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旅游
成都市景点介绍
玉石碑蜀府陵墓
玉石碑蜀府陵墓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白鹤村2组。1995年在文物调查中发现,判定为一座明蜀王陵,在其地宫右前侧40米许,还有一座继妃袝葬墓,均为坐北朝南略偏西,对墓主人有“怀王陵”和“惠王陵”之说,1924年考古研究人员据民间传闻,张献忠农民军捣毁该墓时曾将汉白玉圹志碑搬出,扔在二里许地方,在此寻得此碑,留下了玉石碑的地名,圹志为蜀惠王圹志,究为何人待查证,已立标志碑,为蜀藩陵墓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家老房子蜀府陵墓
谢家老房子蜀府陵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千弓村13组。1987年本区文物普查,在石灵乡双林村3组谢家老房子背后2米外的一处陇岗坡原上,发现有少许明蜀藩陵地面建筑残留遗迹,且寝园地形依稀可辩,面积约十余亩。当地群众反映有块田一直漏水,应为一座明藩蜀府墓葬,据《明史.诸王世志》及《华阳县志》载,该墓应为蜀府内江王子朱申镄,至今仍埋于地下,未作清理发掘。该墓葬为明代蜀府陵墓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花寺蜀王陵
香花寺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青龙村5组。1958年,四川省兴建重点水利工程东风渠,由北而南挖渠道,发现了以巨型青石砌为平行并排两列简券拱构成的夫妻合葬大型古墓,-物管理部门派专家考查,确认是一座明代蜀藩王陵,1995年联合调查,勘得陵区总面积87亩,判定为成王陵,正式列入“明蜀王陵”大遗址保护名单,现已立保护标志。1990年至今共发生了3起盗掘未遂事件。香花寺蜀王陵坐东北朝西南,现范围内全部栽植树苗,整座墓葬仍保存地下。香花寺蜀王陵为明代蜀王保存较好的一座陵墓,为研究明代四川历史、文化及机构建制、陵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房村蜀郡王陵
书房村蜀郡王陵位于龙泉街办书房村20组一处西高东、南、北三面低的坡地。关于墓葬的年代及墓主的身份是依据二普资料提供,系明蜀王陵家族墓地,具体身份不详。现场是一处略比四周突起的土包,周围并无任何陵墙遗址或与墓葬相关的碎砖、器物残件。据调查,土包从前是一座圆形土堆高约5米、直径约15米,后因土地承包,土堆被逐渐改平,土堆应为墓冢。在明墓西南200米处原有一座寺庙,解放后无人管理,后被拆除。该寺庙或于明墓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是墓葬的明楼或陵园建筑,那么该处明墓的总面积至少在20亩以上。
黔江悼怀王陵
黔江悼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僖王陵东北300米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农民翻田发现大量的青砖,呈券拱顶,成都市文管处查证为蜀藩陵寝,立即覆土掩盖保护,据《华阳县志》、《明史.诸王世表》考证,该墓为明蜀府首代黔江王朱友付。现墓葬完全埋于地下,情况未知,地面为苗木林和菜地,附近有部队营房。该墓葬为明代蜀府陵墓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蜀赵妃墓
明蜀赵妃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1978年当地村民挖掘水渠时发现砖室券顶墓一座,成都市文管处随即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为砖室券顶,坐北朝南,通进深13米,内空宽3米余,依次为墓道、八字墙、门厅、中厅、棺室,建有陶瓦筒排水管道。墓室内出土圹志碑一通,通高1.07米,宽0.61米,额题两边各镌翔凤图案,阴刻篆书“罗江王妃赵氏圹志”,记载了赵氏有关资料。出土器物不多,现存于成都市博物馆,清理发掘后随即对墓葬进行回填。该墓葬是明蜀藩陵墓群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丧葬制度、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蜀昭王陵
明蜀昭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昭王陵建于明正德四年,为明蜀昭王朱宾瀚与其妃刘氏合葬墓,坐北朝南,占地五十亩,由墓塚、墓室及地面建筑构成。现地面建筑已尽毁,墓塚残高5米,底部残径22米余,地宫为砖石砌筒拱券,宽近13米,总长(包括地宫前面的八字墙和墓道)41米。入墓依次为墓门前殿、前庭、中庭门殿、中庭、横排并列的左右甬道门殿、左右棺室。各庭室甬道两边都有厢房,构成六组四合院,各座殿屋及厢房全为石结构仿木建筑,石雕筒瓦单檐庑殿式和硬山式大屋顶,保存有残损的昭王圹志石碑和王妃刘氏圹志石碑。昭王陵原在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玉石社区9组,19
