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债权债务相关法律依据有哪些?

2024-07-0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民间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定义以及债权债务的法律依据。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而债务是欠下他人债务的民事上义务。债权和债务是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只有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效力,才能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债权消灭的原因包括清偿、提存、抵销、免除等,而债务消灭的原因则有还本付息、提存、抵销、免除等。

法律分析

在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下,在民间借贷关系中,给他人提供资金的人被称为债权人,而欠下债务的人则被称为债务人。

借条的证明效力可能长期有。但是过了诉讼时效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也就是说,从你向其追要开始,经过2年,就过了诉讼时效,在2年之内起诉,如果你用诉,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在2年之内,你没有起诉,但你再去要或者对方同意还款(要有证据),则诉讼时效中断,再重新计算2年,如此可以多次中断诉讼时效。但是,从借款开始的2004年经过20年,也就是到了2024年,就过了最长的诉讼时效,法院就不会支持你的请求了。过了诉讼时效,也就你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要了。

二、债权债务法律依据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债权债务概述

债权概述

和物权不同的是,债权是一种典型的相对权,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间发生效力,原则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之关系不能对抗第三人[1]。

债发生的原因在民法债编中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债的消灭原因则有清偿、提存、抵销、免除等。

(1)合同。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关于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合同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最主要、最普通的根据。

(2)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可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当事人一方只有因自己的过错而给他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时,才负赔偿的责任,如果没有过错,就不需负赔偿责任。而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只要造成了他人的损失,就算你自己不存在过错,你仍要负赔偿责任。

(3)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既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也没有合同上的原因,取得了不当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行为。在不当得利的情况下,不当得利人负有返还的义务。因而,这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4)无因管理。无因管理的含义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的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无因管理行为一经发生,便会在管理人和其事务被管理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其事务被管理者负有赔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及直接损失的义务。

货款;加工款;租金;交货;货物运输;技术服务。

对于前三种:贷款、加工款、租金,我们可归之为金钱债权,因为它们都是直接以货币为内容的。对于后三种,我们可称之为非金钱债权,它们不直接以金钱为内容,而是直接表现为一种行为、一种物或者智力成果。

金钱债权,是我们最常见的债权,也是最重要的债权。

从会计意义看,债权是指单位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和应收补贴款等。

债务概述

(1)从会计意义看:债务是指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预期会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单位或个人的现时义务,包括各种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有时也指所欠的债;为了清偿所有的债务而工作。

(2)从经济意义看:必须返还的资金。除了借入的资金以外,如果发行的是债券的话,还必须返还本息(本金利息),这也被称为债务。把不能够返还债务称为债务的不履行。另外,把债务自身资本的上涨称为债务超过。

拓展延伸

债权债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其债权消灭。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诉讼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另一方未提出异议或者提出异议后经人民法院驳回的,诉讼时效期间恢复计算。当事人一方自愿放弃诉讼或者仲裁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不予恢复。

结语

无论是民间借贷关系还是商业贷款,都涉及到债权和债务的法律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在民间借贷关系中,给他人提供资金的人被称为债权人,而欠下债务的人则被称为债务人。虽然借条的证明效力可能长期有效,但是一旦过了诉讼时效,就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债权人应该在借款开始后的20年内向法院起诉,否则将无法追回欠款。债权和债务是民事主体之间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了解债权债务的法律依据和相关规定,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促进经济活动的健康进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