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举事例想到的
在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会合作”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和“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这两句话,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事例来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是照他人备课思路而依样设计的。)对于第一话,学生举了班级争夺“红领巾五项常规”流动红旗的事,以及小组争夺“作业完成星”的例子。对于第二句,学生举了参加演讲比赛(学校刚举行了“颂祖国”演讲比赛,我班两位学生合作取得了一等奖)、知识竞赛(我班一位学生要与其他班的二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举行的健康知识竞赛)的事。
听了学生举的例子,我感觉对这两句话无需多讲的,学生完全理解,没有必要举事例。而这样一举例,感觉有点在上思想品德课了。同时,我感觉我们平常的一些教育活动或多或少还是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印迹的。学生参加比赛,经历了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红领巾五项常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明白了只有全班齐心协力做好五项常规工作,才能争夺象征荣誉的流动红旗。而小组争“作业完成星”是我为了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设置的。以前,我班的学生拖拉作业的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作业本发下去订正后总有几个学生迟迟不来批,甚至有把本子藏起来者。我经常为追本子感到头疼。这学期我设置了小组争夺“作业完成星”的竞赛。每次作业,课代表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正好作业的小组加星,月末进行总结,得星多的小组给与奖励。为了得到星,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对完成作业不再看成仅是自个儿的事,一些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的学生常要催促作业有拖拉现象的学生,而被催促的也不再好意思拖拉作业了,作业收齐率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上课时,谈到合作,学生自然想到了小组争星的事。
《学会合作》教后记二:
感悟“卓有成效”
师:课文在讲清楚了“为什么要合作”这个问题后,接下来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板书“卓有成效地合作”)
师:什么是“卓有成效”?
生:就是非常有效果。
师:课文在讲这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举事例。
师:举了几个事例?
生:两个。
师:哪两个?
生:交响乐团的演奏、外国教育专家的实验。(板书演奏、实验)
师:知道什么是交响乐团吗?(引导学生看图感知,师作讲解)
师:为什么要举交响乐团演奏的事例?为什么不举两人合唱的例子?
生:因为交响乐团的演奏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引导学生理解“典范”。)
师:举例就要举典型事例,这样才有说服力。那么交响乐团的演奏称得上卓有成效吗?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生读描写交响乐团演奏的句子,谈感悟。)
生:我从“悠扬”一词感受到交响乐团演奏的乐曲很好听。这说明他们的演奏卓有成效。
生:我从“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感受到他们演奏的乐曲很好听,人们喜欢听。
生:我从“倾泻”一词体会到他们的演奏卓有成效。
师:你怎么体会的?
生:“倾泻”一词说明乐师们演奏的乐曲非常流畅,非常有气势,气贯长虹,让人陶醉。
师:你真会体会,还用上了刚学过的成语,真是高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感受乐团乐师们精湛的演技以及卓有成效的合作。
(生有感情朗读。)
新课标指出,理解字词要随课文情境理解、感悟,这样的理解才是有效的、深刻的。在这段教学中,在让学生说了对“卓有成效”一词的字面理解后,我抓住这词让学生读描写交响乐团演奏的句子,体会交响乐团演奏是否卓有成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品味了描写乐团演奏的词句,而且对“卓有成效”这词也有了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