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景点介绍
圪背岭宜川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
圪背岭宜川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位于英旺乡圪背岭马二保家。1948年2月,宜川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进驻宜川县丹州镇上降头村,在敌援军进入瓦子街我军包围圈后,彭德怀遂率指挥部进驻该址,他在此坐镇指挥了宜川战役“围城打援”的整个战斗过程。战役结束后,指挥所撤走。这一旧址是宜川红色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旧址
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旧址1939年1月,我八路军办事处迁驻宜川县秋林镇卓家庄村。当时办事处设在该村李俊英家院内,院内有10间土窑洞和5间瓦房,就成了办事处主任王世英、秘书曹言行和电台机要人员等的办公室。办事处在此期间,同阎锡山的妥协投降、积极-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贯彻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的团结抗日和巩固统一战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
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二战区兵工厂位于壶口瀑布西岸的寨子沟内。当年阎锡山退居秋林时,把好多工厂搬建在宜川,兵工厂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厂位置非常隐蔽,外界很难发现。厂房建造也很特别:主体是东西长约1百米的大石拱窑洞。南北各有许多小窑洞,从内部看,好像是一个具有宽敞走道的双面楼。在周围的各沟岔,还有许多屯兵的土窑洞。旧址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位于宜川县秋林镇,现为秋林粮站。该旧址共有窑洞36孔,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日本侵略军围攻吉县,-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阎锡山率部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等于3月20日由小船窝西渡黄河,驻扎秋林镇,主要机关单位驻扎达数年之久。1939年1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此与阎锡山调解新旧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地同阎锡山进行谈判。1939年3月,臭名昭著的“秋林会议”在此召开,拉开了阎锡山公开-的序幕。目前,该旧址保存完好。
蟒头山明代庙宇群遗址
蟒头山明代庙宇群遗址蟒头山位于宜川县鹿川乡与寿峰乡交界处,海拔1427米,距县城48公里。山上有明代嘉靖年间始建的圣母殿、玄帝庙、西岳庙、土地庙等庙宇,还有南天门、献殿、神井、乐楼等建筑,它以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悠久的宗教文化而闻名遐迩。文革时期,蟒头山庙宇、神像、文物、建筑等遭到严重破坏,庙会也随之中断。2007年至2009年,宜川县人民政府募集资金对山上的古建庙宇文物进行了全面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圪针滩
圪针滩古渡口、古集镇、古战场遗址圪针滩位于壶口瀑布下游5公里的河西岸,与河东小船窝渡口相对应,古称采桑津。从明清一直到抗日战争前夕,圪针滩渡口异常繁华热闹。黄河两岸的粟客,每年在沿岸的四面八方收买粮食,雇脚夫运集于此,建窖库储存起来。圪针滩渡口便是古代的商业码头。原有的饭馆、店铺、戏台和当时用来放粮食的排排窑洞,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有着古渡集镇风貌。岸边挽船的石孔以及石崖上为船夫开凿的山路,艄公歇息生活的宅院等,至今依然如故。由于地处-水陆交通咽喉,圪针滩还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为了固边,曾在沿线设有“总管府”、“慈马戍”、“司侯司”、“巡检司”
龙王辿遗址
龙王辿遗址位于宜川县壶口乡龙王辿村北,即壶口景区蔡家窑服务区内。2006年-2007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21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出土了2万多件距今2-1.5万年以前的石制品及动物骨骼,并发现20多处用火遗迹,为探究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探究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演进与环境变化等提供了科学证据。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铲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收获,长12.7厘米,宽9.2厘米,厚0.8厘米,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该项目荣获国家田野考古奖3等奖。龙王辿遗址位于壶口上游1公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川河、云岩河风景带
县川河、云岩河风景带是县川河、云岩河形成的两条川道风景带,由山、水、川、塬组成的一体化黄土高原自然风光景观,构成了壶口旅游区多样性的旅游资源。这种多样性的旅游资源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黄土高原的文化面貌和风情特色,并且形成壶口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品牌特征。这两道川近年新兴建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鲜果采摘园、以及农家乐等,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刘庄及木头沟水库
刘庄及木头沟水库位于宜川县英旺乡,英旺乡处于309国道沿线,是壶口瀑布旅游途经之地。森林覆盖率达85%,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木头沟水库和刘庄水库,水质清澈如镜,湖中水禽、鱼类畅游,湖面鸟类自由飞翔,周围植被茂密。气候特征表现为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烂漫,松柏相间,风光迷人;夏季,青山滴翠,湖光迤逦,气候清凉,实为避暑佳境;秋季,山峦红遍,湖光山色,神清气爽,令人留恋。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极具开发价值。
蟒头山
蟒头山位于宜川县鹿川乡境内,海拨1427米,距县城48公里,其山森林茂密,山势雄伟,高峻险极,苍松翠柏,瑰丽多姿;1998年被陕西省林业厅列为省级森林公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黄河壶口瀑布的系列景点之一。壶口瀑布,是镶嵌在黄河中游的一颗灿烂明珠,以其壮美的景色闻名遐迩,以其深厚的文明渊源而享誉海内外,称之中华民族第一瀑布,当之无愧。就在壶口两岸,还耸立着一座座奇峰怪山,人祖山、安乐山、狗头山、盘古山等等,它们风光各异,为壶口景区增添了更多的迷人风光。而位于西岸宜川境内离壶口瀑布不到40公里的蟒头山,是其中最值得游览的一座。由于它高峻险峭,傲然卓立于在黄土高原
砚洼山南麓
砚洼山南麓,位于吴起城内砚洼山南麓。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砚洼山南麓特色毛泽东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电报还要彭德怀于次日到吴起镇商讨行动方针,第二、第三纵队交叶剑英、邓发指挥。10月20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了陕北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袭逢春等同志的汇报,了解到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
延安国家森林公园
