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1、天贞观
天贞观天贞观(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离石区城北凤山俗称凤山道院。创建于宋,是为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间进行过较大维修、扩建。道院分上下两院,建筑依山就势,现存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陈抟殿、黄宝坛玉皇楼、雷公殿、三官楼,附属建筑有老爷庙、土地庙、五道庙、石碑坊等。陈抟殿又称白云洞,是道院主要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30余平方米。天贞观景区亦名凤山道院,俗称上凤山。位于离石市城区北侧的三阳云凤山上。是古代石州境内著名的道院。始建于西汉,…
462、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坐落在素有“金太谷”之称的北洗村,是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建筑风格独特,是我国北方近代民居建筑的珍品之一。同时院内珍藏着许多文物,被辟为三多堂博物馆。过去有一句佳话:“山西人善于经商,山西人长于理财”。确实,在明清时期,以“祁太平”为首的晋商就是中国一大商帮,曹氏家族又是太谷县的首富。从远处看,这座宅院呈“寿”字型,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在周围低矮民居建筑中格外醒目。这座“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个分支的脘堂,习惯上根据多福、多寿、多子而称为“三多堂”。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大院,上面连接着三座三层高楼,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270多间。整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
463、太谷净信寺
净信寺(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太谷县东阳邑村据寺内碑记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4年),原为尼庵后改僧院,经历代修葺扩建,现存为明清建筑,是太谷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坐北朝南,宽39米、长93米,占地3629平方米。由两进院落组成。寺前立砖构“福”字影壁,其后为一间山门与戏台相连。戏台、三佛殿、毗卢殿、钟鼓楼、配殿等数十座建筑均有年代可考,保存了明清风格。寺内中轴线上有戏台、三佛殿和毗卢殿三座建筑。戏台由两部分组成,后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两侧出八字墙。前台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卷棚歇山顶,檐下悬道光四年(1824年)“神德和平”匾一方。额枋出头处,昂首均雕成龙头,…
464、明秀寺
明秀寺(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始建于汉代,毁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重建。寺院坐西朝东,现存过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蓝琉璃剪边,施五踩斗栱,正殿和过殿内有彩塑13尊。正殿两山及后墙绘有佛教故事壁画80余平方米。精美绝伦三世佛彩塑及壁画艺术-----明秀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祠南、王郭村西,距晋源新城3公里处。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明秀寺碑记》载:明秀寺始于汉,历载有重修。现存寺院为二进院落。寺内供奉掌握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背衬金龙盘绕五彩佛光,其雕塑及壁画具有极高价值。…
465、多福寺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内有霜红龛,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隐居处。寺在山顶小峪之中,缓缓清流,过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响,极富古刹风趣。   寺庙坐北朝南,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
466、太原双塔寺(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使古刹面貌一新。永祚寺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进院落。自北面山门而入,第一进院是20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两厢为配殿,辟为展室,称陈列院。第二进院为“祗园胜景”,称牡丹院,遍植…
467、万泉文庙
万泉文庙万泉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万荣县万泉乡万泉村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784平方米。现仅存大成殿和影壁。大成殿为明正统四年(1439年)所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282.48平方米。前檐斗栱五踩双昂,后檐及两侧均为五踩单昂。梁架结构简洁,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
468、董封戏台
董封戏台董封戏台(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绛县安峪镇董封村戏台坐北朝南,砖砌台基,石条压面,高0.9米,面宽、进深均三间,平面近方形,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屋顶。檐口施用粗大的额枋,五铺作双下昂斗栱,当心间施五铺作双抄斗栱,后檐斗栱五铺作双抄。四架椽屋用三柱结构,四椽栿上施月梁式平梁。…
469、云林寺
云林寺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座落在阳高城内西门南侧。建于明代,由皇帝下诏而建。原是一座完整的组群建筑,座北向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2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朵殿、钟鼓楼等。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姿态自然,给人以艺术之美感。塑像基本完好。三面殿墙满绘壁画,…
470、砥洎城
看点: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介绍: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
471、慈云寺
慈云寺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洛宁县赵村乡马营村…
472、广武城
介绍: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在解放前和“文革”当中破坏。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旧广武古城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
473、潞安府衙
潞安府衙潞安府衙(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庙道巷附近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元泰定二年(1325年)毁于兵火。泰定3年(1326年)重建公廨厅堂等。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上党门门庭。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增建右侧钟楼。成化七年(1471年)增建左侧鼓楼。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府衙坐北朝南,现存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西花园等建筑。大门与钟鼓二楼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间辟门,两次间青砖砌筑扇面墙,单檐悬山顶。钟鼓二楼青砖砌筑城垛、券洞、踏道,上筑0,广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东侧…
474、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
475、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还保存明代酿酒所用的甑筒一个。作坊遗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
476、秘密寺
导游:秘密寺始建于唐代,现仅存前院、中院、后院、西庵、中庵等处。前院有天王殿,东西两厢及正殿5间,南北藏经楼等;中院有配殿及正殿5间;后院部分殿堂残坏;中庵包括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三处。观音洞三层分奉弥勒、三大士、关羽等石雕像、摩崖造像18尊。金佛楼三层8间,内奉石雕贴金接引佛一尊。看点:寺前山坡有墓塔3座:祖师塔、建玄大师砖墓塔以及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普同塔。这3座砖墓塔为后人研究五台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介绍:位于台怀镇西南38公里处、维屏山秘密岩,秘密岩又称秘魔岩,所以秘密寺又称秘魔寺。相传这里是文殊大士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地,后来永泰禅师曾在此居住修行,时人…
477、临汾铁佛寺
铁佛寺,也称“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根据碑文或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光緒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琉璃塔是寺院的主体,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数米,塔为平面方形楼阁式…
478、常平关帝庙
常平关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内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余则对立两侧,庙前为“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石雕牌坊位于钟鼓楼之中央,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通过牌坊为山门、午门和献殿,三座建筑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献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据题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祖塔在山门与午门之间,八角七层砖建,实心塔,无基座,七重叠涩出檐。塔身嵌铭五块,记载了金大定丁酉建塔及明嘉靖、清嘉庆年间重修情况。献殿之后为崇宁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木雕…
479、中阳楼
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古县城中央大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碑碣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时值中阳县治于此,故名。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坍塌,何时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遭雷火,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现存中阳楼保存完好。中阳楼四面临街,过街楼形制。其楼体为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五彩琉璃瓦覆盖。楼高19.48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台明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台明设楼梯,列碑刻。藻井绘文王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
480、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