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景点介绍
西峪遗址
西峪遗址位于周至县西南,属于秦汉时代宫殿建筑遗址。该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暴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3处,夯土密实,夯层厚约10厘米左右。在宫殿建筑遗址的范围内,收集和发现的文物标本主要有汉代的瓦当、筒瓦、五角水道、圆形水道、方砖等文物。在遗址的西南方向,还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块和较厚的瓦片堆积层。西峪遗址的夯土建筑基址以及大量出土物对于研究汉代建筑形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3年9月24日,西峪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蔚如旧居
蔚如旧居位于灞桥街道豁口村三组。孙蔚如(1894-1979),灞桥区豁口村人,曾任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革陕西省主任,陕西省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等职。旧居建于1927年,有南北两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门房、前楼、后楼及东西厢房等。楼均为砖木结构的两侧结构。1927年后孙蔚如曾多次回乡小住,杨虎诚、冯钦哉、邵力子等陕西军政要人曾多次至此与孙蔚如会面并交谈政事。该旧居是灞桥街道办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近现代名人建筑。它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发展及名人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2001年2月孙蔚如旧居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铁寨汉墓
高铁寨汉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事处红色村高铁寨被200米处,东邻徐家湾南村,西邻EE康城,北临凤城八路。墓葬底周长约400米,残高15米,封土四周均有塌陷和取土痕迹,封土顶部中央有一处2米*2米的凹陷。1982年墓葬暴露竖穴坑墓和砖室墓数座,出土有壶、釜、仓、陶罐,铜镜,玉琀,铅人模型,五铢钱和五株钱范等。该墓群对研究汉代墓葬形制和丧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2001年2月高铁寨汉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寨汉墓群
薛家寨汉墓群位于徐家湾街道办事处薛家寨村西航公司西侧,东北为西航社区,东南为西航二中,西到东辅道,南到西航生活区,北到红旗南路。汉代。墓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原有封土28座,现仅存9座封土,3座封土呈覆斗状,其余皆为圆形封土,其中1号、2号、3号墓葬相连,封土高度在15-20米之间。该墓群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陆续暴露、清理竖穴墓和砖室墓30余座,出土有陶鼎、罐,铜带钩、弩机、五铢钱,铁刀、剑,玉琀,墨锭,陶饼等。该墓群对研究未央区汉代墓葬的封土情况及葬俗葬制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2月薛家寨汉墓群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寺塔
敦煌寺塔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事处青西村敦煌寺遗址内。寺院始建于西晋,金皇统五年(1145)、明正统、成化年间及清代多次重修、修缮。今寺院已废,仅存清代砖塔。寺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又名白云楼。塔通高16.09米,底层边长2.28米,下有青石基座。塔身一、三、五层均东面辟券门,第三层门额砖雕“诠源”2字,第六层正东砖雕“白云楼”3字。层间叠涩出檐,施砖雕斗拱,其中一至四层檐下饰有二龙戏珠、瑞兽、牡丹、卷草等瑞祥图案。塔顶平砖攒尖,直仰莲宝葫芦塔刹。底层壁砖上多刻有“敦煌塔砖”字样。该寺塔的发现为研究清代砖雕佛塔的形制及佛教在关中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实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庆古墓
洪庆古墓位于洪庆街道庆华北区院内。据1988年文物普查资料,墓群面积数十万平方米。1953~1956年发掘秦、汉、唐、宋、元墓近200座。其中汉墓119座,多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有少量砖室墓;唐墓多为小型土洞墓。出土铜盆、镜、灯、印章、五铢钱;铁剑、刀、釜;陶罐、灶、仓及墓志和少量瓷器等,共千余件。新莽墓所出两件铜齿轮,较为少见。另于1956~1957年发掘唐独孤思敬夫妇墓、李仁墓、杨氏墓、吴韩氏墓等;1962年和70、80年代暴露汉、唐墓多座。墓群经过发掘,现所在处为庆华公司家属区。洪庆墓群是灞河下游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的少数秦汉至宋元时期墓群之一,延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业寺遗址
感业寺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村内,汉代北宫遗址夯土台基上。现存包青砖夯土台基一座,夯土台基平面呈倒“凸”字形,东西长40,南北宽20,高4米,夯层厚约10厘米。南墙上包砌青砖,并镶嵌石碑三通,现仅存右侧”重修三台庵碑”,其他两石碑均已损毁。该双层夯土台基处原在六村堡小学院内,四周有围栏。南墙两侧均有包青砖券顶窑洞。南墙突出部分的西面有砖砌台阶通往台基上方。台基上方现为耕地。感业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的形制及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2001年2月感业寺遗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家义和遗址
