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景点介绍
鸣犊泉生态公园
鸣犊泉生态公园据《长安志·临潼县》载:有一牛犊,落入东泉,母牛悲鸣,后来,牛犊从西泉浮出,东西二泉地下相通,故称“鸣犊泉”。鸣犊泉公园总投资1.9亿元,位于新区东西主干道——秦汉大道以北,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绿地面积约200亩,湖面面积约40亩,公园内设廊架、凉亭、音乐喷泉、涌泉等基础设施多个。鸣犊泉亦称洩池,位于今西泉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前之处,面积约为90平方米。泉眼位于泉池东侧,四周池壁全部用长1.2米、宽0.3米、厚0.4米的条青石砌成,池水常年碧绿。鸣犊泉水深2米多。1971年因地下水位下降,加之管理不到位,泉眼堵塞,泉水干涸,1972年西
爷台山反击战指挥部旧址
爷台山反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兔鹿村。1945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公然调集11个师,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命令新4旅、358旅、警1旅3团和教导1、2旅火速增援关中,成立了以张宗逊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的爷台山反击战临时指挥部,统一指挥参战部队作战。8月7日,一切准备就绪。各部队由待命地区出发,向预定作战地域前进。临时指挥部从马栏转移到距离爷台山20里的兔鹿村。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爷台山反击战指挥部带领边区军民,干净、彻底、全部地消灭了入侵之敌,一举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夺取关中分区,钳制陕甘宁边区部队向日寇
马家塬战斗遗址
马家塬战斗遗址位于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上花园与马家塬小沟渠两侧。1946年7月16日,洛川游击队约30名游击队员,由总指挥雷雨天带领到黄龙山开展游击斗争。途经槐柏镇上花园小沟对面马家塬时,因一岳姓之人告密,国民党地方武装头目贺明焕带百余人与游击队激战。后雷雨天率队从马家塬北峁撤走。此役,游击队负责人王安民负伤,游击队一指导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荔北战役胶泥坡战斗遗址
荔北战役胶泥坡战斗遗址位于渭南市大荔县许庄镇西汉村以北约3公里处。1948年10月10日以后,西北野战军向荔北国民党驻军发起的荔北战役(时称秋季攻势)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因其第17军和第38军被围歼,变得更加焦躁和疯狂,把所能机动的13个师约9万余人相继投入荔北战场。并配以飞机、坦克和-炮前来支援,妄图与西北野战军进行决战。西北野战军前委指挥所属的各个纵队,趁国民党新增援军还立足未稳之时,又消灭了其一部分有生力量。之后,根据再继续围歼国民党军队单个军、师的机会已经是难以寻找和捕捉的形势,遂命令各纵队相互掩护后撤。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旅
扶眉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遗址
扶眉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段家镇大同原到午井镇以西高望寺地带。1949年7月12日,第一野战军3军9师由临平挺进扶风天度,防守该镇的国民党军早已逃跑,追至法门镇,在镇东桥沟一带,隔沟击战,迫使国民党王治岐部119军仓皇向西南逃窜。解放军跟踪追击,一路由法门镇西追至岐山青化镇,另一路南下,追至扶风县城,守城国民党军和县长郭仲鳞所带领的地方武装早已逃之夭夭,县城不攻而破。解放军立即渡过韦水,登临南岸,从三人庄、贤官村直插县道坡,战斗半小时即歼国民党1个连。这时国民党38军驻扎在县道坡至大同原边烽火台一线。晚10时许,解放军占领敌人防线中心。
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六军高望寺驻地遗址
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六军高望寺驻地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高望寺小学附近。1949年7月12日,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6军攻占扶风午井镇。军指挥部设在镇里的高望寺小学。高望寺始建于唐末,盛于宋初。原面积30余亩,大门左侧植唐代楸树一棵,右侧植宋代槐树一棵。古楸树原直径2米,因经火灾现1米左右、高26米,仍郁郁葱葱。寺院坐南向北,南高北低。现高望寺小学是在1928年创办的高望寺私立初小基础上经过改建形成的。高望寺小学附近有30多孔土窑洞,窑洞高约4米,宽约3米,深约5米。这些窑洞由于当时多年没人居住,蚊蝇很多。当天晚上战士们就地做饭用餐之后,就很快睡下
扶眉战役马超岭战场遗址
扶眉战役马超岭战场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南坡到马超岭。1949年7月12日8时,第一野战军60军及183师攻入扶风,从游凤经菊花村攻克杏林镇,然后沿天绛路向南出杏林镇乘胜追击。国民党军上了隔河相望的马超岭,凭借地理优势,负隅顽抗。60军为了避免正面攻击伤亡太大,立即从两侧冲上南原,截断敌军后路,展开了白刃格斗战。歼敌177师、247师各一部,其余敌向西逃窜。60军乘胜追击,恰逢西来之敌反扑,被60军隐蔽在公路两侧的机-连交叉扫射,伤亡惨重被迫后撤。60军一鼓作气攻克绛帐车站和绛帐镇。
