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诉人在庭审中如何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2024-06-3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公诉人在庭审中能否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应自行回避或被要求回避:与案件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与案件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此外,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公诉人在庭审中能不能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的利害关系人回避应该由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八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拓展延伸

审判程序中的审判人员回避申请规定及适用条件

审判程序中的审判人员回避申请规定及适用条件主要涉及到司法公正和审判人员的中立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公诉人在庭审中认为审判人员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情况时,可以申请审判人员回避。适用条件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与案件有特殊关系、有偏见或偏袒一方等。申请回避需提供充分证据,并经法庭审查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的目的是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在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结语

审判程序中,公诉人若认为审判人员可能影响公正判断,可申请其回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适用条件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特殊关系、偏见或偏袒一方等。申请回避需提供充分证据,并经法庭审查决定。审判人员回避旨在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当事人权益。法院会综合考虑具体情况,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