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南澳县旅游
南澳县景点介绍
北面坑白鹭生态公园
北面坑白鹭生态公园位于南澳县后宅镇东侧,以北面坑水库湖体为中心,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原是南澳白鹭栖息地之一。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广场、环水库生态步道、观景平台及管理配套用房等,总占地面积约10公顷。公园拥有生态广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生态步道全长近2000米,水库水域面积75000平方米。该地常年有白鹭聚集,白鹭齐飞的场景让岛民和游客赞叹不已,成为南澳群众休闲、游憩和健身的好去处,也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澳康氏宗祠
南澳县康氏宗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澳县深澳镇新街107号,是清嘉庆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万”之称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康氏宗祠(当地人称康厝祠),它不仅是岛上现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当年康氏家族盛极一时的见证,更隐藏着主人“康百万”传奇的发迹故事。康氏宗祠由主座三进,两侧巷厝、后包厅及大门口埕、戏台、书斋等建筑物组成。大门口埕左侧树有“朝议大夫”旗杆座。主体建筑进深54.6米,面阔28米,门埕连戏台深42米、阔28米。二进大门两侧梁檐及墙壁有精致石雕。有名盖九县的一对油麻石鼓、屋檐倒吊镂空石花篮。二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古城墙
南澳岛是广东省内唯一的海岛县。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南澳城城墙遗址位于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委会。据《南澳志》记载,明万历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围五百丈,面宽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齐翀编《南澳志》记载,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福建巡抚刘尧海上疏“窃思漳、潮之间以海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险而沃,百谷所生,百货所聚,惟地非分土,事在两邻,故往往为贼遁逃薮,而修船制器、市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埕知青住房旧址
龟埕知青住房旧址位于汕头市南澳县黄花山龟埕。背依龙颈山,面朝鹰石山,1974年12月动工,1975年4月竣工。由福建省惠安县建筑队负责施工,黄花山林场专业队柯得利负责监督施工,采用条石砌筑,占地面积3720平方米,建筑面积582.5平方米,呈“凹”字形。共大小房间23间。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住处。
后宅人民公社旧址
后宅人民公社旧址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隆澳大街,为二层石块与水泥混合结构楼房。约建于1959年。原为盐业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后宅人民公社。
大潭摩崖石刻
大潭摩崖石刻位于南澳县黄花山大潭东侧海滩石上。石刻高1.5米,宽1.6米,楷书阴刻,字径约0.08—0.2米。字体歪斜,行次不整,大小不同,一镌:“女弟子欧,七中捨井,一口乞平安,癸巳十一月记。”分四行。二镌:“李欧七娘同,夫黄捨井,二口,乙未政和五年。”分四行。两题石刻之间有“匠李一”三字。2015年12月10日,大潭摩崖石刻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二板桥
二板桥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原南澳城西门外即今深澳镇后宅岭,架以石,为原隆澳至深澳必经之处。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南澳县志》卷十七“交通”载:长三丈五尺,阔四丈。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圮,总兵黄龙之夫人捐资建复。在其旁福德庙内有“重建石桥公德碑记”,碑高157厘米,宽54厘米。碑额魏书,每字10厘米见方。碑文正书,10行,每行27~29字,每字4厘米。四周加边框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谢大名、谢钦惠、戴皇恩、黄世香、莫起凤、蔡介士倡修。碑文记述康熙五十三年南澳总兵黄龙之夫人捐资重建二板桥经过。
汉寿亭侯祠
汉寿亭侯祠即关帝庙。位于南澳县深澳镇东南角。明万历七年(1579年)副总兵候继高始建,以后多次重建、扩建、重修。祠坐南朝北,背靠金山。通面宽18米,辟三门于平台之上,分别有石级可上,门墙石壁,中门宽2米、高达4米,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过门廊后是天井并东西方走廊,正中一高台,两侧有石阶可上正殿。殿后又建有供奉“桃园三结义”厅房。总进深50米。祠正前建一戏台,旁竖石狮,侧竖一碑刻“南澳镇城汉寿亭侯祠祀”高2.3米、宽近1米。其中有一段记载戚继光来南澳剿灭海寇吴平的经过(碑文见《南澳县文物志》)。1991年乡民及台湾高雄乡亲重修庙宇。1992年南澳县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澳前天后古庙
澳前天后古庙,明万历年间建,乾隆五十九年重修。是南澳县继深澳天后宫之后最早的天后宫。为勾连搭式硬山顶建筑结构,木雕精美,驼峰多做成草花式或狮子、蟹等造型式样等。屋脊以嵌瓷形式塑双鯡鱼吐草,鱼形龙头,尾部翘卷。其装饰题材与风格,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也是与海洋文化相融合的微妙产物。庙内现有南澳第一块网桁碑记——皇明两院详允南澳海桁禁示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芝龙坊
郑芝龙坊位于南澳县深澳镇石亭街。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知饶平县事万邦俊暨饶澳官绅为郑芝龙表功而建。坊为石料构砌,三间八柱五楼,高8米、阔10米。坊上有人物、动物雕饰,石梁之间嵌石匾。上首匾刻“郑芝龙坊”4字。背刻“玉关独镇,铜柱永标”八字。下首匾刻“前历剿三省山寇钟凌秀红夷献俘海寇刘香萧朝清李魁奇钟斌等军功崇祯癸未建”。背刻“都督奉旨加署总兵体统郑芝龙”。原缺顶盖。1918年正月初三日深澳发生7.25级大地震,坊严重受损,部分石梁、石板断折,多数石榫移位,但整体框架仍完好。郑芝龙是郑成功之父,福建南安人。初在海上起兵,后受明官职,至都督同知,曾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谢氏宗祠
谢氏宗祠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海滨村新街104-1号,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为穿斗式结构。据1945年《南澳县志》记载:浙江补用道谢友德(其父谢国泰)宅县城(今天深澳镇)南。其祠约为清道光年间建。内有“藻奋儒林”匾,内容为:(咸丰七年)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部堂一等功爵叶/为/藻奋儒林/明经进士分发儒学正堂谢绳武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坑仔遗址
