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景点介绍
上海书店遗址
上海书店遗址位于人民路1025号(原小北门民国路振业里口11号),是一幢一楼一底带一过街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沿马路的老式街面房屋建筑。上海书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出版发行机构之一。民国12年(1923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创办一个公开的出版机构,抽调了在浙江一所女子师范学校里任教的徐白民来沪主持,租下了这所街面店房,楼下为书店,楼上过街楼为徐白民的宿舍和党内活动的秘密场所。11月1日,上海书店开幕,中共中央所有对外宣传的刊物,如《向导》、《中国青年》、《前锋》以及《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唯物史观》,还有瞿秋白的《社会科学讲义》、《社会科学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位于西门路(今自忠路)361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军推翻军阀孙传芳的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上海80万工人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整个起义过程中,许多起义命令的起草和发布,起义前的许多重要会议和准备工作,包括举办工人纠察队军事训练班等,都是在这所房子里进行的。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点。1960年就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遗址
黄家阙路99号(原庆安里2号)上海工商-合会遗址上海工商-合会成立于民国14年(1925年)6月4日,是五卅惨案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总工会联合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共同组成,统一领导上海反帝运动的总指挥机关。工商-合会由4团体各举代表6人组成委员会,下设总务、文书、交际、庶务、经济、调查、宣传等7部。委员会每日开会一次,主席轮流抽签决定。6月7日,工商-合会提出同帝国主义交涉的条件17项,6月11日,工商-合会假西门外公共体育场组织近10万人的市民大会,通过反帝宣言和决议;6月30日,又组织20万群众举行追悼五卅死难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市公共体育场
大吉路208号(方斜路555号)“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场所—南市公共体育场在方斜路555号沪南体育场原址,是五四运动到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前夕上海革命群众举行--的场所。民国4年(1915年)10月,上海县知事委托县教育会从事规划,选定斜桥北堍(大吉路方斜路和大林路之间)的26亩余慈善团体公地,建造体育场,于民国6年3月30日落成开幕,共计投资22260元,定名上海公共体育场。这是上海最早由国人自建的第一个体育场。民国8年5月7日,为声援北京学生五四爱国行动,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上海各界人民2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高呼反帝和惩办卖--口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路180号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
南昌路180号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在南昌路180号(原环龙路44号),是一排三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沿街的楼房建筑。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主要辖江、浙、皖、赣和上海市的国民党党务。民国13年(1924年)3月1日开始办公。中共中央派了干部参加工作。执行部的主要人员为:文书科主任毛泽东(原定邵元冲,但未到任);组织部长胡汉民、秘书毛泽东、干事罗章龙;宣传部长汪精卫、秘书恽代英;工人农民部长于右任、秘书邵力子、干事邓中夏;青年妇女部长叶楚伧、秘书何世桢、助理向警予;调查部长茅祖权,会计科主任林焕廷。胡汉民、汪精卫离沪后,组织部和宣传部分别由叶楚伧、戴季
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
太仓路127号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原白尔路389号),是一幢三楼三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原为博文女校所在地。民国10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参加大会的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包惠僧、刘仁静、周佛海等9人,以“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借宿在博文女校。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工作,起草文件,完成了“一大”会议的准备工作。博文女校创办于民国6年(1917年),校长黄绍兰,董事长黄宗汉(黄兴的夫人)。创办时,校址在贝勒路(今太仓路北面)弄堂内。民国9年迁至白尔路389号。当时学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怡和洋行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民国9年(1920年)始建,民国15年9月竣工,为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由英商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占地2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976平方米,原建筑为五层,高32米,1983年加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大楼结构坚实,底层至六层的外墙全采用花岗石垒砌,其中一、二层建筑部分饰以粗凿的花岗石,是上海采用石料做外墙面的早期实例。