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沈阳市旅游
沈阳市景点介绍
康平卧龙湖
卧龙湖位于沈阳市最北面的康平县城西一公里处,恰在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大草原南缘。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64平方公里,滩涂面积48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8公里,常量蓄水为70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2米,是东北三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卧龙湖已经成为康平县、沈阳市,乃至辽宁省著名的游览景点,而吸引人们的正是卧龙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水面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1)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卧龙湖水域辽阔、植被盖度充分,物种丰富,是个天然生物基因库,为开展生态旅游以及科普教育提
辽代头下周城遗址
辽代头下周城遗址《辽史地理志》载:“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集团建州县以居之。”辽代契丹贵族统治奴役外稃的塞堡称“投下”或“头下”州称。其遗址在境内有以下几处:(1)北小城子城址:位于小城子镇所在地。〈〈奉天通志〉〉中“康平县志略”载:“小城子在县四北四十五里,土城周约一千余丈,共有四门,北门有石碣一方,昔年耕地所得,为土气侵蚀,仅便清,‘盆金敛镇守’数字。”按辽史:“原州西南至显州三百里,西北至上京临潢府八百里,疑即此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临潢府附近图,原州在今县城北,其地理位置与小城子城址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棋州城遗址
棋州城遗址位于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棋州,是辽代东京道所属的一个州,《辽史·地理志》载:“棋州,祐圣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檀州,后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又“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密云县,后更名”。《金史·地理志》载:“庆云,辽棋州祐圣军,本以所俘檀州密云民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有辽河。”《辽东志》卷一《地理古迹门》载:“庆云县开原城西八十里,有塔存焉”。《中国通史·辽金夏地名表》载:“棋州,辽宁康平东南。”据此,辽代棋州即今康平县小塔子古城遗址。建于辽太祖时期(公元921——926年间),毁于元末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位于东升乡善友屯村莲花岗的一座山丘上,王陵葬此,故名陵山。陵山四周有5座小山环抱,形若莲花,故伯王选茔地于此,死后葬在这里。随将原村名黄善窝堡改名莲花岗。陵园约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伟,建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947年陵毁为平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
那尔苏陵园位于柳树屯乡糖房村添寿庄东,是清代蒙古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那尔苏陵园建于清代晚期,该陵园始建于1887年,1890年建成,原名孝节陵,俗称后陵。1990年康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27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陵园南北长112.5米,东西宽53米,面积5962.5平方米,该面积为文物保护范围。另外,建设控制地带为南到公路,东到陵墙外100米,北到陵墙外300米,西到陵墙外20米,不许在此范围内搞建筑。陵园原有东西偏殿各6间,过殿3间,陵墙等建筑,陵内外有150多棵古松。现仅存过殿、陵墙等,过殿已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寺
宝塔寺位于小塔子古塔前后。据过壁题款“岁次壬戍谷旦”推断,寺院落成当为1862年旧历8月。1951年至1955年,陆续拆毁。现过壁1座,石狮2尊,石制旗杆2杆。从所存照片,宝塔寺建筑格调独特,无山门,用石栅栏圈围。寺院三进:塔前马殿,过壁,塔后老爷殿,娘娘殿,青砖砌筑寺院围墙。老爷殿前左有钟楼,右有鼓楼,均木结构,青瓦顶。并有东西配殿。寺院西北角花墙独成一院,为群仙堂。宝塔寺历经七世僧,至1928年(民国十七年)日渐萧条。小塔子村东有座古塔,塔东有座古城遗迹。考古界认定这座古城址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21-926年间所建祺州城址。古塔亦为辽代遗构。小塔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塔子古塔
小塔子古塔明代称“乌峰塔”,清代称“包塔”。位于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濒辽河。据塔建筑风格及辽代棋州城址推断,建塔年当与辽代棋州置年相同或稍晚(公元921——926年),为辽代佛塔。塔为青砖建筑,实心密檐式,8面13级,围30.96米,高约30米。塔身各面设佛龛,内砖雕座佛,肋侍,下有束腰仰莲佛座。龛外雕宝盖飞天等装饰,上有额无字,施以连珠纹。各角陪衬砖雕小壁塔,密檐结构严紧。顶秃园,不见塔刹。古塔经千余年风剥雨蚀,基座又遭人为损坏,稍东南斜。密檐至十层尚可辩出层次,顶端三层已颓圮。塔刹,宝珠俱已无存。1959年(清咸丰八年)村人曾集资维修塔基。198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团结水库
团结水库位于辽中县北25公里,有水面1667公顷,平均水深4米。湖中有绿岛7处,其中最大岛3平方公里,湖心山清水秀,水中鱼类繁多,荷花菱藕飘香,万亩蒲草荡扑朔迷离,20余种飞禽栖息其中,景色优美。
茨榆坨西山
茨榆坨西山旅游区距茨榆坨开发区1公里,占地427公顷,南北2公里,东西8公里。区域内沙丘跌砦,绵延起伏,林深树茂,百鸟鸣唱,令人深感回归自然。
蒲河国家湿地公园
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蒲河廊道辽中段中下游,北起近海绿洲,南至蒲河沿码头,总覆盖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属内陆湿地,由河流型湿地、沼泽型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构成。这里桃红柳绿、绿草依依、水鸟嬉戏、河水涟漪,犹如一条七彩飘带舞动萦绕;这里水生植物种类繁多、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绚烂繁花迷离醉人、湿地景观纵横交错、游鱼和谐共生、禽鸟繁衍栖息,恰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这里景致绝美、文化气息浓郁,最具“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杨柳八千株”的旖旎风光,仿佛人间的仙境、鸟类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沈西后花园”。2012年,辽中蒲河湿地公园正式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国
北塔