延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1992年建园、面积为54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6%,是国家惟一的城郊生态型森林公园。游园最好的季节是春、夏、秋三季,每当夏季来临,山川滴翠、风光绚丽。是避暑消夏和旅游观光的大好时节。延安的名胜古迹,大部分布在公园内,三山环二水、万花独一秀、真可谓城中有公园、园中有古城。
国家级森林公园
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
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乡柳林村,建于1992年12月18日,由0中央总书记-题写馆名。0中央在延安时期,于1936年12月,在延安沟门成立了南区合作社,1938年5月,搬到柳林村。南区合作社在为发展边区经济、解决延安人民生活供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柳林村仍保留南区合作社16孔石窑洞和1座砖木结构的5开间两层小楼。石窑是办公用房,小楼为营业楼。小楼底层两面砖柱刻有:“发展经济合必作”、“增进民主工与农”,正中木匾-“延安县南区合作总社”。纪念馆在旧址营业楼一层。用大量实物和文字、图书、照片资料,反映南区合作社发展历程。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举世无双的高峰群落
定日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座,举世瞩目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由于受地势和独特的气候的影响,这里呈现出世界上最壮观的极高山景观,山体上部冰峰林产,无数冰川沿坡而下将山地刻蚀成各种顶特形态,使山地貌重更加险峻。在山体下部,冰水和冰川堆和地貌占据优势。在谷中的冰川,在差异消融作用下形成世界上最奇丽壮观的冰塔林景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实。是世界第一高峰,整个珠峰山体是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这里是一片奇丽的冰雕世界,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出一座座高达十米的冰塔,万芴朝天,千姿百态,晶莹剔透,蓝光闪耀,俨然是一方冰清玉洁,瑰丽
延长毛泽东旧居
位于延长城西门内上崖砭,系一排5孔坐北面南的土窑洞,北依高奴山,南临延河。窑主为何江。毛泽东住中间一孔土窑洞内。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离开瓦窑堡,经冯家坪、文安驿(属延川县)、后段家河(属延长县),于29日到达延长城,即居住于此。当时,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即驻延长县城。1月31日,毛泽东在延长城主持召开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彭德怀、-、-、-、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讲话指出,东征讨阎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毛泽东说,希望通过东征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接,也解决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鲁艺”学校旧址
中国0创办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校。简称“鲁艺”,于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1940年后校名全称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扩大,许多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体,先后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来到延安。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急需培养大批的文艺人才,于是0中央决定创办“鲁艺”。负责学院领导工作的是“院务委员会”,由沙可夫、周扬、艾思奇、朱光、李伯钊、徐以新、吕骥、张庚等组成。1939年夏,根据0中央决定,“鲁艺”与陕北公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前方。“鲁艺”师生组成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沙可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头关
马头关,是黄河上的古渡口,位于延长县罗子山乡黄河西岸,距县城80公里,背靠巍巍群山,面观滔滔黄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的要冲。隔河与山西大宁相望,有“鸡鸣二省”之说。古往今来,两岸民间交往频繁,-男女通婚比比皆是,人流物流不断。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至二十五,都要在娘娘庙前、渡口两岸,举办马头关传统庙会,每次都吸引着延长、大宁及周边县数千农民前来赶会。站在黄河岸边的任何一个制高点上,都可以看到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都可以望见在绵绵群山中蜿蜒而行的黄河。这里曾是红军东征的首先地,这里曾是河防保卫战的主战场,这里也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现场。马头关黄河峡谷段,则处在
赫连勃勃墓
从县城去土岗的路上,过了稍道河村,公路又盘旋而上。爬到山顶,透过车窗朝东望去,空旷的原野上荒草萋萋在微风中摇曳,残破矮小的房屋和那些字迹模糊的石碑静静的守望在那里,谁也不会相信此地曾有过辉煌。据《延川县志》记载,这里以前因建有一座白塔而得名“白浮图寺”。它建于何朝,兴于何代,毁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据当地人讲,从前这里的寺院非常大,僧人百余,气势十分雄伟,寺院在方圆数百里享有盛名。站在这片曾经过血雨腥风的土地上,环顾四周,极目远眺,群山奇峻苍凉,一座经历了千百年风雨苍桑,现已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古冢屹立在南边的平地上,旁边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刻着“赫连勃勃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渡清水关
清水关位于延川县城南38公里处,离土岗乡只有7.5公里,在600多公里长的晋陕大峡谷的黄河古道上,清水关只是一个小渡口,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渡口,数百年来它并没有被人遗忘。在清水关的北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由西向东注入黄河,这里又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清水关便由此而得名。在战乱年代,清水关是关津要隘,历代时常有驻军把守。明代,南侧五里处建有会峰寨,北侧建有牛尾寨。时至今日,清水关河岸上没有倒塌的窑洞内仍有当年红军防驻军书写的标语和《教室规则》。1936年5月2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从清水关渡口西渡黄河回师陕北。这里曾有过它昔日的
乾坤湾
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陕北山谷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延川县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远古先民生息繁衍的中心区域之一。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在她流经延川县土岗乡大程村、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村,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来到圣览山巅,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畔上的河怀村和伏义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