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景点介绍
翁良毓故居遗址
翁良毓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衣锦坊雅道巷55号。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号一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导社”,出版《民导报》,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积极参与编写油印小报宣传马列主义,成为福建学生联合会的骨干。民国13年,创办职工小学,专收工农贫苦子弟入学。民国14年,当选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组织各校学生掀起-日货运动,捣毁日货商店,惩办--奸商。同年3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7月,当选福州支部组织委员兼工农委员。同月,开设“福州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林路将军山东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亩。陵园主体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军人墓、长安堂和办公楼等组成。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门的两侧门择榕城“三山”为特征,从正门沿332级台阶拾级而上,首先进入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为三层楼式,平顶重檐,厅周四廊,雄伟壮观。该馆于1995年建成开馆,全馆陈列面积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画、图志和烈士遗像、遗物、革命文物图片等资料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以史育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位于鼓楼区西洪路312号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1927年“四三”--政变后,国民党-派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搜捕,自那时起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先后壮烈牺牲于鸡角弄。百年荔枝树见证了那段岁月。牺牲于此的第一位烈士是1926年被-军阀杀害的共青团福州地委组织部长翁良毓。1927年,福州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福州地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被害,年仅23岁。第四任书记徐琛与革命伴侣余哲贞在这里上演了“刑场上的婚礼”,当时年仅20岁。同年捐驱的还有罗杨才、郑长璋、朱铭庄等。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杰出指挥员叶凯、陈祥榕、陶仁官、林孝吉、柯成贵、陈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福州店员总工会旧址
福州店员总工会旧址武圣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杭龙岭顶39号(原12号)。台江区上杭由于地处闽江下游北岸,支流纵横,具有水运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货栈、商行、名店、老铺等商家十分繁茂,生意红火。但商界良莠不齐,一些不良商家惟利是图,投机取巧,牟取厚利,欺压顾客;与此同时,不良商家置店员的合法权益于不顾,随意撕毁合同、克扣薪金、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由此引起劳资矛盾和纠纷的事件屡有发生。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1927年1月,共产党员陈碧笙、蔡珊等人受中共福州地委的指派,在上杭大庙山龙岭顶武圣庙内成立福州店员总工会。店员总工会成立后,组织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太平山山仔里16号。1944年,为贯彻中共华中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江工委决定在福州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加强与各地委的联络。经过周密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省委机关负责电台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尾街同和杂货行作为据点。省委先后派出苏华、饶刚生、陈德义、魏雪馨、陈辉明等人来福州负责联络和开展城市工作。1946年上半年,发展了宋子云、高振诚加入组织。不久,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联络总站移至宋、高的家乡太平山(山仔里)。此后,太平山(包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部旧址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238号(原下杭路108号)。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后,在抗战初期,为了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先后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公开或半公开活动组织,广泛组织动员民众投入抗日运动。1938年4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指示地下党员郑挺、舒诚等人筹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福州队。1938年6月初,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部正式成立,郑挺任总队长,欧阳天定任副总队长,舒诚任党团书记,活动场所设在台江区下杭路108号生顺茶行(现为台江区下杭路238号)欧阳天定家。民先福州总队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爱国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原79号)。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闽江工委,派庄征到福州开展城市工作。当时担任交通员的张章淦曾利用其叔父张依铀在闽轮修造厂当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苏华等鉴于闽江航线在沟通福州与闽北的南平、古田、建瓯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在闽江轮船公司内部发展组织,并要求梁宝通注意发展船上的党员。根据上级指示,梁宝通先后在“开封”“西藏”“兰州”号客货轮上当助机,将伊立惠、陈梅惠、姚连香3人吸收为中共党员。-1946年经批准成立党支部,梁宝通为支部书记。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在团结带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357号。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黄乃裳亲自捐款45000元以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用于建筑费用,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在台江苍霞洲选址建造成福州基督教青年会所。会所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抗战胜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该会所401号房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办公室设立了地下秘密交通站,成立了特别支部,支部书记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兼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福州市双虹小学革命史迹陈列馆
