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雨的诉说 篇2

2024-07-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8—20页。这是第一单元的主题活动,结合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辅助诗歌的学习与理解。诗作将“雨”拟人化,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向学生娓娓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投入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难点

  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

  教学突破

  查找有关“雨”的诗歌、音乐、图画等,比较各种艺术形式下“雨”的不同展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 ,组织学生查找资料。2.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准备1.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2.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

  教学步骤 

  二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

  2.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自读。荐朗读文章。

  3.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

  4.配合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分析。

  5.围绕“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

  6.结合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和体会,它的形象和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

  7、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行写作。

  8.比较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4.能够认识到文学形象与现实形象的不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能够流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陈述观点和说服他人的练习。 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一、交流咨料.进入活动(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动出示自己查找到的“雨”的资料,如音乐、歌曲、诗歌、散文、图画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a.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新。” c.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戴望舒的《雨巷》、歌曲《雨中曲》等。 1.结合所查找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 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以及作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角 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作品的作者、主题、所表现的感情等。如: a.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b.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c.自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d.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e.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热烈讨论:有写春雨、有写秋雨;有写夜雨、有写朝雨;从听觉写雨的淅沥,从视觉写雨的绵密,从触觉写雨的湿润,从嗅觉写雨的清新。而且能够运用雨中的景物,比如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度描写雨。2.雨给人们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人们在观赏雨时,把自己的情绪、感受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思考:哪些作者的作品借助雨传达自己的情怀? 3.如果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什么角度,写什么内容?要 叶、花、山、水、灯光等侧面展现雨。2.在课堂上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回忆,对所学课文进行梳理,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回答教师问题,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情景交融,渲染出迁客骚人去国怀乡、感极而悲的心境。也可以结合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说明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二、围绕雨.从不同角度倾听“雨”(约 分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初步想法,然后组织讨论。 3.独立思考,结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捕捉灵感,记录下初步想法,再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畅所欲言.展开辩论(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在现实中,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雨和从艺术的角度看待雨,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讲述自然界中的雨,如: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课总结

  作为诗歌单元的总结,这个主题活动,以流畅优美的文字表述开篇,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设计灵活、丰富,开展活动的空间很大。

  板书设计 (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根据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调查本地雨季的情况,做一份当地降雨量的调查报告,分析年降雨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在文学作品中,“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由此推开,月亮、星星、落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以此理解诗歌。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你列举描写“雨”的文学作品。

  2.你能够听到“雨的诉说”吗?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3.以某一季节中的雨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个性练习设计

  1.以组为单位,对所在地的降雨进行调查。可以调查本地历史上降雨的变化,由此研究气候变迁;可以调查降雨分布对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在班里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鼓励自我创作。

  3.将师生查找到的雨的资料,以及学生所写的散文、诗歌等进行分类归纳,以“雨”为题,整理成册。

  教学探讨与反思

  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常常忽略身边的细微小事。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初三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不高,尤其是客观、清晰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缺乏,在与人辩论时,很少能够做到有理有力有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逐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邮箱: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