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针灸安全有效

2023-07-1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胃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身体器官,但是由于人们饮食不规律造成很多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医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以及针灸的注意事项。

慢性胃炎怎么治疗

慢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胃镜检查所见的黏膜形态和有关的病理资料,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3种。临床上以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为多见。

其临床表现以胃部饱胀痞满、嗳气或疼痛为主症,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可伴见呕吐、泛酸、消瘦无力,有时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上腹压痛范围广泛。中医虽无本病的记载,但其主要症状与“胃脘痛”“痞满”“呕吐”等病证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的认识,就是从总结前人对这些病症的治疗经验入手的。

慢性胃炎的病因

中医对于“胃脘痛”“痞满”“呕吐”病因的认识,认为与内因和外因多个方面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还说:“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可见外感于邪和饮食不节是引发这类病证的重要原因,而肝脾功能的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其病因变化,有虚有实,实者为肝气横逆,旁干脾胃的肝胃不和证,虚者则为脾胃虚弱,中亏不运之证,或脾胃阴伤,胃失濡润之证。因其中虚,则变生痰湿、郁热、瘀血,使证候更为复杂。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心腹痛》论胃痛的病因时指出:“唯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暴痛者多有前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而总其大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唯一二”。

证诸临床,确是事实。临床所见各类患者的病理表现,虽然千头万绪,然常见者只有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胃热伤阴等不同的病理变化类型。治疗当因证而异,其中萎缩性胃炎治疗更为困难。一般慢性胃脘疼痛胀满之证,大都属于虚寒之证,因饮食劳倦易伤脾胃之阳,而脾为湿土,易从寒化。但萎缩性胃炎,虽亦有气郁、寒滞、因痰饮、因血瘀者,而胃热伤阴最为常见,治疗当清养胃阴为主。

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胃痛、呕吐、胀满等慢性胃炎常见症状的记载由来已久。早在《内经》就记载不少的治疗处方,如《灵枢·厥病》载:“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灵枢·四时气》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灵枢·口问》:“寒气客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针灸甲乙经》的记载亦复不少,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后的《千金要方》对胃部病证的治疗处方记载尤详:“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下取三里;胃中热病,灸三里三十壮;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灸手间使三十壮;病人干呕,灸心主、尺泽佳,又法灸乳下一寸三十壮;治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又灸脐下四指七壮,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吐逆不得食,灸巨阙五十壮;吐逆食不止,灸胃脘百壮;吐逆饮食即出,灸脾募百壮;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胆募百壮;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心痛腹胀,涩涩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不可按,烦心,巨阙主之;心腹中卒痛石门主之;心懊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心痛烦坚气结,灸太仓百壮;商丘、幽门、通谷主喜呕,胃俞、肾俞主呕吐;少商、劳宫主呕吐,中庭、中府主呕逆吐,食下还出;维道主呕逆不止,膈俞主吐食,又灸章门、胃脘。”

《针灸大成·腹前胀满门·心脾胃门》:“食不下,内关、鱼际、三里;心腹胀满,绝骨、内庭;胀而胃痛,膈俞;胃腹膨胀,气鸣,合谷、三里、期门;心痛食不化,中脘;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膈俞、胃俞、肾俞;支满不食,肺俞;振寒不食,冲阳;胃热不食,下廉;胃胀不食,水分;翻胃先取下脘,后取三里、胃俞、膈俞、中脘、脾俞;不能食,少商、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肠俞;不嗜食,中封、然谷、内庭、厉兑、隐白、阴陵泉、肺俞、脾俞、胃俞、小肠俞;胃热,悬钟;胃寒有痰,膈俞。”以上这些针灸治疗处方,几乎涉及胃部疾病的绝大多数症状表现,对后世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无物不受,无物不入,故为患最易。然其又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受一身资粮之任,其所主经脉,多气多血,及其得病,若非顽邪胶固,或元阳式微,以针灸调之,亦可获效。可以肯定地说,针灸对于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此外,我们还比较了针灸前后胃黏膜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发现针灸明显地改善了胃黏膜的病理表现,一些萎缩性胃炎的黏膜竟出现了逆转,这说明针灸的疗效具有一定的组织学依据。我们认为,对于胃病的治疗,应辨证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在临床上,既要牢牢地把握住病机,又能选择针对性的用穴,则可明显地改善症状。

慢性胃炎虽有痛、呕、痞、滞等症状,但它们都是各自病理证候的外在反映。临床上还应该对其进行辨证施治,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根据临床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和阴虚胃热三大基本证型,对于肝郁气滞证,治疗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选用中脘、肝俞、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如肝火犯胃,痛势急迫者,可加太冲穴,若见呕血、黑便者,可选用膈俞、血海。

对于脾胃虚寒证,治拟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以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足三里为主,若见食积配天枢、中封。对于阴虚胃热证,应以养阴益胃,清热润燥为法,方用胃俞、中脘、内关、三阴交、太溪、内庭,口干便结者加承山。以上证候临床常相互兼夹,治疗时,需加以兼顾。

一般地说,治其实,多用募及症状所现之腹部穴位,加相应的下合穴及足阳明、足少阳等经穴位;治其虚,多用俞募相配,加相应的原络穴位,甚则可用关元、气海、命门等补益之穴。痰多用中脘、丰隆;郁热加内庭、三里;气滞配期门、支沟、内关;血瘀用血会、血海、三阴交。

针灸的注意事项

专心致志

针灸时,注意力要集中,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为防意外,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中心剪一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选择合适的体位

合适的体位是指一方面要保证患者舒适、自然,另一方面要保证能够准确找到穴位,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注意防火

现代人的衣服不少是化纤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注意保暖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此时一定要及时使用消炎药,防止感染。

掌握施灸的顺序

如果施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饭前空腹时和饭后不要立即施灸等。

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先小剂量,施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逐渐加大剂量。

防止晕灸

晕灸者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灸足三里10分钟左右。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应将自己的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结语:本文详细的介绍了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以及针灸的注意事项,小编觉得针灸是一种有效根治疾病且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有慢性胃炎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针灸疗法哦,最后小编祝大家身体健康。

延伸阅读:

小儿咳嗽怎么办 中医治疗更放心腰痛怎么办 八个穴位按摩摆脱腰痛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罐的相关知识介绍足疗保健 按摩脚心竟有那么多好处冬瓜子粉 冬瓜子的药用价值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酸枣的深入了解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