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别挤啦》教学实录 篇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诵读时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

  2、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3、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重难点:体会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挤”,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自经历过的“挤”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你对狄更斯了解多少?

  2、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课前资料介绍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作者《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剥削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的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理,有良知。

  3、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

  严峻(jun)问心无愧(kui)

  4、指名分节读这道诗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不回答)

  三、精读课文,品味诗意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联系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2、重点指导:

  a.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人在尽情追求人间最好的一切时却使别人受到压抑的呢?

  这句诗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什么?

  (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感情受到压抑。)

  齐读第一句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师:世界能容纳我和你的什么?

  (思想、行为和心灵上的“挤”)

  “你”指的是谁?“挤”又指的什么?

  b.“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

  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

  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

  师:你们平时这样做过了吗?结合你们自己的经历来说说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指名读,齐读这几句诗)

  师: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

  (齐读第二节)

  四、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写在书上,同学之间交流)

  五、背诵这首诗

  六、拓展

  臧克家《有的人》

  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

  再结全课文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应做怎样的人?

  七、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回想自己或家人有没有“挤”的行为,写一篇日记

  评语

  一、把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海洋

  这首诗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如何让学生更快的融进诗歌里呢?教学设计中有很多这样的片段,如:“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人在尽情追求人间最好的一切时却使别人受到压抑的呢?

  这句诗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紧扣文本语言,把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海洋,在不经意中让学生怦然心动,使文中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生长。

  二、在广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设计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读臧克家《有的人》,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再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应做怎样的人?这种拓展不再是“由内及外”、“由此及彼”的单向延伸,而是多维度、高效度的立体推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