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液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
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6、不能经口服的病人,可经静脉给与液体、药物、营养和其他溶液。 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抢救病人时,争取宝贵时间。通过控制给药速度,使血液药度保持相对平衡,最高血药浓度比较低。按需给予,及时起效,如病人自控镇痛泵。
二、输液的优点与缺点
1、输液治疗的优点:
①可以补充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的需要从而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正常。
②可以作为静脉给药的载体。
③在抢救各种休克病人时起到一种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④对于长期不能口服、饮食或危重病人,通过输液补充能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通过把药物打入人体的血管具有输入药量大,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所以在生活节奏紧张的今天,输液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 但有时输液的治疗效果不一定比口服或肌肉注射好,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如输液反应、空气栓塞、晕针等,因此生病后是否需要打点滴应该由大夫根据病情或药物的特殊性决定。
2、输液治疗的缺点:
①静脉治疗可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
②由于是侵入性操作,还能增加病人感染的机会。
③输液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的行动。
④穿刺时或治疗中科引起病人的疼痛或不适。
⑤相对费用较高。
三、输液的危害
 ;1、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3、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四、输液的注意事项
1、静脉输液前,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告知患者试敏的意义,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过敏以后有何症状。
2、护士必须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事先告知患者,增加和患者沟通,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3、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作用,决定输液滴数对于甘露醇等药物输液应严格根据医嘱要求调整滴速,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4、输液过程中,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如发现药物不滴或局部有肿胀、疼痛和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和护士沟通。不可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有些性急的家长为赶时间,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这是应该避免的行为。输液的速度应由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和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调整,因为过快会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引起心衰、肺水肿,或者局部不适;过慢会延误治疗,使药效降低。比如常输药物葡萄糖酸钙,输注过快会发生心率改变,若渗出血管则可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甚至造成皮肤坏死。
5、输液结束后,告知患者拔针后按压2~5 min,以免发生局部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