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假警是违法行为,不是犯罪,不会有犯罪案底。拘留属于行政处罚,案卷信息存在公安机关,但不会上网。除非涉及其他案件,一般不会影响生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可处拘留和罚款。
法律分析
1、报假警会被拘留5天,属于违法行为,不是犯罪,不会有犯罪案底。犯罪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
2、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此处的拘留属于行政处罚,相关的案卷、信息肯定会留存在公安机关,但这种信息不会上网的。也就是说,只要不是涉及到其它案件,其它人是调取不出来的,所以基本不会影响生活,包括考学、招工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拓展延伸
诬告陷害:后果与法律责任
诬告陷害是指故意捏造事实、编造虚假陈述,以诋毁他人名誉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被诬告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和法律责任。首先,被诬告者可能面临社会声誉的破坏,可能会失去工作机会、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其次,诬告陷害行为涉及到虚假陈述,可能触犯刑法,构成诽谤罪或虚假陈述罪,从而承担刑事责任。此外,被诬告者有权寻求法律救济,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名誉损害等。因此,诬告陷害行为不仅可能对被诬告者造成严重后果,还会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结语
报假警属于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不会有犯罪案底。犯罪案底一般指过去的犯罪记录。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相关案卷和信息会保存在公安机关,但不会公开上网。只要不涉及其他案件,不会影响生活、考学或招工等。诬告陷害行为是捏造事实、编造虚假陈述,会给被诬告者带来精神伤害,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并可能面临法律追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