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81、花江铁索桥
花江铁索桥位于关岭自治县花江大峡谷景区内,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贵州提督蒋宗汉始建。花江铁索桥架于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之间,横跨北盘江上。为古代进入黔西南、桂西北、滇东南的要津。…
82、修文索桥
修文县城西二十公里乌栗乡绿水村之荒田,有一座原始而简陋、古老而奇特的索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凌空横跨于修文与清镇分界的猫跳河上,桥索粗如大拳,长约24米,桥高约10米。两岸悬崖峭壁,河谷幽深。雄奇而又险峻,水流湍急,最大的流量为每秒数十立方米。这是一座竹索桥。它是:岸大石上凿石为鼻,取大绵竹捻之为索,拴于两岸之石鼻,索上穿短竹筒,一削木如牛枷担系竹筒上。渡者自缚于枷担上,两握竹索,渐次换手移握而前,则竹筒亦随之以进,须臾往复。有惯于渡索之山导,无须用手握索,而是以手握筒,将身稍微一摆,轻如猿猱荡秋千,眨眼溜到对岸。竹筒终不耐用,后改用小枷担,加于竹索上,人缚于枷担下面,双手移握以进。还…
83、红崖古迹
红崖古迹位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晒甲山上,距黄果树大瀑布约7公里。红崖古迹(红岩碑)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是显现于赭红色的崖壁之上的神秘文字。当地百姓世代相伴,终不解其意,被人们称为千古之谜的“天书”。清代以来,中外学者对其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破译热潮,成为名噪中外的“红崖文化”现象。用时参考2小时交通在黄果树乘坐开往关岭的中巴,或者摩托车前往即可。出租车:安顺市的出租车主要车型为夏利和云雀,全部实行打表收费,7时至24时起步价(2公里以内)3元,超过2公里每公里加收1元,超过8公里,每公里加收1.2元,延时5分钟按1公里计算。0-7时起步价(2公里以内)8元,超过2公里每公里加收…
84、关岭花江崖壁画
关岭花江崖壁画分布于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下瓜村及板贵乡牛角井村。含马马崖壁画、牛角井壁画群、汉元洞壁书壁画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1982年2月23日公布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5、赤水棺渡崖刻
官渡崖刻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麻迁边的公路旁,崖刻为几组既有象形又有抽象形态的阴刻符号,主要内容为横卧的人形、房屋、田地、耕具、战车、弓箭、斧钺、以及鸟兽虫鱼等。这些符号是什么时代,什么民族留下的遗迹,值得进一步研究。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官渡崖刻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6、长顺来远写字崖
长顺来远写字崖位于长顺,类别为摩崖、石刻和崖壁画。写字崖系1978年1月省博物馆考个工作者调查时发现的,写字处为半洞穴式凹槽,空间高2.5米,长3.5米,宽1.5米。在槽内石壁上有古代、近代文人用墨书写的汉字20余处,杂于其间的符咒、绘画则多以红土为之。最早者为明洪武元年(1368)书写,最晚者为1930年书写,诗句多为触景感情,也有愤世之作,如清康熙二十六年(1768年)的一首七律为:“小壑舟上依石边,澄澄碧水映长天。两岸乳鸦眠石竹,一池皎月坠金莲。僧倦夕阳惊梦鹤,士怜芳草傍啼鹃。此日好景知多少?山径静处水总闲。”写字崖的发现,对研究长顺及贵州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依据。1992年2月23日,写…
87、大方千岁衢碑
大方千岁衢碑位于大方县城西南20千米处的高店乡白布村小寨洛启坡。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摄贵州宣慰使安万铨捐白银300两,从洛启坡石围杆至鼠场大石板修筑了一条宽2米余、长2083米的衢道,并在石围杆路旁摩崖刻石。…
88、施秉华严洞摩崖
