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南昌市 > 南昌县旅游
南昌县景点介绍
墨山村民居
墨山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墨山村邓家自然村125号,属村委会产权。该民居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坐西朝东,面阔12米,进深33米,占地面积396平方米。青砖外墙,硬山屋顶,东墙北侧开大门出入,红石门框,雕花雀替,上部匾额未刻字。进大门为天井和厢房,有前、后两个正厅,前面正厅单层,后面正厅为两层,纵列共三个天井。内部木架构为穿斗式。前厅额枋上设卷棚,枋间未作修饰,花窗为几何图案拼镶。柱下为鼓形石础。对研究清代的民居建筑有重要帮助。原为村委会办公场所,2008年,村委会筹资18万元进行较大范围的局部修缮。除外墙原有改变外,内部木结构基本复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前知青点
“楼前知青点”位于南昌县南新乡楼前村(现村委会所在地),原系文革-期间(1976),江西手扶拖拉机厂为厂里“上山下乡”的职工子弟兴建的居住场所,坐北面南,建筑面积218平方米,十开间,红砖墙体,前后两披人字形悬山屋顶,红机瓦屋面。见证了“文革”后期知青们的遭遇。“楼前知青点”(现村委会所在地)西侧是村级水泥公路,南侧是一个较大的操场。“楼前知青点”南侧300米是赣江大堤,堤外是赣江主航道,西南距乡政府约800米,西北距东角龚家约850米。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堂
“刘氏宗堂”位于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南房刘家自然村中部(235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8平方米。内部为大跨度抬梁穿斗木架构,主柱粗硕,檐柱次之,柱间无木墙拦隔。宗堂中间位置供奉祖宗牌位。宗祠保持了清早期建筑风格,用料硕大,又具较明显的清乾隆时期祠堂建筑风格,是研究同时期祠堂建筑的重要实证。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家古建筑群
“黎家古建筑群”原名“明清村庄”,位于广福镇板湖村黎家自然村(即黎家自然村全部)。据黎姓家谱和地名普查资料记载,唐时,黎姓已居在此。该村的黎姓祖先是为了守卫“唐永王墓”而在此居住、繁衍的。黎家自然村全称为“永木黎村”,最早称为“守墓黎村”。黎家自然村内共有古建筑37栋,其中34栋为明末清初所建,风格多为勒马式八字门头,一般两进四厢或一进两厢带反照堂,有的两旁留有暗走巷。基本为砖木、穿斗架木梁式结构。两进四厢带反照堂的一般长30米,宽14米;一进两厢的一般长20米,宽13米。村庄房舍呈半月形排列,坐西朝东,总面积约22000平方米,尤其是两栋“大夫第”的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树齐荣民居
“荆树齐荣民居”坐落在南昌县黄马乡白城村东南,坐北面南,两进半,建筑面积310平方米。青灰砖外墙,三层大块砾石筑成肋石,楼阁式门罩,硬山屋顶,匾额“荆树齐荣”。进门正面是木照壁,雕花穿坊,天井上屋檐四周卷棚为花格假藻井,雕花木垂柱。中堂为五柱四间,素坊,上下两层,柱下鼓形石础。后天井左右厢房檐下为花格板。“荆树齐荣民居”位于白城村东南角,四周都是民居,西北约50米是白城的商品集散市场。“荆树齐荣民居”内雕刻精美、大方,是研究民国中期南方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建筑遗址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黄马乡涂洪村界岗自然村北侧约300米处。分为“鹤林寺遗址”和“灯社遗址”两部分。“灯社遗址”在“鹤林寺遗址”东北方向约200米处,面积约1800平方米。该遗址现已辟为旱地,种植了约500棵梨树。地下隐约可见残砖碎瓦。“鹤林寺遗址”地处豺狗山、和尚山和鹿牯岭三座小山之间。“鹤林寺遗址”南侧存有山门残墙一堵。残墙具明代晚期风格,通高3.7米,残宽6.19米,厚0.32米。墙中开门洞一个,用红砂岩条石作门框;上部为半圆形,红砂岩筑成拱状,门洞宽1.32米,高2.28米。残墙用青砖眠砌,一丁一顺,中空部分用泥土添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妃墓
“皇妃墓”又称南渡宫人冢,位于现幽兰镇(原渡头乡)渡头姜家村中部,坐北朝南。据旧志记载,“南渡宫人冢在县东五十里跃潜渡皇恩塘北三十步,俗称南宋孟太后陵”。一说宋高宗南渡时途经此地,一爱妃死,便厚葬于此。(跃潜渡即今之邱家渡,墓前的青岚湖衩,原称皇恩塘)另据此处百姓说,抗战时,老百姓为避屠杀,曾在墓下挖洞躲藏,洞深达2米,未见异常,据此推测,真正的墓穴恐不在此处。“皇妃墓”现用砖砌护墓墙,高1.5米,外用水泥粉刷,墓径9米。封土丘通高2.5米,其上许多杂草和灌木及落叶乔木将墓葬遮盖。因其紧傍青岚湖,一遇涨水即被淹没,原4米高的封土丘仅剩2.5米。村民在墓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萼联芳民宅