东坑仔遗址位于南澳县后宅镇东北面山岗。考古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属浮滨文化。1990年发现。文化层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有大口尊、壶、罐、豆、器座、支座、器盖、拍、网坠等,其中器座与支座数量较多。纹饰有梯格纹、方格纹、双线方格纹、篮纹、菱格纹等。其中少量陶器器表施釉。方形六面体的陶拍四面有印纹,这件印制陶器纹样的工具较为罕见,同时亦说明这里也有制陶的工场。石器有梯形锛、有段锛、凹石、砺石、纺轮等。遗物中未见戈类,釉陶器少见,推断属浮滨文化的早期。浮滨文化的遗址过去发现不多,东坑仔遗址的发现,对探讨浮滨文化居民的生活形态提供重要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山遗址
象山遗址位于南澳县后宅镇象山西北坡朝海的一面。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早期。1993年起多次进行调查,在坡地及地层断面获得150多件石制品,还有一块两面印编织纹的夹砂陶片。遗物分布面积9000平方米。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还有尖状器、雕刻器、石钻以及石片、石核,其中以人字形凹刮器最具特色。石料以燧石为多,少数为石英、石英砂岩、水晶。均作细小型,打制技术以单向打击为主,并采用交互打击和错向加工。这类石器多见于福建漳州地区,不见陶片,被命名为“漳州文化”,年代约在距今9000年至13000年,在广东地区也见于丰顺县汤屋山和番禺市飘峰山,但数量很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猎屿铳城
明南澳猎屿铳城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北猎屿。明天启三年(1623年)南澳副总兵黎国炳建。该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台三部分组成。用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猎屿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长围18丈2尺,有5个铳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为方形炮台。城体长54.5米、宽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处5.5米,筑5个铳门,营房18间,置大将军炮15门,大神飞炮8门,有兵员60名。铳城下座位于上座之西百余米的近海台地,原高8尺,围16丈,有10个铳门,改建成园炮台,外径17米、高2.5米,置大炮12门。城垣上筑有雉堞。嘹望台在上铳城之西偏南的山顶,相距约80米。原高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县烈士陵园
南澳县烈士陵园创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后宅镇北郊后江渔港东侧,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园内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纪念碑四座。分别是“解放南澳、建设南澳牺牲烈士纪念碑”、“收复南澎岛战斗牺牲烈士纪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刘益良烈士纪念碑”,园内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纪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为更好缅怀先烈,启发后人,发挥教育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0年投入资金20多万元,新建了烈士陵园展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史料、实物、图片等有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为广东省唯一的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位于后宅镇中兴路。隶属于南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983年5月4日,南澳县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南澳县博物馆是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文化局(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馆舍于1987年10月23日第一次兴建,位于后宅镇海滨路西段,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造价27万元。1992年2月16日完成基本陈列“南澳海防史陈列”并对外开放。2000年6月,在全省山区文化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动工,2002年12月竣工。从2004年8月至200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忠魂墓
南澳县忠魂墓(故兵墓)全称“清戍台澎故兵墓园”,位于深澳镇吴平寨临海山坡。规模壮观,面积3300多平方米,为缅怀古代驻守台澎将士的陵园。南澳地扼闽粤咽喉,与台湾一衣带水,为海上重镇。明万历三年(1575),诏设“协守漳,潮等处专驻南澳副总兵”,指挥调配广东东路,福建南路的海防。清康熙二十四年(1658),升设南澳总兵,“移厦门镇总兵官,并中左右三营官兵驻南澳”,同时扩大防区,由“左营官兵换班驻守台湾澎湖淡水三年期满,轮流更换”。这些担负着保卫祖国光荣使命的官兵,部分阵亡或殉职后,被就地埋葬,数年后再将骨殖移回南澳吴平寨东北效外分年列葬,立碑刻字,以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山尾炮台
南澳县长山尾炮台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管委会黄花村,主管单位是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庆十九年总督蒋攸铦改建。与澄海大莱芜炮台相对,控制由东陇出入外洋之门户。-战争时期,长山尾至凤屿一带洋面,为英国-船停泊、贩-的海域。1994年南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炮台,保存良好。城廊呈长方形,长60米、宽20米、高6米、墙垣厚2米,现存城门由高约3米、宽2米的石条石板构筑,贴着南、北墙垣各有梯级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台用以置放大炮。登城远望,可将对岸的莱芜山,西山海中的凤屿岛,尽收眼底。辟山道至炮台,附建牵莱园景点。牵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平乐园
清平乐园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吴平寨新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设有住房、餐厅、会议室、多功能厅和停车场等,是个可容纳30多人的会议、旅游、度假和培训的理想场所。附近还有总兵府、金银岛、南山寺、忠魂、雄镇关、猎屿等多处历史名胜古迹。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吴平寨新村
陆秀夫陵园
陆秀夫陵园是世人为了纪念他对社会的贡献,故修墓祭奠,在南澳岛深澳镇青澳村的南山上,相传始建于元代初年,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潮州府知府郭子章奠基重建,潮州守备称经翰题书。用时参考半小时门票免费景点位置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青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