义和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樊家村义和组东,遗址南至石川河二级台地上,北至西韩线。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义和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樊家村义和组东,石川河北二级台地上,沿石川河断面上可见大量陶片、大多数为红色、褐色;灰色很少,同时可见文化层,不同程度的有厚1-3米深的许多灰坑,并夹杂有各类花纹的陶片、陶罐片及动物遗骨等物,对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具有一定价值。2001年2月义和遗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庆宫遗址
兴庆宫遗址位于今碑林区咸宁西路北侧兴庆宫公园一带。原为隆庆坊,为避讳,改为兴庆坊,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与兄弟五人的住宅。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始作宫;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扩建;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始,为唐玄宗听政及与杨贵妃长期居住之所,又称“南内”。其北与太极宫、大明宫,南与曲江池均有夹道相通。1958年后,西安市文管会、陕西省文管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探测和局部发掘。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80米、周长4660米,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夯筑土墙:西、北面墙基宽5米左右;东墙基宽6米;南墙为内、外相距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交大汉壁画墓
西安交大汉壁画墓位于今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所在范围内,面积约数万平方米。50~80年代陆续暴露汉、唐墓葬、车马坑10余座。汉墓多为砖室墓和土坑墓,出土陶盒、鼎、盆、釜、灶及釉陶熏炉、奁,五铢钱、铁剪、玉饰品等;唐墓多为土洞墓,出土铜熏炉、熏盒,黑釉瓷瓶及墓志等。另于1987年发掘西汉天象壁画墓1座。该墓葬群的发现为研究西安地区的汉唐时期墓葬形制提供实物资料。2001年2月西安交大汉壁画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进夫妇墓
进夫妇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事处(尤家庄村)文景路北段文景公园东南部,南邻王子饭店,北邻凤城三路,东邻文景路,西为王前村。刘进夫妇墓为汉宣帝刘询生父和王夫人的合葬墓。墓冢为夯筑封土,保存基本完整,呈覆斗状,底径长25米,残高约8米,封土表面种植大量灌木,植被良好。墓域周围曾散布残砖、瓦片。现墓葬周围专门建公园对其进行保护。刘进夫妇墓是西安市区内等级较高的西汉墓葬,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墓葬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1年2月刘进夫妇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穆王陵
周穆王陵位于长安县祝村乡恭张村南约500米处。现存一古墓封土,南面有清道光年间所立青石碑一通,上书“周穆王陵”①旧县志上亦云其在县西南25里恭张村。封土呈覆斗状,东西长18米、南北最长35米、高8米。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米。墓室顶部曾被村民挖开,为高出地面约2米的砖砌穹窿顶。顶下为方形前厅,其南为墓道,北为后室,东、西各有侧室。墓砖长0.35米、宽0.15米、厚0.06米。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季陵
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乡陂头村西南,东距渼陂湖约500米,传说为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季历系后稷13世孙,太王古公亶父第三子,时周族渐兴,向东发展,季历之兄太伯、虞仲逃躲至荆蛮,文身断发,让出首领地位。季历继位后,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归顺,周族强盛,号称“西伯”。后季历为殷王文丁所杀。武王灭殷建周后,追封季历为“王季”。现王季陵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41.4米,南北宽31.8米,高12.21米,陵园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其地上建筑早年已毁,惟于封土南约200米处尚存土阙两座,高约5米,间距75米左右。陵前西侧曾出土大量秦汉瓦当等建筑材料,说明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武庄墓及祠
杨武庄墓及祠位于雁塔区长延堡街道东三爻村。据1988年普查材料,杨子江,龙桥(今陕西三原)人。元世祖中统年间“由襄阳功封便宜都元帅”,进爵“护国进义武庄公”。其四子均以军功授进义校尉等职。墓祠座北面南,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楼、前堂、后堂及墓冢。墓封土圆丘形,底径12米,高约3米。祠堂系清代建筑,前、后堂均为三间硬山顶。门楼砖砌,面宽4.8米,高约7.5米,硬山灰瓦顶,檐下砖雕仿木构椽头、假昂及宝相花和云纹;中部辟券门,额嵌“元敕修杨武庄公茔”石匾。存康熙壬戌年(1682)“重修杨武庄公墓祠碑”1通,魑首,龟趺,通高3.6米,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南郊凤栖原上,地处秦汉时杜县东部,东距西汉宣帝杜陵约6公里,西北距西汉长安城约40公里。2008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航天管委会基本建设中,发现该家族墓地,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对其进行了勘探发掘,目前已有许多重要斩获或突破。出土重要文物1800多件,其中700多件彩绘陶甲士俑和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鎏金银、错金银青铜器,有着重要学术意义。墓地阶段发掘几项主要成果1.墓园布局该墓地规模大,规格高,主从分明,序列整齐,时代自西汉中晚期延续至王莽时期,面积约4万平方米。墓地核心区域是一平面略呈方形的墓园,东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蔚如故居
