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 > 神木市旅游
神木市旅游景点
神木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古长城穿行于山后。西边沙石相间,果林成片,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之曰:“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近的山脊上,就地势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布局错落。其中保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以及部分壁画、碑
神木红碱淖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南北两侧以沙丘、滩地为主,滩地上足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景区,位于神木县木瓜梁村,距县城9公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发展特色旅游、展示陕北文化特色、反映陕北风情为内容,神木县大观园内建有农耕体验、陕北文化展示、窑洞宾馆接待、水疗健身、拓展训练、文化娱乐和林间休闲等功能区域,游客可通过吃、看、玩、学等方式实地体验和了解地道的陕北饮食、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园区划分为大门景观区、会议中心区、民俗文化区、服务接待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大棚种植区、林果休闲区、康体游乐区和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共10个功能分区。游客可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中领略陕北黄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感知农耕文化的
高家堡古长城遗址
高家堡为长城要塞,历代均为军事战略重地,又是汉与匈奴蛮夷交错占领之地,边塞修筑长城也甚为复杂,经史学家考察有下列长城。高家堡城北墩梁烽火台,园形墩一座,旁开洞口,内环通道,竖阶坑道,直达墩顶,环墩十米,侧外墩堑四合,他与明长城不是一线。三里墩,五里墩均系秦长城,奥庄墩台、牛庄则墩台、牛沙焉墩台、七里庙墩台、屈家寨则墩台、李家洞墩台、崔家峁墩台均明长城遗址。秦长城:据史念海教授考证,秦昭襄王时所筑长城确从县境穿过。一九八六年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专家实地考勤,得其路线为,从内蒙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起至新庙入神木境,经勃牛川与-河西山梁沿河南向穿特麻地沟哈拉寨、杨
麟州故城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麟州城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历时719年。五代麟州刺史杨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和其孙杨光,世代守卫着麟州,抵御契丹、西夏守卫国土。而杨宏信的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在山西朔州北距契丹,称雄一方。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关系,后代人们怀着对杨氏英雄的崇敬心情,将此城称为杨家城,延续至今。去年7月到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考古队对麟州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测绘。麟州城址北邻草地沟,西邻窟野河,东接桃峁梁,南与麻堰沟接壤,高差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
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遗址于1976-1981年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房址多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与客省庄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椁、瓮棺葬和陶器中的筒形大三足瓮、鼎等则自具特点。出土或采集的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堡石窟
神木高家堡石窟是沿山势而开凿的,具体修建的年份不大确定,有人说是北魏时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北魏时期神木高家堡正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恰好正直西方佛教迅速传播我国北方地区,修建佛洞理所当然,也有人说是最初开凿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陕北为北宋和西夏边界,战事频繁,人民经常生活在战争恐怖的阴影之中,为了避免生命财产损失,祈求国泰民安,所以信奉佛教非常流行,因此,当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原渐趋衰落的时候,在陕北地区就流行起来了,具体的开凿时期没有一个确定说法。无论如何古人开凿这么大规模的佛洞石窟还是另今人感叹的。如今神木县高家堡石窟千佛洞的洞门已经坍塌,佛洞也只留下半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凯歌楼
凯歌楼,俗称大楼、中楼,位于神木县城旧街中心,是神木县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驻守神木参将高天吉御敌凯旋,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于战乱继又在原台基上重修。楼为砖木结构,通高18.375米,座北向南,一层为台基,略呈方形,南北长20.65米,东西宽20米,内夯黄土,外砌青砖,中辟十字券洞,与四面大街相通。台东北角设石阶通达台面,上设石雕围栏,南北各有东西相向硬山式小配房四间。二、三层为两层重檐歇山顶0式建筑。二层通面阔五间10.23米,进深四间9米,檐柱围廊,石质鼓形柱础,南面正中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寺
“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座落在神木县马镇镇南沿黄河之滨七里处的石山上、占地五亩,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訾家河万佛寺
訾家河万佛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中鸡镇訾家河黑圪垯山山顶,隔-河与煤都大柳塔矿区相望。据传寺庙始建于明代,历代均有重修,现占地45亩,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为北、中、南三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观音阁等50余座殿宇,另有牌楼、旗杆等80余座附属建筑。寺庙是以佛教为主的佛、道、儒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供奉有释迦牟尼、菩萨等50余尊塑像。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八、十九、二十为传统庙会时间。万佛寺南北长99米、东西宽33米,坐北朝南,分南院、中院、北院,其中中院位置最高,是主体。东为-河,南、西、北被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形成沟渠,隔沟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木河津寺
