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旅游
邢台市文物古迹介绍
隆尧唐祖陵
大唐帝陵位于隆尧县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大唐西陵,为唐高祖李渊-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唐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古城遗址
时代:北魏至金临清古城遗址,位于临西县县城东南的仓上村东,时代是北魏至金。呈长方形,南北长6华里,东西宽3华里,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北城墙、北城门遗址犹存。临清县古城遗址曾出土大量瓷片,宋代六大瓷系、五大名窑中的大部分瓷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邢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21处,位居全省前列。邢台市新增10处:临城县补要村遗址、隆尧县柏人城遗址、邢台县鹿城岗、南宫市后底阁遗址、临西县临清古城遗址、邢台县南贾乡石塔、平乡县文庙大成殿、南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天宁寺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邢台名刹,与“东大寺”的开元寺东西相望,是目前河北省仅存的两座元代建筑之一,金顶琉璃瓦的建筑规格是绝无仅有的。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天宁寺原占地40余亩,有前殿、大殿和后殿,配有钟楼、鼓楼、碑林等建筑群。由于历史原因,现仅存天宁寺前殿,该殿重修于元朝初年,是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是邢台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座始建于唐的历史名刹于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厥墓
韩厥墓(飞燕墓)年代:东汉三国位置:邢台市内丘县李吴村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1982年7月23日吴村古墓的墓主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韩厥墓”。《内丘县地名资料汇编》中说,“飞燕将军韩厥墓,在冯村公社吴村”。1982年7月23日,韩厥墓被列入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一说是东汉黄巾起义统帅飞燕将军“张燕墓”。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清康熙年间汪匡鼎、和羹等主编的《内丘县志》、清乾隆15年(1750年)徐景曾主编的《順德府志》、清道光12年(1832年)施彦士主编的《内丘县志》均记载:“飞燕墓,在吴村西,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山城址
尧山城址位于隆尧县城正西偏南6公里的尧城镇地下,面积约1平方公里,北邻泜河,西北4公里为尧山、宣务山,正西1公里为明代以前的泜河故道。此地唐代以前为较大的村镇,隶属柏人县管辖。唐天宝元年(742年)柏人城废于洪水,迁县城于此,更名尧山县,经历360多年的繁荣,至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该县城又被洪水淹没。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现今尧山城北200米处修路曾在地下挖出过城墙垛口及锅灶遗迹;七十年代修地道,曾在距今南城门以南20多米处的地下挖出过砖石结构的城门遗迹,距地表丈余。这说明唐宋时期的尧山城较好的掩埋于地下,其文化内含一定十分丰富,为研究唐宋时期的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雅墓
游雅墓位于任县县城东北一公里,封土高10米,东西长约30米,南北长约25米。据县志记载“文革”中曾有人挖掘陪墓两座,出土南北朝时期文物——汉五铢钱。1983年,该墓被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游氏一族,是名门望族。游氏源自姬姓,春秋时期,周、郑、晋国皆有游氏,史料中称郑公子偃为游氏肇姓始祖。公元前632年至郑国灭亡(公元前376年)的250多年间,游氏就是郑国的显姓世族。据学者们研究说“史书记载:游氏肇姓始祖子游乃郑穆公的第八子,系黄帝第四十代孙,约生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号宣子,公元前585年被封为郑国悼公相。”郑相国生有二子,长子虿,次子楚。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城瓷窑址
临城境内唐代邢瓷窑址的发现,大量盛唐乃至初唐时期的实物标本的出土,填补了中国瓷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唐代北方邢州所烧造的白瓷与南方越州(今浙江绍兴)所烧造的青瓷,可以相互媲美,同时著称于世。青瓷号称类玉类冰,邢州白瓷号称类银类雪。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尤其在内邱境内出土的盈字款白瓷,为陕西大明宫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碗和上海博物馆藏的“盈”字款白瓷盒找到了窑口的出处。邢窑细白瓷的出现,是邢窑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是我们仍需辩行深入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邢窑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仍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晋云台寺