华严洞摩崖在施秉县城东17公里甘溪乡凉风坳脚。华严洞为一天然溶洞,洞口高2.56米,宽5.7米。洞内分两层三岔,上层中岔距洞口30余米,高5米的天然石室中,有钟乳石雕大士像一尊;左岔中洞口36米处有石雕武神像一尊。塑像虽已岩溶流面,仍形象生动、神彩奕奕。在洞上、左、右宽约100平方米石壁上,有明、清两代大小摩崖13处,洞内有摩崖3处。共16处254字。洞口对联:“山光草色天成秀,水曲崖奇地给灵”,横批“空色大观”。洞上方横书:“如来度化”;“西峙飞来”。题头小字为“申阳董献策题”,中有小字为“万历乙已秋立”,落款:“邺下王之栋书”。洞左-:“灵云盘结”、“洞天福地”,落款:“万历丙申孟夏吉日”…
89、敇赐碑
敇赐碑的全称叫《敇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是梵净山值得一看的明代文物,此碑建于明万历46年,即公元1618年,是御僧妙玄奉神宗皇帝之命将梵净山金顶古佛道场重新鼎兴之后,由神宗皇帝下圣旨敕建的。执笔者为户部郎中李芝彦。户部郎中相当于中央朝廷的副部长。碑文全是楷书阴刻,共计1349个字,其中序文838个字,附文511个字。文章写得骈丽华美,气势汪洋恣肆;内容丰富详实,感情酣暢淋漓。是记录灵山佛教发展历史,确定灵山佛教地位的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资料,也是描写梵净山山川形胜的第一美文。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
90、晴隆“欲飞”石刻
晴隆“欲飞”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晴隆县莲城镇城西后山上。石面斜向东北,长8米,宽5米。“欲飞”二字各长3.3米,宽2.4米,笔划最宽处约2.4米。“欲飞”二字,笔力雄健,浑厚洒脫,既藏柳公权之“骨”,又含颜真卿之“筋”。据《安南县志》记载:“城西文庙有‘欲飞’二字,为明朝总兵邓子龙书。”邓子龙实名邓钟,福建晋江人,明万历年间中武进士,继而任总兵之职。邓子龙所到之处,喜题诗赋对,勒墨迹于石,概书子龙,不署其名。在明代万历末年至崇祯年间,黔地水西、安南(晴隆)毛口一带,烽火连绵,少数民族揭竿起义,与朱明王朝分庭抗礼。邓子龙奉旨来到贵州平“乱”,驻扎安南卫城,在城中发现一块巨石,在石上书-…
91、赤水葫市扉造象
葫市摩崖造像在赤水市赤水河葫市滩右岸石壁上,是川、黔水陆运输与物资集散的重要场坝,经济文化比较发达。附近有摩崖造像数处,或单躯或三五躯,多以佛、菩萨、大士为题材,雕于寺庙遗址的岩石上。河岸石壁一处,紧靠王爷庙废墟。共15尊。为全身浮雕,分上下两龛,共15尊。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有侧身而立,有正面端坐。头戴宝冠的大佛,袖手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着做领袈装,雕纹细致流畅;双目微合,两耳肥大,头稍前倾,表情严肃。莲花座上的观音,身披璎珞,丰腴而不肥胖,秀丽而不羸弱,面相慈祥。美髯关公,身跨枣红马,手提偃月刀,双目炯炯,威仪可畏。其他各躯,在艺术处理上亦具特点。清代以前,黔北属四川管辖,政治、经济、文化…
92、赤水石鹅嘴摩崖造象
赤水石鹅嘴摩崖造象位于赤水,类别为摩崖、石刻和崖壁画。赤水石鹅嘴摩崖造象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93、贵定仰望抗贡碑
贵定仰望抗贡碑,清代苗民抵抗茶贡的碑记。撰者不详。原碑立于贵州贵定县仰望乡牛屎寨口(一作“关口寨”)路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立。碑高1.1米,宽0.8米,厚0.1米。额题阴刻双线楷书“万古流芳”4字。正文阴刻正书11行,共计228字。碑文内容反映我国八大名茶之一云雾茶(亦称“仰望茶”)自唐朝以来,一向被指定为向中央封建皇朝进贡的“贡茶”,到乾隆后期贡茶征敛日重,茶民不堪其苦,忍痛用开水把茶树浇死,而佯称“天灾”,迫使官府通告“停止进贡”。当地苗民乃将此通告刻于石碑上,作为抵抗进贡的依据。1982年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4、金沙石场熬家坟石刻
敖家坟石刻位于贵州省金沙县石场乡鹿楼村,由南北两组墓群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墓群间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墓围占地1200余平方米。该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孙三代七人,据北墓群碑文记载:正科祖辈,家境贫困,到其父敖治国时,家境渐富,治国死后,正科继承家业,成为一方巨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4),正科独子年轻早丧,又二年正科亦忘,只剩下两代居孀,历经两年,敖氏遗孀建成北墓群。事过不满十载,敖氏遗孀先后全殁,正科一门绝,族中人悯之,罄其遗产,修建南墓群安葬,名“敖氏节墓”,南墓群平面形状如钟,分为四层台,底层是一石墁坝,由此登上十五…
