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3-07-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一)发病因素

可以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或直接作用于肺,或作用于远离肺的组织,造成肺组织的急性损伤。

1.直接作用于肺的病因

如创伤,误吸,毒物吸入,肺部严重感染(病毒、细菌)等。

2.间接作用的病因

如败血症,休克,肺外创伤,药物中毒(麻醉剂等),多量输血,胰腺炎,尿毒症等。

(二)发病机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使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是ARDS的基本发病机理。由此而引起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同时,肺泡Ⅱ型细胞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形成肺泡群萎陷,结果是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敛严重低氧血症。后期因肺通气功能单位的大量破坏,呼吸肌衰竭和组织严重缺氧,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临床表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急骤,在原发疾病治疗或抢救过程中突然出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经一般氧疗难以改善为特征。典型的病例可分为四个阶段,其症状与体征如下:

第一阶段(损伤期):表现为原发病症状,如外伤、手术创伤、感染、中毒等,并无呼吸窘迫和明显缺氧。

第二阶段(相对稳定期):多在原发病的12~48小时后出现,自觉胸闷。呼吸逐渐急促,伴有紫绀,早期可无胸部体征,随后可闻支气管呼吸音或细湿罗音。

第三阶段(呼吸衰竭期):呼吸困难加重,极度呼吸窘迫,吸气时肋间隙及胸骨上窝凹陷,肺部罗音增多,胸片出现散在小片状浸润影。

第四阶段(终末期):呼吸衰竭引起严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最后可导致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胸部体征有管状呼吸音和大量干湿罗音。,胸片示浸润阴影融合成大片实变。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

1.诊断本病病程和症状较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其诊断依据:

(1)具有可能发生ARDS的原发病,如严重创伤、休克、肺部严重感染、败血症、中毒、误吸、多量输血等。

(2)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和迫促。呼吸频率达分钟28次以上,紫绀明显,两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及湿罗音。PaO2小于8kPa,Pa02/FiO2小于300,并有进行性下降趋势,虽经吸氧仍不能纠正其低氧血症者即可拟诊。

(3)有胸部X线征象,并可排除慢性肺病和左心衰竭等情况者可以确诊。

2.鉴别诊断

(1)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左心衰竭出现肺水肿而致突然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竭常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史,呼吸困难与体位有关,伴有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经吸氧、利尿及应用洋地黄药物等治疗有效。肺动脉楔压大于或等于2.67kPa(20mmHg),与ARDS表现不同。

(2)支气管肺炎

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急性传染病史。有发热、咳嗽、咯痰,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有支气管肺炎征象,抗生素治疗有效,不能鉴别。

四、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1.治疗原则

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肺水肿,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2.治疗措施

(1)氧疗

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小于8kPa者应作氧疗。为克服肺内分流和v/Q比值降低,尽快纠正缺氧,可短期内使用较高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FiO2)达60%左右。常用的鼻导管或鼻塞法供氧难以奏效,而氧疗面罩(Ventur1)便于精确调节。

如仍不能有效提高血氧分压,可作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方法为通过储气袋供氧,而呼出气经由水封瓶排出,呼出管插入水封瓶的深度即为呼气末正压值,可根据插入管的深度调节呼气末压。这种方法给氧可防止肺泡萎陷,减少静动脉分流,改善v/Q比值。

长期高浓度氧吸入可引起肺组织的损伤(氧中毒),因此应在保持适当PaO2(大于或等于8kPa)前提下,尽量降低FiO2值,通常FiO2小于60%较为安全,由于肺内分流,即使提高FiO2值亦难以纠正严重缺氧状态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气。

(2)机械通气平常惯用的间歇正压通气虽可替代自主呼吸、减少呼吸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但不能防止呼气末肺泡的萎陷,故治疗效果往往不显着。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可显着提高疗效。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