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1、吴堡石城
吴堡古城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黄河西岸山巅。吴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它地处黄河高原之东陲,黄河中游之西滨,扼-交通之要冲,头枕黄河,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地,它又坐落在黄河天险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一、地理位置和环境吴堡石城位于陕西省吴堡县城东2.5公里处的独立山梁上,城东下临黄河,河东为山西省柳林县军渡镇,系吕梁山脉。南为南坛峁,有大路与现县城相通。西城墙外为大桥沟,沟西为新庄山。地理座标为东经110o30',北纬37o30',海拔高度约7…
782、岐山周公庙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面积约62万平方米。此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
783、榆林卫城
明永乐元年(1403)在今榆林市设置榆林寨,正统初年改建为堡,成化7年(1471)增立榆林卫,成化9年,延绥镇迁驻于榆林卫城。隆庆6年(1571)在北长城口开设红山市口,进行物资交易。万历35年涂宗滩督建了红山市场的款贡城。榆林卫城为明清城堡古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古城东依驼山,西临榆溪河,北锁红石峡。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城地处半山半川处,东高西低,平面呈菜刀形,城墙内夯黄土,夯层厚16—20厘米,外墙砌以砖石,上设垛堞。底宽15米,顶宽9米,高12米。原南城墙长1060.4米、西城墙长2124.5米、北城墙长1168.9米、东城墙长2435.5米,总长6789…
784、张良庙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生于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大臣。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果.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老人,并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项羽杀韩王后,…
785、扶风城隍庙
扶风县博物馆设于扶风县老城区东大街5号的扶风城隍庙内,占地面积6668平方米,现隶属扶风县文化文物局。创建于1981年5月1日,1994年被扶风县委、县政府确立为扶风县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估公布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09年10月被国家四部一委公布为第二批免费开放单位;扶风城隍庙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扶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上万余件(套),举办有扶风出土西周青铜器精品陈列、扶风出土历代铜镜陈列、西周农业科技史陈列、扶风碑碣石刻陈列等。除了文物陈列展览,还利用戏曲、民间工艺、壁画、宣传牌匾等形式向广大游人介绍科学、法律、历史、环境保护等各…
786、玉皇后土庙
玉皇后土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七约15公里大池埝镇西原村。庙殿坐北朝南,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均有重修。庙原供玉皇大帝,现神像无存。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正殿、戏台。共有建筑9座46间。占地2895平方米。正殿、献殿均为筒瓦包沟。前檐梁均加彩绘。建筑结构紧凑,气势宏大,保存基本完好。玉皇后土庙座北向南。此庙山门无存,现存献殿、正殿、戏楼以及两殿之东的玄帝庙献殿和正殿,之西的三义庙无存。庙内现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补修玉皇后土庙并建玄帝庙及葺理山门、戏台碑记》载:“玉皇后土之庙,由来久矣。其创建之时无缘考据天顺七年…
787、玄武庙青石殿
玄武庙青石殿玄武庙青石殿位于合阳县城西南10.5公里处的王村镇南王村西北。该殿自明万历四年开始创建,至三十二年竣工,历时二十八年,是陕西省仅有的纯青石大型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石雕艺术有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1984年公布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石殿选址在大浴河东塬畔的一座土岗上,岗顶面积约一亩左右,四周筑有护墙,称为“山院”。进山门后有五孔砖砌窑洞,分别是三官、玉皇、药王、雷神、三清诸神。登上70级石阶,便是青石殿。青石殿高约10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用700余块巨石砌成。殿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殿门向南,正面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殿门抱框升龙;券门正中上方刻一单龙戏珠,龙头在外,龙…
788、庆安寺塔
庆安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交斜乡东堡村。该塔修建时间不详,塔始建年代不详,北宋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华州大地震时塌毁,三十七年(1558年)重建。寺已不存。寺址占地约2万平方米。塔高9层30余米,方形九层楼阁式砖塔,塔基正方形。有36券形门道,方向略偏,下层每边长6米。塔身底层南辟券门,额书“镇风宝塔”。二层以上每面辟券龛或假龛(隔层真假相间)。一二层檐下施砖雕斗拱及挂落。塔顶平砖攒尖,塔刹已毁。2006年庆安寺塔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9、咸阳文庙
咸阳文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城区中山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据明代万历《咸阳县新志》载:“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孔文郁主持修建。”,经过明天顺三年、万历四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四年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12栋,占地12.78亩,被辟为咸阳博物馆。据《咸阳县志》记载:文庙宫墙七十丈,占地3364平方米。墙内房屋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有左右两门,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棂星门,有左右两坊,左坊书“德配天地”,右坊书“道贯古今”;戟门,门前有伴池,东厢为名宦祠,西厢为乡贤祠;戟门北有东西两庑,庑北为大成殿。宫墙以外南有大成坊;东有文昌阁、崇圣祠;北有明伦堂、尊经阁;…
790、李自成行宫(盘龙山古建筑群)
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210国道、西包铁路沿线,无定河东岸,北接榆林、神木、包头,南连绥德、延安、西安,东达佳县、山西,西达靖边、定边、银川。是陕北文物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行宫占地面积11385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揽胜楼(后改玉皇阁)、启祥殿(正殿)、兆庆宫(寝殿)七大部分组成。整个群体建筑依山造势分台而筑,层层迭迭,栉比鳞次。行宫布局严谨和谐、排列变化有序,玲珑的山,陡立的石阶,巍峨的殿堂,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从乐楼顺坡而上,过梅花亭、捧圣楼、石牌坊、二天门台阶高耸,庄重威严,登上台地,玉皇阁巧夺天工,凌空…
