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届兄弟姐妹们多是80后,在很多人眼中,80后背负着很大压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内心总是徘徨与挣扎,我们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消逝以及我们心理的成熟,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是什么?我们又真正的学到了什么?
记得小时候,自己义无反顾的参加学校为响应党的号召而举办的游行,自豪而天真的认为自己为国家做出了一点点贡献,冒着细雨喊着响亮的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道现在中国的教育有没有实现像政策说的那样,但我们必须明白,中国的教育投入仍旧徘徊不前,中国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平等的现象,中国的教育停滞于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仍是一个重要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究竟教育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想,作为被试者都相当的清楚,我们可以说在考试能力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社会的不断发展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在中国占了多年止风的“应试教育”也渐渐的被人们认为是“坏教育”的代名词,我们一直在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可以说,我们是应试教育的一份子,那么,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兼有夸赞与批评的教育呢?
我个人认为,“应试教育”主要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思想上,“应试教育”违背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以考试分数作为人的全部评价结论。在教学上,“应试教育”的重点是解题步骤的训练,以固定的解题程序替代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以记忆和背诵为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可以说,“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性质。
尽管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看到目的与手段的分离,教育的手段被当成目的。同时,由于考试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如由于现行高考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考查,高考试题多记忆性题目,多选择题等,能力测验、分析型题不多。尽管记忆力也是一种能力,但它与人的多方面潜能,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相比,则显得非常次要。高考这根“指挥棒”,使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机械的学习方法盛行。“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社会、学校和家庭三座大山,使一些学生变成了“书呆子”。
据报载,20xx年1月17日,当许多人脸上还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时,在浙江却发生了一起值得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深刻反思的事情: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竟打死其母亲。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不少人,把它归之为学生的负担太重。当然,这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负担太重,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被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竟会干出如此的暴行呢?难道只有负担太重?这些问题不能不使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也必然使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教育到底怎么了?
事实上,近年来,由“学生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司空见惯,有不堪重负而患精神病的,有不堪重负而离家出走的,有不堪重负而沦丧堕落的,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都以我们把教育目的看成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