“兴宁寺”地处河北省宁晋县凤凰路南段,是宁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4年),伴随着“瘿陶”改“宁晋”而诞生。1200多年以来,“兴宁寺”的文脉传承了宁晋人民与其割舍不断的真挚情怀。明正德十年(1515年)修《直隶真定府赵川志“宁晋县志”景致》中列为宁晋八景之一的“南寺晓钟”中这样描述:“县治南有寺曰兴宁,每清晨钟声迭出,可闻二十余里故名”。由此可想“兴宁寺“当年之盛况。当时县内规模宏伟香火鼎盛的寺院有四十七座之多,而独选“兴宁寺”为八景之一,可见其名望和影响力居众寺、观、祠、庙之首。县内现存明代万历二十二年(159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和古城
南和古城别称“嘉禾城”,民间又俗称“纱帽城”。南和县自西汉建县以来,此处一直为县治。后周时曾是南和郡郡治,唐武德元年还作为和州州治。北魏时期,南和城周七里,有南、西、北三门,城内多空旷之地,兵匪一来,难以防御,故元至正年间,县令尹泰改筑为小城,城墙周四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王渊重建四门。成化二十二年重修,创建石桥。弘治三年知县门宁重修城楼四座,正德年间重修,城高三丈,池深两丈有余,添设城楼、角楼各四座。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屈作城垛口易以砖。崇祯十一年兵火后,只留城东楼,十二年知县谢继迁重砌为砖城。清代仍几次加以修葺,民国后逐渐颓毁。解放后拆平,改为环城公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植古墓
武植古墓建在河北省清和县武家那村南方,县城东3公里处,路北方。武植,字田岭,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古称孔宋庄)人,祖籍是山西晋阳郡人,元代由山西迁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武大郎聪明好学,曾做过染房学徒,深得老板赏识。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能文善武,中年中进士,任山东阳谷七品县令。他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开时,发现楠木悬棺。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从根本上不是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形象。武植墓,现已列入河北省清河县文化景点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鲧堤遗址
鲧堤是威县历史上有名的古迹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鲧治水时所筑,清代文献记载,长堤蜿蜒数百里,是先民御洪的屏障。南源自临西,沿经威县去至南宫。据康熙《威县志》载:“鲧堤自堂阳延入甘陵,经威县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里者,三面濒堤。上宽二丈有奇,高二丈有奇”。在威县境内,鲧堤遗址长约20公里,自邵固村南经全礼村西,过孙庄至南仓庄,再向北折至团堤村,而后入南宫境内,现在邵固至孙庄一带,鲧堤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大致规模十存五六,高7米,宽15米,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犹能显示出堤陡水湍的痕迹。也显示出威县先民御水抗洪的卓越奋斗和宏大气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霄山寨
灵霄山座落在距邢台市区40公里处,北小庄乡境内。系太行山脉,海拔1129米。灵霄山又名中岩山。据传说,东汉末年张角在此山传播,发展信徒,策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有目的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1993年,灵霄山寨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至今仍有点将台、练兵场、水牢、八角井、,寨墙、寨门、古栈道等历史遗存和刻有“大贤良师”字迹的滚龙柱两个。自宋代元丰年代开始,曾相继在此建立“灵霄寺”“皇姑庙”等诸多建筑,至今仍有南寺塔、皇姑庙、睡佛、塔坟等古建遗址和诸多碑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鼐墓
曹鼐墓时代:明代地址: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批准时间:1993年7月15日曹鼐墓位于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始建于明代正统十四年,有石牌坊,望柱,貔貅,石羊,石马,石人,墓碑和谕祭碑各一通,诰命碑三通。代宗皇帝亲撰祭文,遣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及六部官员等十五人前来谕祭,可谓阵容浩荡。领衔的这三位先后都坐在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有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及第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同邑蔡叆立的“皇明荣禄大夫加赠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忠神道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屯商代遗址
