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幼儿园月工作总结 篇10

2024-07-1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看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们,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变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一、班级情况分析:

  每个幼儿园的教育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更不用说北方和南方的区别了。由于这边的家长大多是外面的打工者或是做生意的人,所以在对幼儿教育方面还不太了解,也顾及不到幼儿教育的重要,他们一味的想法就是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能够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更多的字。其实以我多年的经验,并不支持这种教学。而我更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但由于我是9月中旬才来,没有和家长有更多的交流,更没有给他们开家长会,所以在实行方面还有点困难。可是,为了孩子着想,我还是用了我自己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刚开始来到中班,有那么一点担心。因为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带好孩子。不过当我看到孩子们的时候,我就放下了许多,毕竟带了2年半的班,所以带起来还比较顺手。而孩子们看到我的时候,也很快就接纳了我。也许是对于刚来的老师不太熟悉,又有一点好奇,所以不管是上课还是做什么都很配合我。只是有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有点闹。可能是因为我在他们心中还没有威信。但过了一周左右,我已经带得很顺手了。孩子们也习惯了我的教育方式。

  音乐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很敏感的,可是我在孩子们身上还看不到。例如平时我和小朋友拍手的时候,就体现不出一点节奏。所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上座位、排队、坐好、收书……全部都用琴声代替。一周之后孩子们明显有了变化,只要听到相应的琴声,就知道要干什么了。2周之后,唱歌时就会用手打节奏了,也更喜欢唱歌了。看到这个结果,我非常的开心。

  二、安全、卫生工作:

  虽然这边幼儿园没有很多的要求,但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幼儿教师,我必须做到为孩子的安全、健康着想,由于保育老师要跟随班车,所以有一些卫生方面的工作,我也要做到,比如在消毒方面,只要孩子会摸到的地方,我都会注意到,所以放学后我就会把桌子、柜子、门、书包架、杯架等地方都要用消毒水擦一遍。教室也一直保持通风,但由于风大,所以在孩子们午睡的时候会关上,起床之后再打开。为了增强幼儿体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穿脱衣服,午睡时,注意增减被子,养成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并抓好进餐习惯,鼓励幼儿不挑食,提高午餐速度,形成较好的午餐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有要端正的坐、立、行的姿势,并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五官。教育幼儿早睡早起,在家少看电视,多运动,养成一定的作息习惯。

  三、各项常规教育:

  1、礼貌常规

  引导幼儿在园主动与教师、阿姨打招呼,离园时主动说“再见”;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抢夺东西,不打人,做错事要道歉,主动说“对不起”。

  2、卫生常规 每天晨检时注意幼儿衣着整洁,小手干净,不留长指甲,并带一块干净的手帕;在餐前,入厕后提醒幼儿洗手;午餐时教幼儿正确使用勺子,不挑食,不边吃边玩,注意细嚼慢咽,注意用餐卫生,不把饭菜弄在桌上,地上。

  3、就餐午睡常规

  就餐前后知道要排队洗手,吃饭时不说话,也不玩弄筷子、饭菜,吃完后将碗勺放好,然后安静阅读图书,不奔跑。午睡前知道要先小便,然后在教师帮助下脱衣服,并盖好被子,午睡时不讲话,不乱动,安静就寝,午睡起床时,能学着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4、上课常规

  要求幼儿听到琴声立即进教室,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注意小脚并拢,小手放膝盖上,胸也挺起来,眼睛平视教师,上课时遵守纪律,不随便说话,离开座位,注意养成幼儿积极动脑,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5、课间游戏常规

  教育幼儿在课间游戏时不乱跑乱叫,爱护班内的课桌椅和玩具,轻拿轻放,不随便拿教师桌上的东西,游戏后要将游戏角内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6、爱护公物常规

  教育幼儿爱护桌椅,不把椅子当马骑,不踩椅子,不乱涂乱画,拿玩具及杯子碗等要轻拿轻放。

  四、家长沟通工作:

  由于是开学之后才来幼儿园,刚开始和家长还不是很熟悉,对孩子也不够了解,所以头一个星期和家长沟通得不是很多。但是一周之后,我对孩子们都有了一些了解,便与家长密切联系,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从交谈中了解幼儿在家情况。虽然还没有取得所有家长的完全信任,但我相信在我今后的努力中,一定会让家长对自己更加认可!

  五、不足和加强方面:

  1、在幼儿的习惯方面,还得继续加强,因为习惯要慢慢养成,所以我们将按照上述要求一步步努力。

  2、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我应该更主动、积极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并多与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3、在教学方面,应该多学习经验,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4、可能平时和幼儿说话比较随意,所以关于幼儿的情感教育比较缺乏,以后应该多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灵,多给他们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