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保护权利人的权益。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诉讼时效不适用于人身权请求权、支配性权利、抗辩权、形成权、物权性权利和道德性义务的请求权等。此外,债权请求权一般适用诉讼时效,但存款人、国债和企业债券购买者以及未缴纳出资人的请求权除外,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合同欠款诉讼时效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人身权请求权。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增加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其起算点可以延至未成年人成年之后开始计算,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的保护。
(二)支配性权利,比如物权和知识产权;
(三)抗辩权;
(四)形成权;
(五)物权性权利,比如排除所造成或的妨碍、消除所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危险、停止正在进行的侵害、不动产或者已经登记的动产返还请求权等都物权性权利都不适用诉讼时效。
(六)道德性义务的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比如赡养、抚养、扶养等费用的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的就是,一般债权请求权都是适用诉讼时效的,但是以下情况除外:
1.本金利息返还请求权,一般存款人随时都可以要求银行兑付,如果有诉讼时效的限制,那么对于存款人要求兑付将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容易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2.对于国债和企业债券的购买一般是基于对国家或企业的信任,如果使用诉讼时效,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对于未缴纳出资人的缴付出资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否则不利于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对外开展业务,从而不能对外承担责任。
结语
民法典规定了合同欠款诉讼时效,旨在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并解决纠纷。根据《民法典》第188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长。然而,有些情况不适用诉讼时效,如人身权请求权、支配性权利、抗辩权、形成权以及物权性权利等。此外,道德性义务的请求权也不受诉讼时效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债权请求权一般适用诉讼时效,但对于本金利息返还请求权、国债和企业债券购买、未缴纳出资人的缴付出资请求权等情况除外,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四条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的“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