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景点介绍
史良才旧居
史良才旧居位于铜仁路257号一组优雅的花园住宅,该房屋的建筑面积2494平方米,园地面积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过去上海报界巨头、《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墙,院内的两棵槐树是史量才当年亲手种下的.住宅高三层,二层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厅很宽敞,墙侧有壁炉,整幢房子的廊厅地面和楼梯及扶手都采用米色花纹的大理石。主楼洋房外体为浅黄色,屋顶铺设了红色瓦片,屋顶上有数个白色烟囱,门窗为红色漆木。红楼为一幢直排两层小楼,墙体也为浅黄色,红瓦屋顶,红色漆木。虽然初建时的小森林、游泳池等设施已不复存在,但整幢建筑仍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氏兄弟楼
郭氏兄弟楼位于南京西路1418号,那是两幢风格相近的三层法式建筑,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乐和他的小弟郭顺的住宅,人们习惯上把这两幢楼称作“兄弟楼”。设计者公和洋行1891年前创办于香港,20世纪初进入上海。1916年前,他们设计、监造的外滩4号联合大楼和汉口路193号工部局大楼,留下了极佳的口碑。永安公司即由该行设计。郭乐与公和洋行的威尔逊关系密切,于是“兄弟楼”也委托威尔逊设计。根据业主要求,威尔逊设计的“兄弟楼”外貌颇具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另据建筑史专家薛顺生先生介绍,这两幢花园洋房呈东、西向分布,每幢建筑面积达1232平方米。当时上海造房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家老宅旧址
宋家老宅旧址位于陕西北路(原西岸路)369号与南阳路转角处,建于1908年,二层半高、四面临空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住宅宽敞明亮,楼前绿树成荫,景致怡人,房屋建筑面积824平方米,园地面积1218平方米。这处房子的主人原是一个叫约翰逊·伊索的外国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宋庆龄之父)买下,成为宋家花园。1927年初,已登上北伐军总司令宝座的蒋介石抵沪后,欲与比他小于5岁的宋家三小姐来美龄联姻。开始,宋母倪大夫人不同意,理由是蒋介石已婚,而且不是基督教徒。蒋介石为表达诚意,表示可尝试做基督教徒。与发妻毛福梅离婚,取得倪太夫人的欢心。倪太夫人接受了蒋介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家老宅旧址
荣家老宅旧址位于陕西北路186号,1918年建成,独立式花园洋房,内部装饰无处不雕花。原房主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回国后,由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斥资买下来。荣宗敬先生和他的弟弟荣德生是民国时期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先后共创办了几家企业,被誉为为中国最大的资本家。1949年后这里曾长期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改革开放后由久事集团经营。陈椿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荣氏家族由于子孙繁衍和所经营事业的发展,先后离开老宅而另置住房安家,老宅房屋空关数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存书室旧址
鲁迅存书室旧址位于溧阳路1355弄西侧是1359号,这是一幢红瓦灰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房。1933年至1936年间,鲁迅曾以内山书店店员镰田诚一的名义租下此屋,藏书约6000册。建国后,鲁迅绝大部分藏书由北京鲁迅故居保存,故上海鲁迅藏书室未曾恢复。1977年挂牌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是居民居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
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位于山阴路69弄90号。1926年,中央党校设该处。1927年,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四·一二”--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该处设立办公机关,底层作会客室,二楼作会议室,三楼为地下交通员住处。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撤消江浙区委、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的决定,该处为江苏省委机关。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该处召开会议,陈延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是日下午,陈延年不幸被捕。不久,被害于枫林桥畔。该处于1905年建造,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遗址
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遗址位于四平路122弄(原溧阳路965弄麦加里21号)。1925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上海区委决定汪寿华、项英等4人组成上海总工会党团,在此建立秘密办公机关,领导工人运动。楼上是汪寿华、龙大道办公室兼寝室,李立三、项英、林育南等经常来此研究工作。在上总领导下,从6月到8月,上海出现-高潮,-人数前后达20万人。1926年9月后,上总在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领导下,参与组织工人武装起义领导。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从-转为武装起义,总同盟-令在此发出。起义胜利后,上总迁入闸北湖州会馆公开办公。“四·一二”政变后,此处遭破坏。197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老汇大厦
