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强制措施的范围是什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依据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取保候审的程序是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可以采取保证人担保或保证金担保形式。人民检察院应在收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决定。如果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并通知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且符合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法律分析

一、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包括哪些?

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这五种措施是依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序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很显然,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司法机关必须享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

二、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人担保形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保证人基本情况的材料,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金担保形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核实保证金已经交纳到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后,将有关法律文书、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的材料和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收到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后,应当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执行。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的身份以及相关材料,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执行取保候审的派出所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对被取保候审人进行监督考察,并将取保候审的执行情况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通知决定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

三、检察院多久会做出是否批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刑事诉讼法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这些措施是依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的。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司法机关享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取保候审的程序是人民检察院决定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需要核实身份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章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第十四条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