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数百万艾滋病感染者也是一个数字,他们是被终身监禁的囚犯。(摘自毕淑敏《非洲三万里》)”——题记
如果人生有四季,那他们的前半生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一路跌跌撞撞像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走来,前方的路平坦的望不到尽头。忽然之间骤雨倾盆,天空被撕裂成两半,一切美好被留在了昔日,白纸黑字的诊断书上“艾滋病”三个字格外醒目。
于是俄而雪至,骤然入冬。周围人的眼光比疾病更可怕,充斥着轻蔑的眼神像利剑狠狠刺入心脏,唯恐避之不及的举动早已昭示了嫌恶与唾弃。在旁人眼中他们是罪恶的化身,活该受到所有的惩罚。一切贬义的词语仿佛为他们量身打造,像一块玻璃将他们与群众牢牢隔绝。他们能看得见外界的一切,却永远打不破名为刻板印象的枷锁。仅仅是HIV三个字母,就已经宣告了死刑。
他们只是不幸者,而不是罪人。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永远不知道是谁将第一簇薪火点燃,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一个又一个的病例让人们被迫正视了这种疾病。1981年6月5日,美国一则报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终于恶魔来到了华夏,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病毒悄悄潜伏在奇山秀水之间,像一枚炸弹随时可能在人们的心中引爆。他离我们很远,却又在我们身边。性交,母婴,血液,他就在这里,从未远离。如果是我们,是否也能像现在一样事不关己。
我们很幸运,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他们因何感染病毒我们无从知晓,多数人用行动将他们贴上了充满鄙视意味的标签,与所谓的“正常人”划开界限。如果被魔鬼附了身,是否就与魔鬼等同。
仅仅在一只援助的手,一个充满关怀的拥抱之间,噩梦并不会来临。我们安好如初,而他们也得到了救赎。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总有人去选择刻意漠视。在这样的时候,“防患于未然”的态度比以往更加积极百倍。同样的音节,同样的声调,“爱”和“艾”之间,是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墙外是欢声笑语,墙内是疾病的煎熬与无尽的孤寂。
好在有人愿意做打破它的第一人。
一个又一个的民间组织悄悄涌现,拥抱艾滋病人的照片在网上不断流传。他们用行动践行了理论,为这些病人赢得了更多的尊重。这种时候生命比一切都要伟大。艾滋病人被魔鬼一朝拖入地狱,幸好身边有天使相随。无论天堂地狱,皆在人间。愿世间总有小小的温暖,与生生不息的希望。美好的东西代代相传,总有一天会战胜深渊里的什么。爱会化作一道光,撕裂他们心中深不见底的黑暗。也许他们要的不是带着同情的疏离,而只是真诚恳切的一个微笑。
如果艾,请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