身的性能给服务器设置不同的权重,将请求按各个服务器的权重随机分发给后端服务器
- 一致性哈希:根据请求的客户端 ip、或请求参数通过哈希算法得到一个数值,利用该数值取模映射出对应的后端服务器,这样能保证同一个客户端或相同参数的请求每次都使用同一台服务器
- 最小活跃数:统计每台服务器上当前正在处理的请求数,也就是请求活跃数,将请求分发给活跃数最少的后台服务器
服务熔断
服务熔断是应对微服务雪崩效应的一种链路保护机制。
比如说,微服务之间的数据交互是通过远程调用来完成的。服务A调用服务,服务B调用服务c,某一时间链路上对服务C的调用响应时间过长或者服务C不可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对服务C的调用也越来越多,然后服务C崩溃了,但是链路调用还在,对服务B的调用也在持续增多,然后服务B崩溃,随之A也崩溃,导致雪崩效应。
当调用链路的某个微服务不可用或者响应时间太长时,会进行服务熔断,不再有该节点微服务的调用,快速返回错误的响应信息。当检测到该节点微服务调用响应正常后,恢复调用链路。
在Spring Cloud框架里,熔断机制通过Hystrix实现。Hystrix会监控微服务间调用的状况,当失败的调用到一定阈值,缺省是5秒内20次调用失败,就会启动熔断机制。
服务降级
服务降级一般是指在服务器压力剧增的时候,根据实际业务使用情况以及流量,对一些服务和页面有策略的不处理或者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释放服务器资源以保证核心业务的正常高效运行。
服务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请求是无限的。在用户使用即并发高峰期,会影响整体服务的性能,严重的话会导致宕机,以至于某些重要服务不可用。
服务降级是从整个系统的负荷情况出发和考虑的,对某些负荷会比较高的情况,为了预防某些功能(业务场景)出现负荷过载或者响应慢的情况,在其内部暂时舍弃对一些非核心的接口和数据的请求,而直接返回一个提前准备好的fallback(退路)错误处理信息。这样,虽然提供的是一个有损的服务,但却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