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LOAM框架后端优化总结

2024-11-3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LOAM,即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 in Real Time

一、Lidar Mapping 原理

在 Lidar Mapping 部分,通过与多次扫描构成的地图进行匹配,消除Lidar Odometry 中利用两帧之间计算位姿产生的漂移,从而对轨迹进行优化;

流程:

  1. 通过 T K + 1 L T^L_{K+1} TK+1L ? ? ? ?_?^? TKW可以求取出优化前的 T K + 1 W T^W_{K+1} TK+1W
  2. 通过 T K + 1 W T^W_{K+1} TK+1W P ˉ ? + 1 \bar{P}_{?+1} PˉK+1可以求出世界坐标系下的点云 ? ˉ K + 1 \bar{?}_{K+1} QˉK+1
  3. 通过 ? ˉ K + 1 \bar{?}_{K+1} QˉK+1 ? k ?_k Qk 的配准,可以得到优化后的 T K + 1 W T^W_{K+1} TK+1W,进而得到优化后的 ? K + 1 {?}_{K+1} QK+1

关键:

  1. 按照同样的方式从 ? ˉ K + 1 \bar{?}_{K+1} QˉK+1中提取特征点,但是比激光里程计中多十倍;
  2. 为了寻找特征点的匹配,把地图 ? k ?_k Qk 存储在10m 的立方体区域中,同时将其中与 ? ˉ K + 1 \bar{?}_{K+1} QˉK+1有交集的区域建立成KD-tree;
  3. 对于 ? ˉ K + 1 \bar{?}_{K+1} QˉK+1中的每个特征点在交集(KD-tree)搜索邻域, 得到邻域点并保留其中的对应线和对应面;
  4. 通过约束优化角点到线平面点到面的距离,来优化位姿 T K + 1 W T^W_{K+1} TK+1W

二、 通过 T K + 1 L T^L_{K+1} TK+1L ? ? ? ?_?^? TKW可以求取出优化前的 T K + 1 W T^W_{K+1} TK+1W以及 ? ˉ K + 1 \bar{?}_{K+1} QˉK+1

三、 Scan-To-SubMap匹配

如果使用全部的地图数据,在计算效率上会大打折扣,所以,建图环节将整个空间三维区域划分为多个子cube(边长为10m的立方体),并接着计算当前帧位姿所在的cube索引,然后在当前帧位姿附近 5 ∗ 5 ∗ 5 5*5*5 555个cube中寻找最有效的cube作为 ? k ?_k Qk,用以代替全局地图,优化得到最终的姿态变换矩阵 T K + 1 W T^W_{K+1} TK+1W

首先将特征地图存入kd树,设置迭代循环。对于边特征点,先转到全局坐标系,再在KD树中搜索5个邻近点。接着求5个邻域点的均值点,并构建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通过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建直线。

对于面特征点,上一章帧间匹配通过kd树查找3个最邻近点构成平面,然后通过论文中公式计算点到面的距离。本章地图匹配则仍然是先搜索5个最近点,由于这5个点在一个平面上,代码中直接通过矩阵运算求解5个点构成平面的法向量。

得到当前帧线特征点和面特征点与地图配准后,构建loss函数求解。

如果邻域点分布在一条线段上,那么matD1中的一个特征值就会明显大于另外两个,matV1中与较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就代表线的方向。
如果邻域点分布在一块平面上,那么matD1中的一个特征值就会明显小于另外两个,matV1中与较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就代表平面的方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