加建的二层用汰石子材料,大楼进门有石阶,正门为两扇包铜大门,西侧各有4个月洞形高二层的钢窗口,底层与二楼窗口间用1米宽的紫铜色金属板相连,三楼有石栏杆阳台,中间有4根圆形大石柱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位于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福州路与汉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呈正方形。正大门在汉口路193~223号,面朝东北。民国2年(191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集资兴建,中途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工,民国8年重新开工,民国10年造成。占地4823平方米,建筑面积22705平方米。原设计四层,局部五层,后普遍加建至五层。由工部局打样间建筑师自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为办公大楼。沿路呈周边式布置,中央为车马广场。建筑层次较高,大楼内部设备考究,马赛克地坪,洋松、柳安木地板,钢窗,外墙以花岗石砌筑,有“石头”房子之称。底层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海关大楼
江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民国12年(1923年)由海关投资在原址翻建,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金记营造厂施工,民国14年奠基,民国16年12月全部竣工。大楼占地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680平方米。为十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鸦片战争前,上海海关设在县城东门外,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北门外现址处建造一所关署,称为“新关”,清咸丰三年(1853年)关署被烧,七年在原址重建古庙式关署,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改建为哥特式,屋顶上安装一座小型海关大钟,现大楼是民国14年重建的。建筑外观属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门廊是复古主义的,大楼前部高八层,上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新公司大楼
大新公司大楼现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位于南京东路830号。建成于民国23年(1934年),占地366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8000平方米,十层,高42.3米。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杨宽麟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貌大体上是装饰艺术派式,但采用了中国韵味的细部与装饰,外墙底层采用青岛产的黑色大理石做护壁,外墙全部用奶油色釉砖饰面。大楼下部五层为营业厅,六层原为酒楼,七层以上原为娱乐场所,顶部为屋顶花园,供游乐之用。室内采用彩色磨石子护壁及地坪,装饰花纹多采用传统形式,室内柱网间距较大,采用井字梁楼板,增加室内高度。钢窗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新公司大楼
新新公司大楼现为上海市食品一店,位于南京东路720号,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占地42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32平方米,建筑为地面六层,地下一层,由鸿达洋行设计,联合建筑公司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貌处理简洁,底楼沿南京东路于解放后改建为骑楼空廊,建筑六层以上朝南正门上方有两层方形塔楼,两侧转角处亦各有一座单层楼亭。商店除朝南京东路的正门外,朝北有后大门,另有四道侧门和三道角门。商店是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现为上海最大的综合性食品零售商店,也是全国著名的食品商店。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老永安公司大楼
新老永安公司大楼老永安公司大楼,现为华联商厦,位于南京东路627号,建成于民国7年(1918年),占地588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992平方米,基本为六层,局部七层。新永安公司大楼,现为华侨商店和七重天宾馆等,在南京东路635号,建成于民国22年,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高二十二层。两座楼之间的浙江路上空建有两座封闭式天桥。由公和洋行和哈沙德洋行联合设计,建筑基础由锦石记营造厂承包,建筑则由陶桂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新老永安公司大楼都以商场为主,并设有办公、旅馆酒楼和娱乐场所的综合建筑,其中老永安公司的天韵楼是上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施公司大楼
先施公司大楼位于南京东路648~700号。由华侨马应彪等发起组建,建成于民国6年(1917年),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184平方米,共七层,高30余米。由德和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大部分辟作商场,一部分作为东亚饭店,六、七楼为先施乐园,屋顶设屋顶花园,大楼内有剧场。解放后,因解决南京东路人流通行,将底层前部改为有骑楼式外廊,有弧形券洞或平券洞通向街道,大楼立面作横向处理,二、三层有爱奥尼克式柱支托弧形断檐山花,挑出阳台以长排铸铁花饰栏杆。上部设三层塔楼均支以塔司干式柱,塔楼下方装有圆形钟面,此楼建筑外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安大厦