孙蔚如故居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豁口村三组,属于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孙蔚如(1894-1979),灞桥区豁口村人,曾任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革陕西省主任,陕西省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等职。旧居建于1927年,有南北两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门房、前楼、后楼及东西厢房等。楼均为砖木结构的两侧结构。该旧居是灞桥街道办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近现代名人建筑。它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发展及名人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北一印旧址
西北一印旧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是国家“一五”期间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印染厂,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印染厂。全厂占地24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830平方米,职工2900人。厂房为1956年筹建、1960年投产,为毗邻的西北国棉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产品漂染、印花。西北一印在中国现代印染行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1960年至80年代末生产近30年,其高峰期为60年代及80年代,产品遍及前苏联、古巴、越南、东欧等3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西北一印是中国纺织印染企业近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是陕西近现代轻纺工业中的骄傲,具有极高的工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牛坡遗址
老牛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燎原村西北,为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约前4000—前1100)遗址。老牛坡遗址区内,商代遗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与车马坑、陶窑等,出土铜、陶、玉、石、角器文物。发现有一座东西长37.5米、南北宽约15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遗址中发现青铜冶铸残渣,出土有陶范、草拌泥墙皮残块等。墓地位于遗址南侧,除发现有车马坑、马坑外还发现有墓葬50多座,中型墓椁室有边箱,这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墓葬边箱实例,对于研究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商文化的分布、商代多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老牛坡遗址是商文化西部的一处重要遗址,面积大,遗存丰富,大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皇后陵
窦皇后陵位于灞桥区。窦皇后即汉文帝刘恒之妻,景帝刘启之母。公元前156年,景帝刘启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身居尊位达四五十年。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皇后卒,葬于白鹿原南,与文帝霸陵分居原之两端,属合葬。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称南园。窦皇后陵平地起冢,形如覆斗,封土顶部和底部平面均近方形,陵园的西墙和南墙部分城垣遗迹尚存。陵园内发现大量建筑遗存,有西汉简瓦、板瓦、云纹瓦当等。陵园附近,有专为陵园建筑烧造砖瓦的窑址。陵园东部的从葬坑内出土陶罐、彩绘陶罐及马、牛、羊等动物骨骼。窦皇后陵为研究汉代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太后陵
“薄太后陵”又称“薄姬冢”,位于陕西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陵墓中安葬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的生母——薄氏。公元前155年,政治精明、与世无争的薄太后去世,葬于此陵。陵墓曾于西晋末年被盗,后被修复。陵墓封土形似复斗,陵前有清朝树立的“汉薄太后南陵”石碑,常有游人光顾。薄氏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氏出身低微,秦末诸侯纷起,魏豹称王,薄氏家将她献人魏宫。刘邦灭魏,她成为汉军俘虏,以后纳入后宫,生子刘恒。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凡被刘邦所宠幸的妃子多被杀戮或-。薄氏因在刘邦生前早巳失宠,所以得免于难。吕后允许她和儿子代王刘恒同去代国,成为代国太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