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是: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客观要件是:犯罪人实施了某一具体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造成了危害结果。
一、因食品安全犯罪不得从事食品行业的时限
因食品安全犯罪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行业。如果被吊销了许可证,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他的法定代表人从处罚作出的那一天开始,五年之内不能再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也不能担任任何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者从事这一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
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要件的有机统一形成犯罪构成。
二、醉酒后是否能认定为犯罪
醉酒后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不一定能认定为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三、鞭炮把孩子吓醒是谁的责任
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客体要件:指刑法规定的、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侵犯的社会关系。客观要件:指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主体要件: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并且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要件: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一般有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