张家屯商代遗址位于平乡县旧城(钜鹿郡遗址)东北,新县城(丰州镇)西南。属沙丘区域范围。遗址在村南100米处的一取土深坑,坑断崖文化层厚约1.2—2.2米,土质松软,呈深灰色,层内包含有大量的炭灰和红烧土块、陶片、碎骨、蚌片、从断崖多处灰坑出土有绳纹陶片、陶鬲、陶纺轮、草拌泥块、骨头、蚌片。所出土的夹砂陶、泥质陶又分为红陶和灰陶两种。通过对出土的商各个时期的包含物分析,国内历史、考古学专家一致认为张家屯遗址年代为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址。2008年,张家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润寺
邢台市宁晋县普润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四芝兰乡南迁善。现任主持刘瑞生。寺院现有8人。规模较小。普润寺:地址宁晋县城东北,四芝兰镇境内,约离县城25公里,四芝兰村北2公里处,不小的一座寺院,有普润寺、观音堂。据传乃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所赐,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奈何寺庵多遭挫折,寺内殿宇、佛像、法器等一应毁坏殆尽,虽经众僧尼及附近居士们艰辛努力,多次恢复重建,目前已有400平方米的规模,三位护法比丘严持戒律、道风正派。但因资金困难,寺内长久以来一直未能添置镇寺佛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演庄遗址
曹演庄先殷商遗址位于邢台市中兴西大街南侧,曹演庄村东,今邢台地区粮库内东南侧。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6年5月14日至11月27日,1957年4月16日至8月12日两度在曹演庄进行发掘工作,共发掘面积2535平方米,获得完整遗物3999件。在发掘中发现遗址文化层可分为三个层次:1、黄土层,为战国文化层。其遗物以陶瓷为主,有豆、碗、罐、尊、钵、瓮、盆。在一些器物的口、肩、腹、底部印有文字印记,石器中有刀、镰、铲、锛等。铜器有锥、三棱镞、刀币、铲币等。遗迹有窖穴、瓦井两种,穴内多数填有灰土、烧土,包含物以陶器为主。2、灰土层,为商代上层。该层以粗绳纹绣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丘平台遗址
沙丘宫平台遗址位于广宗县平台村南,是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广宗县境内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宫也得名于此。据史书记载,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龙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纷纷落马,不甘心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汉以来,此地成为一方名胜。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诗文--“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间广宗县吴存礼的《沙丘宫怀古》,堪为其中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二九烈士陵墓
四·二九陵园位于河北省临西县摇安镇贺伍庄村北,整座陵园占地二十五亩,主体结构由纪念塔、纪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组成。陵园正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往东,首先看到的是由三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雕像,再往东50米左右,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四·二九烈士纪念塔,塔高接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题词: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南面、北面分别有原冀南区领导人-、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题词。纪念塔的东面,是墓碑群,有14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一九八四年十月,为更好地缅怀先烈,由临西县团委发起捐款,于一九八五年清明节落成“四·二九烈士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清河杜村遗址
杜村遗址位于清河县西南部杜村村东,距今县城约15公里,是新石器时代和商代文化遗址,距今天约在5000——7000年以上。1989年9月,在该处出土了多件文物,其中,石器有石斧、石镰、石钺、青石斧、青玉佩等;骨器有骨质甲片、骨镞、骨簪、鹿角化石、贝币等。另外,还有青铜器类文物,有双翼园铤镞、横栏直内戈、虁纹平底爵、虁纹直耳分档三足鼎、虁纹觚、虁纹平底三足斝等。根据青铜器的出土,“杜村遗址(商代)”于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张果老墓
仙人张果老墓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仁彰村,在村西岭之半,名曰柏林坡,此村存有“果老故里”碑石一幢。张果老,名果,因年岁大,故称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庆阳府志》、《正宁县志》都有记载:“张果老墓在县(罗川)东七十里。”“县东有洞,相传果老隐居炼丹处,故有墓在焉。”张果老墓,现在子午岭腹地西坡乡的碾盘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赋诗《题真宁县境》云:“果老升仙遗墓存,蒙恬赐死故城荒。”地址:广宗县仁彰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