北塔北塔位于陵东街道北塔街,建于清崇德8年(164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如今依然巍峨耸立。该塔是沈阳附廓四塔之一,整个设计造型奇特,结构巧妙,材料精良,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塔西南是0寺,与北塔同时建成,此寺收藏经卷,有别于其它三寺。0寺建筑布局由山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天王殿、东配殿和正殿更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9,582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石桥
永安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子乡永安村东头。又名大石桥。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时建成,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原横跨蒲河之上,后因蒲河在桥北50米处折向西北,现桥下只有一股小溪水流过。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两端各宽12米。桥头各有一对雌雄大石狮对望,两侧各有19根栏柱,端柱头上亦为圆雕狮子,其他柱头均作复巾式。全桥端柱外置抱鼓石、栏柱中镶栏板及桥拱侧贴面石料上,均精雕双鹿、双虎、麒麟、牛羊、鸟雀和柿蒂孔、卷云纹、二龙戏珠或探道翘尾龙等浮雕。桥下3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一八”事变炸弹碑
“九·一八”事变炸弹碑“九·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于洪区陵东乡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碑西于洪区侧为长大铁路,东为公路,向北就是当年的北大营。在铁路东侧,原日本关东军曾树立木制标牌,竖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字样,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这个炸弹形水泥纪念物,上面为炸弹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为梯形平台,上镶嵌横书“爆破地点”四字。并在北大营内建立了战绩纪念馆和战绩纪念碑。从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铁路爆破地点到攻占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所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现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经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彰驿古城
彰驿古城彰驿古城在今彰驿站镇彰驿村内。金完颜部阿骨打击败辽国后,于辽天庆六年、金2年(1116年),将辽属广州昌义县改为彰义县,属沈州。城周二里一百七十二步,东南二门。至元代在该城设驿站,名彰驿站,配备“马九十匹、车九辆、牛九十头”。明初为沈阳中卫所辖。清天命六年归清所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右配安达里墓
昭陵右配安达里墓安达里墓在北陵乡罗家屯村有一座古墓葬遗址――安达里墓。是清太宗陵寝的陪葬墓。安达里,叶赫人,清初来归,清太宗怜而养之,为皇太极侍卫。清崇德8年8月,皇太极驾崩,他为感念深恩,永期侍从,遂以身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左配杨固里墓
昭陵左配杨固里墓陵东乡上岗子村(原名妈妈坟)有一座古墓葬遗址――昭陵左配杨固里墓,也是清太宗的陪葬墓。杨固里舒穆禄氏,世居浑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其族首先归附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祖命杨古利为侍卫,以女妻之,称“额驸”隶属满洲正黄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解放纪念碑
东北解放纪念碑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正中心。由碑体、拱带、碑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高26.56米,为正三角形,三面均宽4.2米。以汉白玉饰面,周围镶嵌金黄色的“仿金镀”。碑体呈炮弹形状,寓意着战争已成为历史,人们纪念东北解放是为了维护永久的和平,“东北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由彭真同志题写。碑座上建有拱带,为三根拱状带子,高36.56米,宛如三条挥动的彩绸,自上而下围绕碑体,象征着东北三省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的情景,碑座为圆形,高1.56米,直径34米。纪念碑上的三个相连的“V”字壮如流水,又似高山,代表胜利及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三省。“V”字的周围,镶嵌着4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七星山
七星山旅游风景区七星山门口沈阳七星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乡境内。背依辽河,南接沈阳。沈明公路贯穿境内,紧邻景区边缘。南距沈阳30公里,东距新城子区14公里,西、北与新民市,法库县隔河相望。景区自然风光优美,环境优越。七星山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由南山、塔山等七座山头组成。风景区因其山形分布酷似北斗七星形状得名。山间沟壑纵横,层恋叠翠,分布有狐狸大沟等山沟二十多个。塔山南坡有泉眼一处,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断,有着开发建设的良好条件。景区人文景观丰富,历史遗址众多。有建于1074年的辽代古塔、有北魏拓拔氏建设的石佛及寺院、有“双洲古城”遗址;有辽金
和叶赫那拉氏地宫
和叶赫那拉氏地宫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清幽肃穆,令东陵依山傍水人流连忘返。陵园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南面中央为单檐歇山式正红门三楹,拱门三道。门内参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狮、石马、石驼、石虎等石雕。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过了石桥,正中为碑楼,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内立清圣祖玄烨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刻,记载着努尔哈赤的功绩。再北的城堡式建筑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楼。方城南面正中建有隆恩门,门楣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成“隆恩门”三字。进门迎面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
东陵公园原名福陵,是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因地处沈阳市之东,所以,通常被称为“东陵”。福陵始建于1629年,经23年建设,于1651年基本完成,此后康熙、乾隆年间均有增建。新中国成立后,将其辟为公东陵公园园,使昔日皇家禁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福陵建在距沈阳城东10公里的天柱山上,这里地势雄伟,丘陵起伏,环境清幽,景色壮观,苍松翠柏,参天葱郁。福陵前临滔滔浑河水,后倚绵绵天柱山,碧水索绕,青山似拱,万松叠翠,大殿凌云,别具一种肃穆之感。陵寝巧妙地利用山势布局修筑在山巅的一块平地上,由一百零八蹬石阶与山脚相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