成都江西会馆
龙泉驿江西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江西馆街,因主供许真人,又称“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为清填川江西人联络据点,亦即同乡信馆,曾作为交易场所和镇政府办公场所。会馆坐南朝北,由门厅、前后厅及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总占地1185平方米。门厅八架椽,屋前后用四柱,卷棚硬山顶,面阔5间23.7米,进深3间6.3米,通高8米。前厅硬山顶,面阔3间14米,进深5间10米;前厅后有戏台,卷棚歇山顶,长宽相当4.3米;后厅卷棚顶,面阔3间14米,进深2间6.5米。各殿均有雕花木构件,浅基,踏道已改修。2000年政府出资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复建了万年台。2006年核定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蜀定王次妃墓
明蜀定王次妃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1998年12月成都三环路南一段施工中,于琉璃乡潘家沟村12组地段发现一处大型砖室结构墓葬,经成都市考古队发掘清理,从出土的圹志记载确定,该墓为明蜀定王次妃王室墓。因国家建设需要,发掘清理后,整座墓葬迁至龙泉驿区十陵镇异地保护。该墓建于明弘治9年(1496),迁建后整座陵园占地面积7亩,围墙大门至明楼31.5米,墓塚直径10.4米,高1.8米。地宫坐东向西,神道位于地宫正前方,地宫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地宫前端有用红砂石条叠成的挡土山墙,阶梯式墓道,地宫券顶分为前后两部分,地宫由封门墙、八字墙、墓门、墓室组成,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蜀太监墓群
明蜀太监墓群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墓区占地面积十亩,墓葬方向相同,坐东朝西。墓园大门面阔8.66米,高5.67米,大门至墓室70米,墓葬为2002年搬迁于此,共九座,按南北向一字排开,北侧五座规模较大,总长23米,墓前以石板或青砖砌有八字墙,八字墙上雕刻有龙纹或麒麟图案。均以青砖起拱,内置仿木建筑石刻构件,室内以石板盖顶,石门、供案、棺床等均存放于各个墓室,从左至右在门楣上方分别题有:“山含晚露”(1号墓)、“光风齐景”(2号墓)、“攸宁”(4号墓)、“永静”(5号墓),门方上多有楹对。2号墓有一墓碑,上半段残损,仅余“。。。。。。鱼品服承奉司
明蜀懿简王陵
明蜀懿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天鹅湖村12组。陵墓面积很大,上起封土,陵园面积约有800平方米,地面建筑不存,墓室内部结构不详。1987年龙泉驿区文物普查发现该墓早年自然垮塌,曾有人进去,据调查,里面很大,立有石碑,依稀记得有“王友檐和王五子封汶川王.......”等字,垮的大洞后来填平了,《明史.诸王世表》、《华阳县志》载:天顺四年(1460年)封蜀和王悦劭之庶五子为汶川王,讳友檐,成化九年(1473年)薨,赐谥懿简,择葬成都府华阳县治东南二十五里灵溪山之原,即今之龙泉驿区大面镇俗称皇坟岭之地,因其券拱前部曾垮塌过,当地又称垮皇坟,为明藩蜀府陵墓重要
成都量具刃具厂旧址
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一段14号,建于1958年。前苏联式建筑,中轴线对称布局,中间六层高的塔楼为其特征,两翼三层,南侧为办公用房,层高较高,北侧为车间。外墙色彩多次改变,原外墙为清水红砖,现为红色涂料粉饰,整体尺度及细部精致得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室内木地板、楼梯、木扶手等构件保存较完整,建成至今用途变化不大,其建筑形象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北外延20米,向西至府青路三段,向南至二环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湘陵园