95、剑河南加“例定千秋”碑
贵州省剑河县的“例定千秋”碑为清朝时期,苗、侗族百姓为表达对朝廷剥削和官员--的贪腐不满而立.石刻底座上的三个圆形图案分别为“寿”字纹、太阳纹和莲花纹,表达了苗、侗族人民希望“例定千秋”碑能够永存,造福后人;希望朝廷能够按照碑上的条例结束地方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光照万代,永保安宁;希望官员能够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两袖清风,勤政爱民。…
96、思南荆竹园咸同起义遗址
荆竹园咸同起义遗址位于思南县瓮溪镇老店子村西。清咸丰十一年(1861)春,号军建大本营于荆竹园,择险要处筑碉卡、围墙、战壕、营垒,于平坦处建房屋、粮仓、马场及作坊。驻此8年。在老教主刘义顺指挥下,攻打铜仁、思南、印江、德江、江口、凤冈、湄潭、绥阳等城池6从而推动乌江中下游农民起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同治七年(1868)春,楚军统领席宝田兵分两路,用洋枪洋炮“排列施放”,攻陷荆竹园,焚毁“营垒20余座,茅房瓦房2万余间”。遗址内今存四大卡门、几处壕沟和谷米灰烬、刀、矛、陶钵、瓷碗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7、瓮安玉华山咸同起义遗址
瓮安玉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位于瓮安县建中镇太文村,山势陡峭,纵横十余里,以玉华山为中心,高白溪、长安营、头坡营、二坡营为拱卫,岩根河、五道河、桑岩河为-,尤其是玉华山主峰,三面绝壁,仅从大平山有一陡峭小路可达山顶,实为一个得天独厚的军事要地。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何德胜领导的黄号义军在玉华山扎营设垒进行反清斗争,曾在此与官兵打过4次大仗。当年号军的中营遗址、大平山前哨石卡、战壕等尚存。该遗址为咸同时期反清斗争的实物见证。…
98、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
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位于天柱,类别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99、三都九阡水族起义遗址
三都县九阡水族起义遗址:位于三都自治县九阡镇梅采寨的岜丢山上,距县城约68公里。东西北三面为陡坡与悬崖,惟南面山梁与其他山岭相连,易守难攻。清咸丰五年(1855)7月,梅采寨水族农民潘新简在九阡地区领导举行了水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他们以九阡为根据地,垒石为营,都江、都匀、榕江等地各路义军及太平军余城义部互相声援、配合,转战于荔波、独山、都匀、南丹等地,攻克荔波县城五次,围攻十余次,潘新简被太平天国封为“辅德王”。义军所到之处,深得各族民众的拥护,纷纷加入,起义烽火长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为加强和巩固九阡根据地,在各重要路口、关隘修筑了关卡、营盘等。今存的岜丢山遗址既是其中之一,为水族人民反…
100、毕节猪拱菁苗族起义遗址
毕节猪拱菁苗族起义遗址位于毕节,类别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猪拱箐位于毕节市西北部青场境内,主峰海拔二千二百余米,三面绝壁,唯有一路通往大山北门,地形雄奇险峻、巍然磅礴,易守难攻,是清朝末年苗族云、贵、川三省农民起义军总部遗址。1982年4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咸丰十年八月,苗民陶三春、陶新春兄弟率众于赫章县韭菜坪起义,九月挥师转移到毕节市猪拱箐建立义军根据地。咸丰十一年二月,太平军石达开部开往毕节,与苗族义军会合,推动了猪拱箐苗族农民起义。之后十多万义军在清军的倾力剿灭之中,坚持抵抗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创下了我国农民起义史上的奇迹。当时,猪拱箐的半山以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