百老汇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现上海大厦)。因傍有百老汇路(今大名路),故名百老汇大厦。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老汇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现为五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卓然耸立的百老汇大厦高76.7米,22层,外形呈><状,不但巧妙解决房间的朝向和采光,还使得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挺拔。大厦原址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的停车场,属英商业广地产公司。大厦属公寓样式,由公和洋行佛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卅”烈士墓遗址
“五卅”烈士墓遗址位于新同心路株洲路附近的街沿,1925年“五卅南京路惨案”发生后,上海各界组织筹建烈士公墓,并于三年后的1928年春在今广中路668号处建成了“五卅殉难烈士墓”。墓园坐北朝南,进入围墙,沿墓道可抵中间高耸的五卅烈士纪念碑亭。基座每边长约13米,四面均有18级石阶;亭顶呈方锥形,四角均有醒狮雕塑,正面刻着“来者勿忘”四个大字;侧面为“五卅殉难烈士墓碑”,由蔡元培撰文、谭延闿书写,记述五卅惨案经过及25位殉难烈士姓名。令人愤慨的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日军炮火先后轰坍五卅烈士纪念碑亭、炸断墓碑。现在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篮桥监狱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处
提篮桥监狱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处提篮桥监狱,位于上海华德路117号(今长阳路147号),是由10余幢楼房组成的建筑群,占地约4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监狱。提篮桥监狱始建于1901年,启用于1903年5月,后经陆续扩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规模,并使用至今。由于建筑精良,规模宏大,提篮桥监狱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2013年,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占据了宝贵的土地。在迎来首名囚犯的110年后,监狱将被关闭。原址将保护开发,予以保留。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开。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2011年虹口区委、区府在市委、市府的支持下,择址四川北路1468号筹建中共“四大”纪念馆,2012年9月7日正式开馆。现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四川北路邢家桥南路的绿地花园,纪念馆内史料陈列馆都仿造石库门房间。仿制原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会址的模型,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198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伦路250号住宅
多伦路250号住宅位于四川北路转角处的多伦路250号,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为1082平方米,建筑面积637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西班牙、伊斯兰式花园住宅。平面呈扇形布局,沿街立面做弧面处理,主入口设于转角正中处。底层门窗柱伊斯兰式,修长圆柱。门窗均凹进,拱券,木制朱红色门窗框。窗下均有精美浮雕装饰,上部拱券内缘作锯齿状。正门上方出挑小阳台,石牛腿支撑。灰白色大理石贴面,上部有马赛克贴面画装饰。东侧墙壁下部为圆拱形窗和修长的立柱连续组合;上部为连续的直窗和假窗虚实并举,凹凸有致。屋顶设有两座敞亭。大厅彩色瓷砖铺地,从地面到天花板,包括楼梯扶手皆雕文刻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邮政总局
上海邮政总局坐落于上海四川路桥北堍,门牌为虹口区四川北路276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造价为320万银元。由当时沪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负责设计,本埠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负责营建。大楼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气势雄伟,现在为邮政博物馆。大楼整体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体参照英国古典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钟楼。其中大楼主立面即南面和东面以及东北转角处共设有19根高数十米的罗马科林斯柱。塔楼两旁有两组不同的雕像,这两组青铜雕像是邮政总局的标志之一。东方的一组雕像,为分别手持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俄罗斯总领事馆(苏联总领事馆)
俄罗斯总领事馆(苏--领事馆)位于苏州河口的黄浦路20号,该楼由德籍建筑师汉斯·艾米尔·里埃勃设计,周水记营造厂承建,1916年竣工。1917年沙俄驻上海总领事馆迁入此处。俄国十月革命后,1924年两国恢复建立外交关系,在原沙俄驻上海总领事馆建立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1991年苏联解体,此楼又成为俄罗斯联邦驻沪总领事馆。领事馆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而领事馆的对面则是著名的礼查饭店。现今总领馆主要负责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的签证和外侨事务。整体建筑融合了巴洛克式和德国复兴时期的风格和元素。楼高四层,面积达3264平方米。1916年12月总领事馆新馆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西会堂旧址