刘湘陵园即今南郊公园,建于1942年,占地115亩,总工程师为时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杨廷宝教授。陵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线条对称。当时以牌坊门为正门,门前为小桥流水,绿野平畴。桥为石质,栏杆上雕有云纹,与北京颐和园长廊云柱相似。桥前,原有一尊高10米的汉白玉石刻——“刘故上将神道碑”。字为龚泽溥书,碑文为杨庶堪撰,碑在1965年被毁。牌坊门上刻“刘故上将墓园”六个大字,石质坚固,雄伟壮观。从牌坊至阙坊(俗称三洞)的大道两旁的翠柏,均为当时四川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张群、张澜、吕超、邓汉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唐式遵、熊克武等手植。阙坊为牌楼式建筑,红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庐
颐庐为四层中西合璧式建筑结构,整楼用花岗岩构筑,长、宽、高相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方正端庄”的特色。楼的一至三层为花岗岩料石券廊环绕,第四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大的门廊、圆弧状的护栏是典型的意大利庭院式建筑,门窗多用彩色玻璃。门楼正对面的墙上有三个圆形状的雕刻,代表“天时、地利、人和”,下面两侧左边雕刻有松树和仙鹤,寓意“松鹤延年”,右边雕着梅花鹿和蝙蝠,寓意“福禄寿三星”。两个六角形的翘檐小亭则是典型的中国的覆钟式建筑,造型别致,屹立在楼顶之上,金碧辉煌,绚丽夺目,黄色的亭顶正中的莲花宝座表示主人是佛教的笃信者。房顶平台方正宽敞视野开阔,站在上面鸡公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光祈墓碑
在成都群众路四川音乐学院校园西侧,有一处避静的竹园,竖立著一座王光祈纪念碑亭。青石墓碑上刻著“温江王光祈先生之墓”几个楷体大字,书写者为王光祈生前好友、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著名生物学家周太玄。碑的四周是芙蓉花朵组成的花环,碑额上的圆圈里刻著一个五线谱图案。“王光祈碑亭”横匾,由中国著名音乐家吕骥题写。左右楹联由四川革命家、教育家张秀熟撰文、著名书法家李半黎书写。楹联为:“革命先驱,少年中国;蜚声寰宇,音乐名家。”成都王光祈墓碑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碑亭基座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巷天主教堂
张家巷天主教堂(金牛区)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金华寺
成都市金华寺建立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境内,现占地11亩多。到达成都动物园公交站后,换乘9路公交车前往天回镇。到达天回镇后步行十余分钟可到。金华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金华寺曾毁于明末兵灾,清朝康熙年间,僧人三峨发起重建,其弟子曾明承师志,化缘集资,于乾隆四十二年(即一七七八年)冬开始动工修大雄宝殿,后又修建前殿(今观音殿)、后殿(今达摩殿)、乐台(代山门)、厢房和寮房等。庙内多幅清代壁画尤为珍贵,值得珍赏。特别是乐台,由十八根石柱支撑,气势宏大,造型美观,风格独特。一九九七年经成都市金牛区政府批准成为开放寺庙。金华寺现有常住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画院民居建筑
在成都市的同仁路上,宽窄巷子的傍边,有一幢目前成都市保存最完整的多进四合院民居建筑。这幢民居建筑现仍是成都画院的所在地。正因为成都画院的所在,这幢民居才免受了拆迁、打造的灭顶之灾,才能够完整、完美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让大家去参观、欣赏,让大家去了解、研究。这幢成都民居的瑰宝有幸在成都画院的庇隂下,除了办一些书画展外,一直全天候向民众开放。可以在前院喝茶聊天,可以到后院观展,还可以细细品味老建筑的精致工艺。让人驻足,让人流连。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清平宅
张清平宅(青羊区)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钰烈士故居
李家钰烈士故居李家钰(1892-1944)是抗战时期川军将士的杰出代表,是抗战中殉国的两位集团军总司令之一。公馆位于文庙前街92号,修建年代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李家钰烈士故居是目前成都市区内仅存的川军抗日将领的故居建筑。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