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留后路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灭绝人性不留后路,显示他们对“蜗牛警察”办案能力的蔑视和挑衅;他们逃离时如此从容镇定,这自然又像是料到了“蜗牛警察”出警速度和布控抓捕的迟慢。
2、做人留后路,因为你哪一天还想东山再起。
3、如果给自己预留后路,将无法发挥全部的实力。
4、在拐弯抹角的交谈中,互相套对方的想法,又给自己留后路,以防万一。
5、在融创内部员工看来,目标就是使命,不惧外因,不留后路,使命必达。
6、说到底,我们都病了,在这个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世界里,人人都在留后路。苏美?
7、工作不留后路迎难而上调动每个干部。
8、说话特别不留情面,只有斩钉截铁、不留后路的拒绝才有可能让他摆脱幻想。
9、不留后路,没有退路,一片白茫茫,到处干净,全力以赴所有事情全有代价,爱情也一样。
10、疯子依旧是狂人般的战斗方式,风之漩涡连连爆发出,而电鼠和郭福成为了疯子这个战斗不留后路的家伙掠阵,郭武林已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11、在旧社会,官僚政客们常常八面玲珑,为自己多留后路,正所谓狡兔三窟。
12、拒不关闭的,断水断电、吊销许可、收回贷款,“不留余地,不留后路”。
13、因此最开始卖给藏家的时候,价钱就不能开太高,话也不能说太满,更不能卖假,要给自己留后路,否则出现这种需要代卖的情况就是自断后路。
14、由于许多阿富汗人知道苏联人输定了,傀儡政权的支持者也开始以送情报的方式,准备狡兔三窟留后路,两头下赌注。
15、明确的时间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设定改革最后的边界和底线,就是摒弃固守局部利益、既得利益,严防阻挠、虚化、拖延改革。
16、菩提老祖必留有超必杀技以留后路。
17、不留后路眼下的合庆镇正在打一场整治“三违”的攻坚战。
18、上海群团改革试点是个机会,让我们不留后路,对自己‘下狠手’。
19、我这个人比较少给自己留后路,所以也是一个好处。对,你没有后路走,你就只能往前走,就这样。周杰伦?
20、贪小便宜,不守规矩,乱搞破坏,不留后路。
21、因为他的“洗五遍”,也是一种不留后路的“竭泽而渔”。
22、这是不留后路的决策,这是背负巨大压力的一战。
23、人总有顺境与逆境,切不可在顺境之时把事做的太绝,不给别人留后路,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在遭逢逆境时断了自己的后路。任志强?
24、可沈爽去了,毅然地、毫不留后路地去了。
25、为激励士气,韩信背河布阵,不留后路,使得人自为战,以一当十,最后取得大捷。
26、张居正恰恰没给自己留后路,他说过“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27、不要过于频繁的吵架,即使是小的吵架,凡事都是积少成多的。偶尔的小吵架,不是要你去责备他,而是要去显得委屈和悲伤,让他更懂得爱怜你。吵架要给自己留后路,不要把事情做绝,不要把话说绝。
28、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