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接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二、教学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一、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视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周:第一课:我爱家乡山水第二周:第二课家乡的无产多又多第三周:第三课我家门前心事多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第四周:第四课我们的大地妈妈第五周:第五课美化家园第六周:第六课花草树木点头笑第七周:第七课我和动物交朋友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第八周:第八课鲜艳的红领巾第九周:第九课红领巾胸前飘第十周:第十课快乐的“六一”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第十一周:我们长大了第十二周:暑假生活我安排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