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被迫犯下罪行,罪犯是否会被判处?

2024-07-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被强迫犯罪的刑事责任与犯罪情节有关,胁从犯的认定取决于是否被控制和迫使,身体上被迫的不受刑事处罚,精神上被迫的需负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进行处罚,胁从犯的认定规则至关重要。

法律分析

一、被强迫犯罪会被判刑吗

1、当事人被强迫犯罪的,会不会判刑,要依据实际案情而定,如果犯罪情节较重的,会构成肋从犯。对肋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胁从犯】

二、胁从犯的认定要件有哪些

所谓的胁从犯就是指在犯罪分子的威胁,强制或者是自愿的情况下,帮助犯罪分子实行犯罪行为的人。国家的法律规定胁从犯也是要对犯罪分子造成的结果负刑事责任的。虽然是精神上受到了控制但是并没有丧失自由和思维。

司法实践中,认定胁从犯的认定条件主要是看犯罪分子是否被他人所控制,强迫或威胁的是胁从犯的精神还是身体,如果胁从犯受到的是身体上的控制而被迫的与犯罪分子共同实行犯罪过程的情况下,胁从犯在刑法意义上是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的,但如果胁从犯只是受到犯罪分子的精神上的威胁、恐吓、控制或者是强迫的情况下而与犯罪分子共同实行犯罪过程的情况下,这样就要受到刑事处罚,要对其犯罪分子所造成的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然后对照关于胁从犯刑法处罚条例的规定,然后再根据他的犯罪情节的轻重来进行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的可减轻处罚有可能会免于刑事上处罚。

对于最开始是犯罪分子使用威胁、恐吓等方式迫使人参与他的犯罪过程,最后这个人变成主动参与和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的与那种被骗之后与犯罪分子实行共同犯罪的人,这种人是不被认定是胁从犯的。只有在司法机关的人认定后,认为符合胁从犯的相关规定,才能按照胁从犯的法律条文规定去处罚胁从犯,此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胁从犯的认定规则。

结语

胁从犯的认定是根据犯罪分子是否被他人控制、强迫或威胁的程度来确定的。如果胁从犯只是受到犯罪分子的精神上的威胁、恐吓、控制或者是强迫而参与犯罪行为,将根据其犯罪情节的轻重来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判断胁从犯的情况时,司法机关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认定,并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人员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