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言敏行的解释是:讷言:语言迟钝,不善讲话。敏行:办事有智慧,反应迅速、灵活。形容说话谨慎,行动敏捷。讷言敏行[nèyánmǐnxíng]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后以“讷言敏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讷言敏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讷言敏行详细内容】
⒈后以“訥言敏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引《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伯父河”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河质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唐孙逖《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昔万石君、建陵侯,皆以訥言敏行,前史称为长者。”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訥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⒈后以“訥言敏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引《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伯父河”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河质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唐孙逖《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昔万石君、建陵侯,皆以訥言敏行,前史称为长者。”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訥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成语解释讷言敏行
二、网友释义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意为夫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三、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四、其他释义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五、关于讷言敏行的近义词
六、关于讷言敏行的造句
1、虚怀若谷、讷言敏行是他们共同的属性,而那些轻狂的人如稗子一般,急着去炫耀自己,不懂谨言慎行,更不知天高地厚。
2、野田的这种性格在一向讷言敏行的日本人中并非稀有,但在政坛就异常可贵了。
3、熟悉二人的人士评价,俩人性格互补,冯相对内向,讷言敏行,思虑细致,长于管理;杜相对外向,善于外交,敢干敢说,用豫北人的话说“比较猛”。
4、要解决有些工作抓不实的问题,提倡少说多做,讷言敏行。
5、在这个强调彰显个性、表达自己的社会里,崇尚讷言敏行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社交危机。
6、畅所欲言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比较虚,虽然是口水多过茶之辈的兴奋剂,但讷言敏行的人士不一定感冒,不妨略过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