“华萼联芳民宅”位于南昌县塔城乡东游村邬门自然村中央,面宽18.7米,进深20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面阔三间,二进一天井一侧院。清代晚期建造的砖木结构民宅。宅向坐北朝南,包框外墙,墙壁下段裙肩用规整条石垒砌。裙肩及上身两侧与墙顶四边砌角柱石,壁心为有眠空斗青砖砌筑,人字形屋顶,叠落山墙,红砂岩质门框,雀替浅雕花草,门楣上嵌“花萼联芳”匾额,边框浅雕人物戏文、寿字、杂宝纹。进深一进,内穿斗木结构,穿枋浅雕,内容丰富,福、禄、寿、喜间雕饰瑞兽、麒麟、鹿等。柱础木质鼓形,石质八方座。隔扇基本完整,棂子饰花卉及棂条组合几何形纹,院内条石铺地,厅堂内三合土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泵站
“红旗泵站”位于南昌县塘南镇民主村与和丰村之间麻丘港河汊上,由地面建筑(进水拦污口、进水分流架、主机房、出水分流架及附属油库)和水下建筑(两层水下泵房)两大部分组成。地面建筑中的主机房和附属油库为钢混结构,其余的地面建筑均为现场浇铸的钢混结构;水下泵房的墙体亦为钢混结构,厚达2米。泵站于1977年建设,1982年正式投入使用,总装机3台,共4800kw,设计排涝面积262.8Km2。是南昌地区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实证。“红旗泵站”横跨麻丘港河汊,河南侧为民主村属地,河北侧由和丰村管辖,“塘(南)新(联)”乡级公路紧贴泵站东侧架桥而过。2010年5月7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汗塘古井
“汗塘古井”位于三江镇汗塘村村前东北侧,从井圈题刻的“嘉庆癸亥余氏重修”文字可知道,该井是本村余姓群众于清嘉庆癸亥(公元1808)年间重新疏浚修葺,并证明此前在该处当有一口老井。“汗塘古井”的井圈为粗跞石凿成,井内于十来年前填塞,现无水。井台也是粗跞石铺就,正四方形,筑一排水沟以便排放无溢水。2000年7月20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二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龚万民居
“龚万民居”位于南昌县武阳镇前进村龚万自然村中部,为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面阔11米,进深16米,占地面积176平方米。青灰砖外墙,大门上方为红石雕花门罩。内为两进的穿斗仿道光风格木结构,中厅前上方做一长方形假藻井,楼为两层,红石铺天井。玄关处木构件已无,部分雕花件缺失。该建筑对研究民国年间的民居建筑有重要意义。龚万民居门前为一空场地,其余三面为普通民居。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士遗风旧宅
“高士遗风旧宅”位于南昌县武阳镇徐桥村徐桥自然村中部南侧(门牌为徐桥自然村27、28、31、32号),属清末建造的砖木结构民居建筑(户主言称是1894年始建,1906年落成,历经12年)。旧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8平方米。青砖外墙,硬山屋顶,红砂岩挑枋雕花门罩,红砂岩门框,门楣嵌雕花雀替。门上部嵌“高士遗风”匾额。南墙的红砂岩肋石上刻有交叉的三角形大清旗样。内部木结构为穿斗式,面阔三间,进深为三进三天井,一、二进单层,第三进两层。每进均设木构拼花玄关。穿枋多雕花,纹饰精美。枋间夹竹造,外粉白,绘墨画图案。花窗尤其精工制作,有镂雕二十四孝故事纹饰(并一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洲邓氏宗祠
“大洲邓氏宗祠”位于南昌县东新乡大洲村邓家自然村西南部,为单层青灰砖连体建筑,坐东朝西,共三进,两个天井,建筑面积785平方米,内部为左右对称的抬梁和穿斗式木架构。前堂主梁上有墨书“嘉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年”字样,中堂为过堂,后堂“彝伦堂”高大宏伟,共15架梁,金柱硕大,直径达40厘米左右,柱下有木櫍和石础,坊间无雕花饰件。是研究宗祠建筑的重要实证。大洲邓家自然村西傍南隔堤,东南距东新乡政府约200米,北距生米大桥约1500米。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夫第门楼
“大夫第门楼”位于南昌县武阳镇西游村后坊万村中部,是清道光二十一年重建的砖、石、木结构的后坊万村总门楼。坐北朝南,(不含新的八字边墙)宽8米,前廊深2米,后间深3米,外檐下高4.67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门楼雕花精美,门上方有“大夫第”匾额,是不可多见的保存基本完整的总门楼,对研究南昌地区的门楼建筑及木雕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夫第门楼”正南面为村中广场,视野开阔。门楼两边是普通民居,门楼后面通道北两侧均为普通民居。主体木结构及石柱基本完整,山墙及八字边墙修葺后改变了原貌。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经世绪民居
