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为他人服务的理想。
教学难点:
对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本课在资料收集方面,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鉴于本课是一篇议论文,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六年级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懂得找出中心论点,并初步能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四、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导入。
二.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角色扮演导入重点。
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太简单不是很好吗?简单明了。那怎么办?
(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
2、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自由读)
A.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用、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板书:引用(名人名言)]
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
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抽一生学生配乐吟诵。)
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B.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板书:对比]
(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抽一生汇报)
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知道吗?(死)。
(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解释。 (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
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自由汇报)
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生自由练读此句)
(抽生读句子)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就请你试试,可以加上动作。)
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发现“而”)“而死”,你又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语气吗?(读出了爱与恨,读出了强烈的对比。全场再次鼓掌。)
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C.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台下的老师都知道,可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剪辑了两分钟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想想哪个镜头深深地打动了你?
(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教师穿插解说)
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
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啬的是——话语,最不吝啬的是——力气。(播放一组张思德干活的镜头)他紧紧抱着的这个孩子啊,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从此不说一句话,但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呢?(播放孤儿表演节目后兴奋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画面)
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老头儿却把张思德当作了亲儿子,请注意这样的细节——(播放他为老人找老花镜、戴老花镜,老人喜极而泣的镜头)
师: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说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声音。
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师再指板书:举例)。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
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啊。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
三、学习第三部分
同学们,在议论文中,不仅仅是要学会引用名言,对比和举例子,语言还要非常严谨。文章中那个地方最能体现毛泽东言语的严密性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3.幻灯片出示这几句话: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每句说的是什么?
(句子之间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连起来的)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4.结合本段的内容,谁能谈一谈党的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小结:归纳起来,这一段就是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
四.举一反三,畅写感言
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张思德牺牲的电影片段,同时师深情解说)炭窑轰然倒塌,张思德牺牲了。那个爱笑的张思德,那个不说话的张思德,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地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再也来不及脱离险境。(音乐响起)就这样,他和大山融为了一体,和大山一起化作了不朽的丰碑!
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认真读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
(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自由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 张老师最喜欢哪句?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我们的勇气。举实例)
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
(学生写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你的收获是什么?
(自由发言)学到了找关键句、关键词;学会了如何把书读薄,还要把书读厚;学到了证明观点的好办法,比如:引用、对比、举例子等等。
如果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都有一点提高,那就是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
五.网络链接,拓展语境
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同学们去网上看看吧。
同学们,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