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中缓刑是否合理?

2023-09-1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不判缓刑是合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累犯不适用缓刑。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有权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有上诉权。认罪认罚的规定是犯罪嫌疑人应在辩护人或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除特定情形外不需要签署。由于口供不足以定罪,自首和认罪认罚只是对嫌疑人量刑有利的因素。

法律分析

一、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没有判处缓刑是否合理?

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没有判处缓刑是合理的,累犯不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四条【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二、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是否有权对一审的判决提出上诉?

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也有权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三、认罪认罚的规定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因为国家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对累犯不适合判处缓刑,所以,法官的量刑标准不可能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但是,自首或者是认罪认罚等情节都对嫌疑人的量刑是有利的,不过自首过认罪认罚都是嫌疑人的口供,仅凭口供是无法定罪的。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没有判处缓刑是合理的,因为累犯不适用缓刑。同时,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也有权对一审的判决提出上诉。认罪认罚的规定要求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但仅凭口供是无法定罪的。因此,在刑事案件中,法官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自首和认罪认罚等情节,但仍需依法确凿证据来定罪。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二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