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4岁以下犯罪审判标准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责令监护人管教;14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人犯重罪应负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从轻处罚;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满14周岁的人不予处罚,但监护人应严加管教。

法律分析

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按周岁计算,如果是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拓展延伸

未成年犯罪审判标准的法律演变和社会影响

未成年犯罪审判标准的法律演变和社会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增加,法律界对于如何审判年龄在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也发生了演变。过去,一些国家可能会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与成年人一样对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特殊的审判标准来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性。这些标准可能包括年龄、心理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考虑。而这种法律演变也带来了社会的影响。一方面,这些审判标准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和改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人担心这种特殊的审判标准可能会导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逃避责任,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未成年犯罪审判标准的法律演变和社会影响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语

在未成年犯罪审判标准的法律演变和社会影响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特殊的审判标准来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这种演变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和改造的机会。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特殊的审判标准不能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逃避责任,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公正审判,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