扶眉战役绛帐街战斗遗址
扶眉战役绛帐街战斗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绛帐镇。1949年7月13日,第一野战军60军179师536团2营5连的全体指战员忍受着饥饿干渴和疲劳酷暑,把盘踞在扶风县上宋乡中坡村塬顶上的胡宗南集团第18兵团65军177师528团打得溃不成军。全--士在李春发连长指挥下,1排向右,2排向左,3排在中,将逃敌截成3段,一直追到中坡村塬顶,将该敌全部歼灭。
子长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栾家坪乡十里铺村。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后,在红15军团兵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央红军兵工厂。厂长郝希英,政委周鉴祥,党支部书记赵俊。厂址设在瓦窑堡城西十里铺(今属子长县栾家坪乡)。兵工厂下设翻砂、烘炉、机械、木工、制图、-、完成等生产部门。该厂主要负责-械修理、复装-、制造手-等。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大门面向西南,院内有南北相向两排旧石窑,每排窑洞各6孔。窑洞均进深8米,宽3.2米,高4米。院子南北宽22米,东西长36米。整个院落占地面积420平方米。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南保障王砭。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驻绥德后,为克服经济困难,创办了纺织厂,并将厂址选在绥德城南保障王砭的一座旧庙里。王震旅长为工厂拟写了一副对联:“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结爱国爱民。”建厂之初,纺织厂的纺织工具是落后的旧纺车,工人数十人,大都是部队伤残人员、妇女及少量随军家属。1940年后,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地方负担,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纺织厂规模逐渐扩大,在绥德、米脂(通过719团后勤部)招聘大量工人,购买大织布机40台,工人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日织宽幅布200余丈。分纺纱、倒线、织
光华制药厂遗址
光华制药厂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拐峁村。光华制药厂于1939年3月成立,厂址在延安城东17公里处的拐峁村(现宝塔区李渠镇尔村)。厂长由越南华侨青年医师梁金生担任,建厂初期仅有35名工作人员。该厂当初的主要任务是开发边区中草药,精制各种中成药,对历史悠久的中药学进行研究和改造。1936年光华制药厂曾一度改称光华制药厂合作社。在此期间,制药厂分设制药间、研究间、碾药间、丸药间、干燥间、包装间、提炼间等生产组。1941年5月1日,光华制药厂与边区卫生材料厂合并,对外仍称光华制药厂,原边区材料厂为该厂分厂。厂址迁延安南关市场沟内。1947年3月,该厂撤离延安
西北铁厂旧址
西北铁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芽坪村。1943年,边区政府工业局在芽坪村筹建子长炼铁厂,时有工人25人,学徒11人。1944年投产,日炼铁150公斤。后因技术不过关停办。1947年11月,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工合办事处在芽坪村子长炼铁厂的基础上兴办小型铁厂西北铁厂。时有职工500名。一部分工人炼铁,一部分工人制造农具。到1948年底,共生产各种铧13908页,锅322口,大车179辆,翻犁4个,四--年、马拉水车各一辆,其原料全由本厂生产。西北铁厂旧址坐东向西,院子南北宽44米,东西长58米。院内东面现残留7孔石窑洞,院内有炼铁炉残痕3处。残留窑洞均进
陕甘宁边区被服厂临时驻地旧址
陕甘宁边区被服厂临时驻地旧址位于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吴家沟村。1947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从安塞白庙岔转移到子洲县马蹄沟。同时转移来的还有陕甘宁边区被服厂,驻扎吴家沟村。吴家沟村坐落在大理河南岸的小山沟里,隔河与李家坬村相对。村子依山而建,有窑洞20多孔。当年,近20台机器,几十名工人,昼夜不停地连班生产,缝制好的被服,由骆驼队负责运出。其间,国民党军飞机曾几次轰炸吴家沟,因工厂位于山沟较隐蔽处,没有遭受大的损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家沟村前湾的一个窑洞里,当时住了部分被服厂工作人员,国民党军飞机的一枚-投在了窑洞顶上,所幸未0-,没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薛家渠村。1947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由山西离石等地西渡黄河,来到义合镇薛家渠村黄姓村民的窑洞驻扎下来。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就住在黄家窑洞。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薛家渠驻扎的这段时间里,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著名的“义合会议”就是在薛家渠对面的阳湾空地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西北局和边区政府所属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各地委书记和专员,绥属各县委书记和县长及地方军分区部分干部,共922人。大会由习仲勋、贺龙、林伯渠分别主持,贺龙致开幕词,西北局宣传部长李卓然传达了全国土地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红军后方医院旧址
