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结构是:楷(左右结构)书(独体结构)。
楷书的拼音是:kǎi shū。注音是:ㄎㄞˇㄕㄨ。词性是:名词。
楷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楷书详细内容】
(名)现在通行的一种汉字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也叫正楷。
二、综合释义
汉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通行至今。唐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法书要录》卷七引唐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明瞿佑《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虞伯生﹞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指楷书吏。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唐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三、国语辞典
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楷书[kǎishū]⒈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⒉以楷隶誊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晋代。引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四、其他释义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
五、关于楷书的成语
蝇头小楷 丁真楷草 奉为楷模 一代楷模 尽信书不如无书 大书特书
六、关于楷书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