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被判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后,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2024-07-0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法律分析:

在刑事案件中,若犯罪行为造成了民事损害,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如果法院认定被告有赔偿责任,将会判决被告赔偿相应的民事赔偿金。对于被告人来说,判决的赔偿金额可能会涉及到其个人隐私信息,如财务状况、家庭状况等。

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和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因此,被告人可以要求法院在判决书中删去与赔偿无关的个人信息。

此外,被告人还可以要求法院采取保密措施,如限制公开范围、采用化名等方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权。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向他人提供或者公开公民的个人信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其他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案件,应当采取保密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宣判。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其他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案件除外。”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