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的词语解释是:太平。
齐泰的词语解释是:太平。 拼音是:qí tài。 结构是:齐(上下结构)泰(上下结构)。 注音是:ㄑ一ˊㄊㄞˋ。
齐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太平。引三国魏曹植《七启》:“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齐泰。”晋陆机《七徵》:“盪流风于壅俗,给天民乎齐泰。”
二、网络解释
齐泰齐泰(?—1402年),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明太祖赐名泰,明南直隶溧水(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明初著名官员。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天乡试解元,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齐泰是向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之后他请削燕王朱棣属籍,声罪致讨,力主伐燕。建文军屡败,齐泰等被罢官,又被建文帝召还,不久又遭贬官。建文四年(1402年),京师(今南京)失守,齐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被燕军执于京师,不屈而死,祸及九族。南明弘光初年(1645),追赠太保,谥号“节愍”。
关于齐泰的诗句
关于齐泰的成语
人心齐,泰山移 去甚去泰 岑楼齐末 郭泰碑铭 保泰持盈 泰山北斗
关于齐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