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碰铃相关的成语是什么

2023-07-1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碰铃的相关成语是:解铃还是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系铃。

碰铃的拼音是:pèng líng。网友释义是:碰铃,古代称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南北朝时(386年—589年)已在我国流传。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56年)壁画中,北魏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门石雕中也有演奏碰铃的伎乐人形象。唐代贞元年间(785年—804年)骠国(今缅甸)来我国献乐,称其为铃钹。辞典修订版是:乐器名。一种打击乐器。铜制,形状如铃,一副两个,用绳串连。相互碰击发声,声音清脆,无固定音高。也称为「碰钟」。

碰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碰铃详细内容】

⒈ 又名“碰钟”、“双磬”、“铃钹”、“星”。体鸣乐器。铜制。形似一对杯状小钟,顶部有孔,以绳穿连,互击发声。多用于民间器乐合奏。⒈又名“碰钟”、“双磬”、“铃钹”、“星”。体鸣乐器。铜制。形似一对杯状小钟,顶部有孔,以绳穿连,互击发声。多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二、网友释义

碰铃,古代称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南北朝时(386年—589年)已在我国流传。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56年)壁画中,北魏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门石雕中也有演奏碰铃的伎乐人形象。唐代贞元年间(785年—804年)骠国(今缅甸)来我国献乐,称其为铃钹。

三、辞典修订版

乐器名。一种打击乐器。铜制,形状如铃,一副两个,用绳串连。相互碰击发声,声音清脆,无固定音高。也称为「碰钟」。

四、其他释义

又名“碰钟”、“双磬”、“铃钹”、“星”。体鸣乐器。铜制。形似一对杯状小钟,顶部有孔,以绳穿连,互击发声。多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五、关于碰铃的词语

碰碰车  碰碰船  踢踢碰碰  跟大爷碰碰  磕磕碰碰  碰铃  

六、关于碰铃的造句

1、紫璎根本不愿碰铃儿一下,而身为淫贼的叶失云一直锤炼于铃儿的美色。

2、中南区代表团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在曲中加入了笛子和碰铃等乐器,音乐表演热情而富有生气。

3、佛像前面,是一张宽阔的供台,上面摆放着酥油灯、袈裟、项珠、铜碰铃、六弦琴、金刚杵等法器,还有一把大的有些夸张的镶金嵌银的铜法号。

4、引子以云锣、碰铃、笙、扬琴、筝和四五度叠置的弦乐等构筑成神秘缥缈的音响背景,具有清风微拂、祥云缭绕般的意境。

5、为单簧管,钢琴,二胡,小提琴,大提琴,大鼓和碰铃而作的室内乐。

6、正说着,许多士兵已由城内赶来,纷纷立在二人身后了,各是抬揣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诸如觱篥、碰铃、檀板及芦笙等。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碰铃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