巋的笔顺:竖、竖折、竖、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竖、横、竖、提、横折、横、横、点、横撇、竖、横折钩、竖
巋字的笔顺图解
共二十一画
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巋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巋的拼音为kuī,部首为山,结构为上下结构,注音为ㄎㄨㄟ。
巋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点此查看巋的详细内容
见“岿”。
二、康熙字典
巋【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7画《廣韻》《集韻》丘追切《韻會》區韋切,?音蘬。《爾雅·釋山》小而衆,巋。《疏》言小山而衆叢萃羅列者名巋。《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巋㠑穹崇。《註》高大貌。又上聲。《廣韻》丘誄切《集韻》《韻會》《正韻》苦軌切,?音樻。義同。又去聲。《集韻》丘愧切,音喟。巋然,獨貌。《莊子·天下篇》巋然有餘。
三、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嵬【卷九】【嵬部】高不平也。从山鬼聲。凡嵬之屬皆从嵬。五灰切说文解字注(嵬)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各本作高不平也四字。今依南都賦李注訂。有高而上平者。兀下曰高而上平、爾雅曰夷上洒下曰漘是也。周南。陟彼崔嵬。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毛傳曰。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說似互異。依許云高不平、則毛傳是矣。惟土山戴石、故高而不平也。岨下云。石山戴土。亦與毛同。从山。鬼聲。此篆可入山部、而必立爲部首者、巍从此也。五灰切。十五部。
下面介绍下巋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巋】字的书法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