华安大厦现为金门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04号。建成于民国15年(1926年),原为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及华安公寓。抗日战争胜利后,楼下开设金门大饭店。解放后改为华侨饭店。占地1973平方米,建筑面积12526平方米,共九层,高38.16米,哈沙德(Hazard)洋行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建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平面呈“工”字型,入口处设有室外对称花岗石楼梯直达2层大厅,大厅宽敞明亮,穹顶天花上雕刻百合花,并设总服务台和餐厅,商场部等,三至七层有客房120间,八、九层为各式餐厅、酒吧间。建筑外貌具有古典主义构图的折衷主义特色,底层外墙采用天然花岗石垒砌,其余外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70号,民国20年(1931年)由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建造,落成于民国23年12月,占地1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共二十四层(其中地面二十二层,地下二层),楼高83.8米,由匈牙利籍的邬达克建筑师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包施工。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大楼开业时底层为银行自用,二层为票据间和餐厅,三层部分供应茶点和会客间,四至十二层为客房,十四层为餐厅和舞厅,十五至十九层为公寓式客房,可供高等宾客居住,二十层以上为设备用房,二十二层设有瞭望台。大楼设豪华套房6间,高级套房20间,单人房和双人房共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址,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建成于民国26年(1937年),为英商公和洋行和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共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承包,占地面积507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2548平方米,建筑分东西两部,东部面向外滩,为十七层钢框架结构,高76米,西部高四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收银大厅,二层为营业大厅,三层为办公室,四层为餐厅及礼堂,四层以上均为出租写字间,地下室设有较大的保险库。门外有9级石阶,两扇紫铜图案雕饰大门。其栏杆花纹及窗格等处理上均富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大楼按银行需要设计,内外装饰考究精致,营业大厅内有大理石饰面的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银行大楼
金城银行大楼现为交通银行大楼,在江西中路200号,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由庄俊建筑师设计,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设计为4层,抗战时期增建二层,解放后加建一层,采用排木打桩法。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83平方米,建筑高25.9米。大楼下二层为银行自用,上层出租作写字间,底楼为大库和会客厅,二楼为保管库、经理室等。外墙用料为苏州金山石,正面8根方柱组成3块墙面,形成凹凸墙面,中间一块墙面辟为大门,大门入口处为两根希腊多立克柱式,外部带有局部巴洛克装饰,此楼主要为古典主义式。内用意大利云石,落水管全部用紫铜皮拷做,在设备方面,装有当时先进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0~12号,民国10年(1921年)5月5日奠基,民国12年6月23日落成,大楼由英商汇丰银行投资兴建,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公司承包营造。大楼用地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主体建筑五层,局部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穹顶钢架结构。大楼平面呈矩形,正面入口内为圆形进厅,其上部冠以半球形钢架结构穹顶,由此进入营业大厅。南面临福州路另辟入口,原为对华人服务的营业厅。大楼外观处理庄重、严整、典雅,具有显著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立面处理按典型的欧洲古典建筑横向三段划分,中部有仿古罗马科林斯柱式双柱廊,基座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现名东方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北京东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占地12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高21.6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方汇理银行为法商开设,以东方殖民地为目标的银行。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立于巴黎,光绪二十五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建筑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处理采用明显的三段体,底层的门窗处理成三个高大的拱门,中段列柱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中间入口处拱门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断山花,顶部出檐较深,并饰以精致的浮雕。内部大厅以大理石装修,楼梯居中,顶部设有天棚,系当时银行建筑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中华职教社)创立于民国6年(1917年)5月6日,由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在上海发起。社址初设在上海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内,民国19年(1930年)迁入华龙路(今雁荡路)自建社所大厦。雁荡路80号建于1930年,是因地制宜建造起来的5层楼,棕褐色外立面,呈南窄北宽结构,南立面略带装饰图案。中华职教社在上海成立后,创研职业教育理论和城乡职业教育实践模式,向全国推广。至民国26年(1937年)基本完成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城乡职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20年(193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