“传经世绪民居”位于南昌县幽兰镇东联村东皋涂家自然村中部,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平方米。大门上有红石挑坊和撑拱筑成的门罩,大门上方有“传经世绪”匾额,进大门一进左右侧房的穿坊雕刻精美,有中间开门的玄关可达天井,天井两侧厢房下部石墙,上部花窗,过天井进中厅前有一木门坎,上装八扇花门,中厅为两层,坊间雕花,纹饰精美。柱下红砂岩雕花石础。石、木雕刻非常精美,对研究清代晚期的民居建筑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传经世绪民居”屋西是村中的水泥小路,小路另一侧是民宅,东、北两边亦为民居,南面空旷,约10米外是稻田。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岗岭遗址
城岗岭遗址位于南昌县三江镇山下村南仇自然村东北城岗岭上,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100米,南高北低,平面呈右足状。山包上部基本未垦埴,下部西面靠近村庄的地方有部分被开垦种植旱作植物。在遗址多处出土商至周朝的印纹陶片。对研究商周时期先民的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城岗岭遗址西南侧约20米是三江镇山下村南仇自然村和山下小学,东侧山脚下的抚河故道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秀峰桥。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园雷氏宗祠
“茶园雷氏宗祠”位于南昌县冈上镇蚕石村茶园雷家自然村中部,坐东面西。平面呈长方形,为东西向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两进,占地666平方米。族谱记载,首建宗祠是清雍正丙午(1726)年,丁未岁(1727)竣工,原名“雷氏宗祠”,清乾隆四十五年,雷纯公任内阁中书后改为家庙,以祭祖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举人雷金英在家庙内兴办铸因小学,民国十七年(1928)改名为冈上中心小学。1941年,家庙被日寇烧毁。1946年重建。“雷氏宗祠”是研究祠堂建筑的实证。2003年,经族人捐资进行局部修葺后,“雷氏宗祠”总体已基本恢复了原貌。家庙前、后堂之间的庭院内新铺了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通奉第
蔡家通奉第位于南昌县三江镇南街村蔡家自然村西北,由蔡大瑞和蔡国瑞兄弟俩于清末所建,费时20余年。2栋建筑前后共墙相连,为南北纵向轴线,砖木结构,均从东侧开大门,门上雕花石坊门檐,弟弟蔡国瑞所建的后间(北间)东门上嵌“通奉第”石匾。均青灰砖墙,下为红砂岩肋石,硬山屋顶。内部均为穿斗式二层木架构。后间的立柱为难得一见的方柱,柱下为刻花“方”形石础(四角略凿成八角),柱间花坊雕刻精美,花窗保存基本完整。后间南墙上还嵌有棱形石雕。对研究清中期地主庄园经济有参考意义。蔡家通奉第东、南、西三面均为民居,西南侧约50米为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蔡家铁瓦屋”和“先达祠”及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山遗址
吴家山遗址地处南昌县广福镇板湖村黎家自然村西约200米吴家山上,南北长240米,东西宽80米,总面积约19000平方米。遗址为一火腿状山包,表面较平,仅高出周围约1-2米,周边为水稻田,遗址则多种植旱地作物,为红壤砂性土。在遗址发现有商周的红陶和印纹陶片。对研究商周时期先民的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台地东缘东北侧约600米是向(塘)—乐(平)铁路线。遗址的东面约100米是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唐永王墓,再往东80米是板湖村黎家自然村,北侧约100米是村级水泥公路。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蜗庐别墅
“蜗庐别墅”位于南昌县塔城乡塔城村东万自然村西部,始建于民国早期(约20年代初),坐北朝南,面阔12米,进深17.5米,占地面积210平方米。青砖外墙,八字大门,红石门框,门梁下雕花雀替,上方嵌“蜗庐别墅”匾额,两边各饰石雕人物,上、下饰石雕灵兽等,装饰精美。进大门第一进为两层穿斗式木架构,枋间雕花。一进中部置可开合门的玄关,一般由两侧出入。天井两侧的厢房做拼花木窗,过横向通道的正堂为两层的穿斗式木架构,枋间饰雕花。柱下为八边形柱础。当为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对研究民国时期建筑有重要作用。“蜗庐别墅”屋前为约150平方米的空地,空地南面是新屋,东、西两侧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