791、姜氏庄园
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处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的姜氏宅院,背靠牛家梁山,面对安寨山。整个建筑占地40多亩,依山而建。刘家峁村,解放前归米脂东区印斗管辖,解放后划归现桥河岔乡。姜氏庄院主人姜耀祖,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在马家的支助下,姜耀祖以卖沙锅起家,成了当地的首富。他于1869年从外地请人设计,亲自监修的这部集陕北窑洞和四合院为一体的别具风格的庄院,整个修建时间用了15到16年,于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落成。整个庄院共分三大部分,外围全部用本地开采的块石砌成,高9.5米。道路从山下盘旋而上。路宽4米,全部用石片竖插间登云石而成,可行车马。寨门为拱形石洞,额头上有主人姜耀祖亲笔题写…
792、丰图义仓
丰图义仓位于在陕西省大荔县城正东17公里处朝邑粮站大院内。丰图义仓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的一座民办仓库,是我国目前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该仓由晚清朝邑赵渡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阉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建成,于光绪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存粮。当时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解放后一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丰图义仓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仓库建于仓城墙体之内,环内城一周排列窑洞58面,每窑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仓城外又围有土筑寨墙,墙外有城壕。仓寨占地4.5万平方米。北仓城上中部建有仓楼一座,为紫阳仓祖朱文公祠。城…
793、湘乐砖塔
湘乐砖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湘乐镇北台地上,北靠宇村原,西南距宁县城35公里,建造于北宋时期。湘乐古城址建于何时,无考。目前城垣残存,砖塔耸立于古城内的西北角。砖塔,平面呈六角形,楼阁式,高七层,顶部残,通体高约22米。第一层塔身很高,无台基和基坐,越向上越收小,每面宽3.76米,门向南,单砖券顶,门高2.22米,宽1.18米,进深2.06米。内辟六角形塔室,每面宽1.42米。第一层门北面开券门,施龛室,门宽0.70米,宽1.65米,进深0.80米,龛高2米,宽1.04米。各层塔檐每面出双抄华拱,每面斗拱五朵,上承替木。在第二层和第三层施平坐,平坐下斗拱与檐下相同,平坐上施栏杆,栏板为直棂式,…
794、天水玉泉观
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草书四帖,-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2006…
795、后街清真寺
后街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西路。因秦州城五城相连,该清真寺在西关城东北角,早年称“西关清真寺”,寺北原畔邻城墙北垣,其墙被拆后,始临北关人民路。1970年后,因寺门改在后街澄源巷,从此通称后街清真寺。后街清真寺历史悠久。据《天水县志》记载,“创自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记》赞曰:“其势嵯峨,高压岳阳斯楼也。”后街清真寺建筑合理,雄伟壮观。清真寺原为三进门:头道门位于澄源巷北口,为三间木结构牌楼,斗拱处竖书“清真寺”,门楣横书“渐入福地”,“诵经法祖”;二门在大寺巷内,为单檐大开间牌坊,-“常乐界…
796、红城感恩寺
红城感恩寺,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南80里红城镇西南隅。该寺为鲁土司五世鲁麟所建,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历时三年。次年弘治帝敕名“感恩寺”,它是一座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寺内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大佛殿),殿内是前拜殿后回廊的结构,造像仍为明代初建寺的原作,保存的相当完好。安排在拜殿内正面的是三世佛二胁侍弟子,两侧列两身十一面观音、八大菩萨和两身0。拜殿外侧是可供穿行的回廊,这是一般寺院的常制。正壁及左右壁(北壁和东西壁)各分上下层,塑造影塑高浮雕像七十八身,每身高50厘米左右。主要是佛菩萨像占居大多数。其次,有佛姥、天王、明王、0、金刚…
797、秦安文庙
秦安文庙秦安文庙,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总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乐器库、祭器库等。主体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筒瓦,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枋构件均施彩画,收山、出檐较深,脊饰龙、凤、牡丹、菊等纹饰,两稍间槛墙嵌有琉璃盘龙各一条,其梁架结构,斗拱形制和彩画等均保留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是甘肃省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木构建筑之一,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98、张掖鼓楼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五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后,改为东“九重在望”、…
799、张掖西来寺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寺。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清雍正年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公务之暇,临幸此寺,赐金赐额,令-刘劳藏重修,命名为西来寺。上有弥勒佛像并贮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护国尊天0一堂,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出门有韦驮、天王像。神态各异,雍容大观。观音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殿内顶部中心有藻井,围以绘有各种图案的天花板。藏经…
800、罗川赵氏石坊
罗川赵氏石坊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罗川乡街中心。罗川赵氏石坊在罗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宠坊为明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于万历四十五年为其嫡母刘氏、生母高氏所立。天官坊和清官坊系当地府县官绅为赵邦清所立。据《正宁县县志》记载: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时真宁(今正宁永和)于家庄人。曾出任山东滕县县令,后-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他的父亲赵应魁也曾-为“奉政大夫”。明万历二十五年,当汤显祖在山东滕县遇见这位罗川-时,他已经在当地任职五年。经过打击豪强恶霸,重新丈量全县土地,彻底稽查税赋、招募饥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完善生产设施,推广新耕作技术等一系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