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神经病袭警怎么处理?

2024-12-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1种观点: 一、派出所怎么处理精神病人1、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受害者可以向监护人索赔,派出所可以协助调解。精神病人并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不能以自己已尽了监护职责为由对被监护人的加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主张免责。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二、打架进派出所怎么处理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医疗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精神病袭警的处理方法,看具体情况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袭警,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袭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袭警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3种观点: 警察对精神病患者闹事的处理如下:1、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状况下打人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构成轻微伤的,按照有关法律追究治安责任,一般是行政拘留。构成轻伤或重伤的 ,按照有关法律的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是判刑坐牢的。除此以外,精神病人及其监护人,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赔偿医疗费用等;2、精神病人在精神状况不正常的情况下打人的,不追究治安责任或刑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仍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赔偿医疗费用等。精神病人可分为:1、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的行为的;3、是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对于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前两种精神病人情形依照法律可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两种精神病人在理性情感上或意志意识上均存在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障碍,其在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必缺乏正常的认识事物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依法独立实施法律民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第1种观点: 一、派出所怎么处理精神病人1、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受害者可以向监护人索赔,派出所可以协助调解。精神病人并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不能以自己已尽了监护职责为由对被监护人的加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主张免责。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二、打架进派出所怎么处理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医疗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看具体情况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袭警,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袭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袭警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3种观点: 警察对精神病患者闹事的处理如下:1、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状况下打人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构成轻微伤的,按照有关法律追究治安责任,一般是行政拘留。构成轻伤或重伤的 ,按照有关法律的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是判刑坐牢的。除此以外,精神病人及其监护人,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赔偿医疗费用等;2、精神病人在精神状况不正常的情况下打人的,不追究治安责任或刑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仍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赔偿医疗费用等。精神病人可分为:1、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的行为的;3、是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对于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前两种精神病人情形依照法律可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两种精神病人在理性情感上或意志意识上均存在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障碍,其在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必缺乏正常的认识事物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依法独立实施法律民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精神病袭警的处理方法,看具体情况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袭警,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袭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袭警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可以报警,但是由于对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报警之后警方会找到其监护人来处理以及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三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1,乱报案是扰乱司法秩序的行为,如果是在清醒状态下报案,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公安机关可以对其拘留、罚款,如果是意识不清的状态下报案,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其监护人严加管教。2,只有在公安机关认为有可能存在犯罪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会立案,如果报案人没有任何证据,一般来说不会调查被指控人,除非公安机关认为确有必要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1种观点: 一、派出所怎么处理精神病人1、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受害者可以向监护人索赔,派出所可以协助调解。精神病人并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不能以自己已尽了监护职责为由对被监护人的加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主张免责。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二、打架进派出所怎么处理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医疗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2种观点: 看具体情况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袭警,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袭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袭警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国家对精神病患者有以下方面的政策:1、可享受残疾人待遇,个人营业或家人经商可免税。2、家庭贫困户还可以享受低保,特困家庭的民政有困难补助。3、可免费服用传统、常规的抗精神类西药,但需要办理“残疾证”。4、对精神病人因精神病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者,新合报销比例提高到70%。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3种观点: 警察对精神病患者闹事的处理如下:1、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状况下打人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构成轻微伤的,按照有关法律追究治安责任,一般是行政拘留。构成轻伤或重伤的 ,按照有关法律的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是判刑坐牢的。除此以外,精神病人及其监护人,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赔偿医疗费用等;2、精神病人在精神状况不正常的情况下打人的,不追究治安责任或刑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仍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赔偿医疗费用等。精神病人可分为:1、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的行为的;3、是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对于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前两种精神病人情形依照法律可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两种精神病人在理性情感上或意志意识上均存在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障碍,其在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必缺乏正常的认识事物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依法独立实施法律民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应当由其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警方应及时采取约束性措施,避免造成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第五十三条 精神障碍患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触犯刑法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看具体情况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袭警,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袭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袭警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3种观点: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应当由其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警方应及时采取约束性措施,避免造成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九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第五十三条精神障碍患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触犯刑法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