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范文及评语
中考作文的分数占了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是成败的关键一环。必须要树立学生中考作文中做到内容 真 、主题 正 的观念。并且要以 真 和 正 为重点,提倡学生运用 争 高分的策略,提高中考作文成绩。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考作文范文及评语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范文及评语一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题记
仅因为天边那一抹彩虹,我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对于从未见过彩虹的我来说能亲眼目睹这一犹如梦境的画面是多么可贵。虽没有浪漫情景的陪伴,但在看到那彩虹后,心顿时飞向了天边。常在书上翻阅关于彩虹的资料,希望能见到梦寐以求的美丽,但即使再美丽的照片,再动人的资料,也仅是虚幻的。我只能依靠想象力去体会,并不能感受到亲眼所见的那种美,那种雨后彩虹一现的惊喜。
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那梦幻般的感觉,那分明又紧紧相融的色彩,以及那拨开乌云般轻松的心情。若隐若现般的彩虹清晰地呈现了三次,仿佛在鼓励我不要放弃。就算心中仅留有一丝希望,也要将那份希望珍藏,与那彩虹的美珍藏在一起。不知为何,看到彩虹后的我会友一种想奋斗前进的心情,好像克服了平日心中的恐惧,克服了一切困难一般,逐渐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拼劲,坚信着只要努力,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若不能成功,也许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要多加磨练,总能成功的。一直被这种信念支持着。明白应好好保存那一闪即过的美丽。
或许某天,在失败跌倒后,我会想象这一抹淡淡的彩虹,以及自己许下的,永不言败的诺言。
【点评】这篇优美的散文字字珠玑,纷至沓来;以故事的发展为序,对失败的理解那么精彩纷呈,结尾“或许某天,在失败跌倒后,我会想象这一抹淡淡的彩虹,以及自己许下的,永不言败的诺言”认识深刻,让人不得不服!
中考作文范文及评语二
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正讲述着坎坷而又别样的人生体验。幽默的语言文字激情荡漾,回畅耳畔。他,就是华东地区少儿民乐研究会理事,上海音协会员,上海琵琶学会理事王锡澄。
其实在我眼里,王锡澄老师只是一个简单的老人,他拥有的只是一个简洁客观的乐于用点、线、面这类纯理性的逻辑来理解世界的头脑。但他在谈话过程中的自然之态则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从讲述幼小时生病的感伤记忆开始,他便纯粹的将我们带入他的世界。小时候的疾病所留给他的痕迹并未让他放弃对未来人生的追求也没有造就他的自卑心理,反而成了他努力活出属于自己人生的动力。最终,在音乐的世界中辗转反侧,确定了自己对琵琶的热情和喜爱,开始了一段艰辛且意味深长的音乐旅程。
其中,最令我感到感慨的则是王老师对于音乐坚定的选择。因插队落户的关系王老师被安排去工厂做苦力活,但为了自己的双手能继续创造琵琶艺术而毅然拒绝了上方的安排。这是执着的选择、不悔的选择,亦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此时此刻适逢正午之时,大家似乎都有些昏昏欲睡,但王锡澄老师用属于他的人格魅力促使众人打起精神静静聆听。这是一种气质,且与生俱来,不奢华不娇媚,朴实淳厚,恍若带着丝丝辛辣味扑鼻而来,思绪时断时连。这便是人生境界的最高诠释,学不来做不到,只能带着潮汐般起伏的崇拜去遥望艺术界那座不朽的里程碑。
回顾历史长河,琵琶仿佛成了民乐艺术家的必修课,无论是聆音散人沈肇州,还是紫琅琴士徐立孙,无不是从学琵琶开始走向人生的艺术巅峰的。并且因王锡澄老师又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学弹琵琶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突然,一阵铃声响起,中断了王老师的表演。同学们强烈要求继续,王老师笑了,笑得很开心。但老师则是无奈的笑了,这种笑容过多的应该是我们因王老师而更增加了对音乐境界追求的热血的欣慰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古朴绮丽琵琶声;纯正之音,刚直之志,两袖清风瞻然态。
感谢王锡澄老师带给我们一段难忘怀的讲座,是您用最朴素最有感染力的语言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爱音乐,如何通过学习音乐来提升自我情操。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的真正含义:不要因为生命中的某些遗憾而怨天怨地,要学会在逆境中依旧能如鱼得水,并骄傲的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
【点评】“和”这是一篇优美的写人抒情散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富有丰富的意蕴,富有哲理,情感真挚,构思大胆新颖、有独创性。
中考作文范文及评语三
什么是比?比是竞争吗?答案是,一半是,一半不是。竞争是比好的一面,比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所谓的攀比。
比什么?比学习,比谁的进步大,不是,是比谁家有钱,谁的文具高档……。如今,在我们生活中,一部分“比”变味了。
今天,参加了一个小孩的十岁生日宴会。是在五七的“利荣”办的,那可是家大酒店,就连分店也十分富丽堂皇。三层的大蛋糕,很大的桌子上摆满了酒菜。大概请了二十多桌,人很多,这时,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想了那天,我忘不了,永远忘不了。
在前几个月,我去参加另一个小孩的生日,他也去了。那天天气比较好,由于常在一起玩,所以我去的比较早,这个小孩是在一家类似大排档的小饭馆办的,他来的很晚。一进门,坐在我身边,望了望,小声对我说:“还以为他家多有钱,没想到尽办的这样小气。还十岁呢!我就是十一岁生日也比他办的好。”我听了,有些气愤,瞪了他一眼:“别说了,点蜡烛了。”我们唱起了生日歌,“小寿星”十分快乐,笑着切开了蛋糕,分给每一个人,烛光把周围映红了。他有些不屑,自言自语小声嘀咕着,也被我听见了:“哼!到时候我过生日,比他气派多了!”
今天,他照办了,果然不假,我正在沉思,被他叫喊声回到了现在,他对我说:“怎么样?不错吧!”“不错?我重复了的话,又点了点头,泛黄的灯光映着他得意的笑脸,但比起上次那快乐笑脸,他失去了儿童应有纯洁,应有的天真。举办生日会,是大家聚在一起,图个欢乐,庆祝一下,不是互相之间比谁办的好,办的花销大。
今天的社会上,“比”有了“攀比”之意,比,不再单纯,也不再美好,不再单单是一个“竞争”。“比”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却变的那样复杂。攀比,你什么时候才能消失,什么时候才能人们的心中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