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志丹县顺宁镇红石峁村。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切尾巴”战斗之后,部分队伍路经保安县顺宁镇,南下甘泉下寺湾,由于长途跋涉,伤病员过多,决定在该镇红石峁村设立红军后方医院。当时,医院设在3间破窑洞和破草房里。窑洞里住着伤病员,卫生员就住在旁边的草房里。由于重伤病员特别多,特别重的就直接在担架上治疗,伤势稍轻的就抬到窑洞的土炕上治疗。当时,志丹县贫穷落后,物资极为短缺,这些伤病员换下的绷带,由当地的妇女拿到河边洗干净做鞋穿。红军到了该地后,和群众打成一片,直到红军伤病员伤势稳定,红军后
水沟坪中央红军医院旧址
水沟坪中央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水沟坪村。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此后,西北军委决定恢复创办红军医院。同年12月,由军委卫生部领导,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很快在瓦窑堡城外水沟坪村动员一李姓大户,腾出了居住的15孔窑洞,建立了瓦窑堡中央红军医院。医院的迅速创办,及时地治愈了一大批在长征中伤病的红军和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中负伤的伤病员。1936年6月21日,中央红军医院随中共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迁至保安县(今志丹县)。中央红军医院旧址坐东向西,窑洞“一”字形布局,共有1排15孔旧砖窑。左起3孔窑洞窑面贴了瓷砖
土堆河中央红军医院旧址
土堆河中央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志丹县双河乡土堆河村。1936年7月,中央红军医院搬迁至马尾河村。中共中央机关在志丹期间,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更是简陋。设在县城的卫生所,几乎开不出药物,生病了大都靠自我痊愈,许多人实在无法自理了,去双河乡的土堆河中央红军医院住院治疗。而中央红军医院也是缺医少药,拿不出有效的药物对症治疗。该旧址有十几孔石窑洞,有些窑洞的门窗有破损,部分窑洞为附近村民的仓库。
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临时驻地旧址
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临时驻地旧址位于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清水沟村。1947年6月1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从安塞白庙岔转移到子洲县马蹄沟。同来的还有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驻扎在马蹄沟镇清水沟村。当时,该医院人员较多,居住在清水沟村的几处院落里,医院在这里共驻扎了50多天。
梁台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
梁台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侯岔村梁台。现保留破旧石窑5孔,其余于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时被拆除改造。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曾有部分红军在此驻扎、休整六七天后撤离。1947年六七月间,为了配合西北野战军收复安边作战,三边军分区医院迁至梁台村。当时,医院院部设在该村一户有8孔接口石窑的高姓村民的院里,病房设在另一户有6孔接口石窑的高姓村民的院里。该院有医生3名,护理人员7名。其间,该院收治了大批解放军伤病员。是年年底,医院撤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中山街。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周刊。1935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社在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复刊,出版第241期,为四开油印,不久与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办的《苏维埃报》合刊,仍名为《红色中华》,报社由任质斌主持工作,1936年春,向仲华任社长。报社设在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内。1936年6月,《红色中华》报社随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7月抵达保安(今志丹)。《红色中华》报社旧址现仅残留一墙角,原址北面后院现建有坐东面西一间旧砖平房和一间旧砖瓦房,南面前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