河津寺又名佛禅寺,约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坐落于河道中央一块巨石之上,与神木镇黄石头地村隔河相望。寺院坐北朝南,原有三进十八间殿宇,以及殿后十八余间禅堂客舍。寺中主祀儒释道三教祖师,配祀关圣帝君、眼光菩萨、二郎神杨戬等。山门正对乐楼,两旁石狮护守。门内古柏一株,高丈余,树冠浑圆,主干挺拔,如天神之锤。明清两代,河津寺多次补葺,香火旺盛。上世纪二十年代,尚有僧人二十多位,佛事涉及四十八坛,百里方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传统庙会,乡民云集、客商盈野,敬神、娱乐、贸易盛况空前。后经战争和文革-,僧众逃散,庙舍尽毁。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宗教政策和文物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木班禅庙
班禅庙位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西北二十公里处的贾明滩村,与榆林市孟家湾乡西营盘壕村接壤,该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据原碑传抄件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由蒙僧将此庙迁建于内蒙乌审旗,后于光绪三十年,经汉、蒙两地客商与民众商议,进行了重建,民国三十二年又由公民商贾集资再次进行了扩建,“文革”期间受到破坏。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当地民众集资按原有规模和布局进行了全面整修。该庙群共有庙宇十五处,计八十余间,总占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5000多平方米,其余均为绿化林带。该庙群共分七个部分,其中主庙建筑群又分四院一剧场,座向为座北向南,后院正殿为班禅佛大殿,殿的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木姑姑庵庙群
姑姑庵庙群位于神木县万镇西豆峪村黄河岸边一凸出的小山峁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经多次修葺扩建形成庙群,占地约700余平方米,因当时庙内尼姑众多故当地人称为“姑姑庵”。1932-1935年间,由李含惠、李旺昭、毛凤翔、毛子长、李正亭、李旺淮、李子川等人在该庙组织成立了神府老区第二党支部,他们常在这里秘密活动,是支部不公开的会议室。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贺龙等人曾参观过此庙并称赞其风格独特。1966年破四旧时局部遭破坏,从上世纪九十年始至2007年9月,当地民众自发捐巨资对全庙进行了维修,并在庙殿内成立了革命历史纪念室,举办了大型的庆典活动。姑姑庵庙群由上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木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川镇东男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窘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
神木东山庙群
东山庙群位于县城东500米处,因层峦叠嶂,岭脉逶迤九重,游走如龙,故又称九龙山。据史料记载山上建筑明代时已初具规模,后经多次修葺、扩建,清代至民国为鼎盛时期。其地理位置独特,建筑庞大,以雄险取势,加之僧道云集,曾名震塞外,是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的古刹和名胜古迹。解放前部分庙宇毁于战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局部再遭破坏,八十年代后相继由民众自愿集资和政府投入对庙殿、上山道路进行了修复与改造。2004年在祖师庙大殿北侧新建了13层,高58.8米的麟宝塔一座,塔内有当代知名书法家题刻数十幅。庙群主要分布在东山香炉山、凤头山、龙眼山的山腰及山顶间,南北绵延3公里,海拔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保当城址及墓群
大保当城址及墓群·汉代·神木县大保当镇任家伙场村、武家伙场村。保护范围:1、城址:城墙墙体及城内,城墙周长2168米,宽6米。东北墙至花果园,东南墙至鱼池湾,西墙至垫地,南墙至方家地,北墙至任家伙场居民点。2、画像石墓区:东西1800米,南北1000米。以宏达砖厂为中心,向东800米,向西1000米,向南1000米,北至210国道。3、田家圪台墓区:东西700米,南北700米。东至养殖厂,西至陕京管线17331号桩,南至210国道,北至田家圪台村。4、高羔兔墓区:东西500米,南北700米。东、南、北至野鸡河、高羔兔河,西至小路。5、敖包台墓区:东西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
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臭柏灌丛及其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风沙区,东临瑶镇乡,西至大保当乡,北连尔林兔乡,南接高家堡镇,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总面积7666公顷。保护区跨4个乡镇。该区属于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东临秃尾河,境内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地表起伏不大,多在海拔1200米上下。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6℃,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年蒸发量达1420毫米,冬春干旱多大风。在这样的条件下,地带性草原治污群落很少进入,而发育了一组适应于沙地特点的半隐域性植被类型,由沙生治污臭柏组成了
神木杏花滩公园
杏花滩又名单家滩,在神木县城南5公里的单家滩村,旧有摩岩石刻,古岫岩寺等明代建筑。因村多杏花,从清初开始称杏花滩。据称每当杏雨时节,花红叶翠,满眼烂漫,是为神木八景之一“杏花濯雨”。相传清康熙帝进兵西夏时曾专访此处,并留诗一首。杏花滩之杏花在建国后农田基建中逐年毁损,已无旧前景象。幸有神木中学退休教师武绍文先生矢志于县域文化传统之发扬光大,从1994年开始,将由清至今游客诗文题留尽数搜求,刻成石碑数十尊,建成杏花滩碑廊摩崖,新修杏花别墅,内建文宗堂、文渊亭、文源池、文渊塔等,并广植杏树、桃树、梨树和各类花草,形成了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高品位、有潜力、幽雅清
神府革命纪念馆
神府革命纪念馆位于神木县城区内(神木镇陵园路口)。1998年5月成立筹建处,2001年9月正式建馆,隶属于神木县民政局。馆址所在地神木烈士陵园,始建于1964年,是当时城区内唯一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许多学生、干部、军人、社会各界士都慕名到此-,缅怀、瞻仰和纪念为神府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的先烈。该馆藏品分为纺织器械、刀、叉、茅(真品、仿制品),名人著作、文稿等几十种类,反映了从1925年开始到1949年,以神木为中心,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的神府军民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馆内设褒扬区(一区、二区),内有烈士墓碑18座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部神木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