摩西会堂旧址位于长阳路62号。又称华德路会堂。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1927年竣工。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坐南朝北,晚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二战期间,大量犹太人逃到上海,逃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大多居住在虹口区,而摩西会堂也就成为了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推行排犹、灭犹政策,大批欧洲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寻求栖身之地。当时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入境签证和财产担保的都市,因而上海就成了大批犹太人的定居地。1938、1939年,约1.8万犹太难民抵达上海,他们多数聚居在长阳路、舟山路、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
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135号。据2013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共同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中记载:1928年,正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部工作的黄玠然受命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中央开会联络的机关。起先由黄玠然夫妇与其父母居住于此,掩护机关。同年秋,黄玠然调任中央秘书处长搬离此处,周恩来安排张纪恩和张越霞以夫妻名义在此居住。当时,张纪恩是中央秘书处文件阅览处负责人。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阅办文件,周恩来、罗登贤、李维汉等都到这里开会,商量工作。不久,机关搬到浙江路清和坊。此外,许白昊(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上海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周恩来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经常来这里也曾居住过。1931年当时党内负责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来敲门,最后从这里转移到苏区。旧址为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三层楼寓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地文处、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部门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旧址的发现,增补了周恩来同志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期的一段重要史料,有着很高文物价值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
“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准备好的全副武装的青红帮、特务约数百人,身着蓝色短裤,臂缠白布黑“工”字袖标,从法租界乘多辆汽车分散四出。从1时到5时,先后在闸北、南市、沪西、吴淞、虹口等区,袭击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仓猝抵抗,双方发生激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收缴-械。上海2700多名武装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工人纠察队牺牲120余人,受伤180人。当天上午,上海总工会会所和各区工人纠察队驻所均被占领。在租界和华界内,外国--搜捕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家胡同十三号、十五号四合院
方家胡同十三号、十五号四合院位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循郡王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本人未成年而卒,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贝勒追封为循郡王。王府坐北朝南,原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主要建筑大部分被拆除,惟迎大门的照壁、后寝的正房和配房尚在,东、西跨院已无存。东跨院原规模较大,属花园和生活住区花园内有古树和堆石,东有一完整的四合院,庭院宽敞,房屋整齐,但已不存皇族府第的特征。民国时府主将其分割售于汉奸王揖唐,经重新营造另立门户。改建后主院为颐园、德园二进院落,西院为敬院、勤院。院、园回廊环绕,雕花彩绘,玉兰、海棠枝繁叶茂,太湖山石堆云砌玉,占地面积3000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海总工会旧址(原湖州会馆)
上海总工会旧址(原湖州会馆)在会文路中兴路转角,原闸北会馆路湖州会馆内。湖州会馆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占地20余亩,原为湖州旅沪同乡聚会议事及养病、停柩的场所。牌楼式朝东的大门在今会文路153号~159号地位。会馆内建筑颇多,进大门后自东向西排列为养疴别墅,大厅和花厅,均系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五开间的建筑。养疴别墅为有厢房的二层石库门建筑,其余均为江南民间厅堂建筑。大厅前有照壁及门厅,后有关帝厅,均有天井相连;花厅前有花园,园中有四面厅,曾为湖州旅沪公学闸北分校。各厅建筑之间均有走廊相连。花园筑有高墙,墙外再西首为土地堂、杨家厅和丙舍等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