福州市双虹小学革命史迹陈列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菜园墩42号。双虹小学创办于1928年。它的前身是创建于清朝中叶的双虹书院,1933年曾一度改名为劳动小学;后为避免暴露政治倾向,仍恢复原名。福州解放后,改称沧洲小学。2001年,经批准复名为双虹小学。双虹小学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是福州地区较早燃起革命火种的地方,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福州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26年冬,当国共两党合作组建的北伐军进军福州时,台江后洲一带的林亨元(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郑太初、阮宝清、林春钦、王仰前等参加了国民党,并组织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取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湖革命据点村
高湖革命据点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1938年高湖村建立中-组织,李铁、孟起、王一平、林白、郑震霆、林永贞、何友恭等在高湖村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们以省抗战后援会名义在高湖村创办小学、夜校、工会、抗日后援队、儿童剧团等进行革命活动,成为与双虹小学、翠文小学齐名的“福州三大红色摇篮”。高湖小学夜校教员大多是共产党员,郑挺、李铁、卢懋渠都曾来夜校讲课。林白是常来常往,因为敢跟地主、恶霸、汉奸、-馆作斗争,为穷人谋福利,村民们都叫他是“吃生米先生”意即“不怕死的教师”。抗战胜利初期,高湖村地下党支部带领群众发起了“二·五减租”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二·
吴石故居
吴厝吴石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号,南偏西15度,占地面积602平方米,合院式民居,由屏风门、披榭、大厅、天井等组成。一进仅存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檩十一根,穿斗式,二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用檩十七根,穿斗式,明间以屏风门分割大厅为前后厅,厅柱为木质,较为高大,两边挂耳。该建筑规模宏大,构成完整,为吴石将军出生地,后吴石参加革命,此住所为其父母居住地,吴石曾回来居住过。吴石(1894—1950年),字虞薰,福建闽县螺洲乡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石与同乡好友吴仲禧一道投身福建北伐
中共福建省委螺洲联络站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螺洲联络站旧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祠堂前4号。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坚持--反人民,处心积虑要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他们一方面迫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呼声,与中国共产党签订停战协定,一方面加紧调兵遣将,部署内战。为了稳固后方,国民党当局对其统治区,强化法西斯--,采取特务加武装相结合的手段,置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于死地,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为了粉碎国民党-派的阴谋,中共福建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注意分散隐蔽,积蓄力量,粉碎福建国民党当局的“全面--、分区围剿”。1946年初,时任福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佛寺巷13号。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蓄谋以久的“九·一八”事变,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具有反帝革命传统的福州市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反日货活动蓬勃兴起。1932年初,市委书记陶铸、秘书曾志等住在天安寺旁的佛寺巷13号,此处即成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夏,日货涌进福州已泛滥成灾,9月1日,福建《民国日报》惊呼“福州日货之拥榕情形,可称已达沸点。”“福州口岸已成为华南第一日货销售最大市场。”日货的倾销严重伤害福州人民的民族感情,又影响了福州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日货
解放大桥战斗旧址
解放大桥位于福州市区,原名万寿桥,跨越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由叶飞指挥,分兵三路直取福州。8月17日,中路28军由朱绍清率领,82师和83师于17日5时先后攻入福州。82师主力及83师相继入城。前锋团迅速推进至万寿桥。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掩护其主力撤退,国民党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固守大桥,以猛烈的火力交叉网--桥面,并以小钢炮不断袭击江面和桥面,形成了坚固的火力墙。当解放军前锋团冲到万寿桥时,突然遭遇密集火力的射击,伤亡10余人,进攻受阻。团政委孙乐洵命令3营副营长魏景利组织几十人的突击队强行攻击,突击队
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
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郑氏祠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福州各界成立“福建抗敌后援会”、“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团体,中-员郑震霆等人发起组织福州青年抗敌宣传工作团,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郑震霆三兄弟和中-员林白、何友恭、林永贞等人在郑氏祠堂开办夜校,宣传抗日救亡。后将夜校扩办为茭湖小学,在祠堂组织抗日后援队,同时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郑氏祠堂为明代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60㎡,目前保存状况较好。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于1992年11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闽江工委白云寺会议旧址
城山白云寺位于城门镇白云村城山自然村(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区内),由于白云寺坐落在城山顶山坳处,人烟稀少、交通方便、南向下山200米即到三角埕福厦公路,北向下山直奔闽江魁岐,东边则是城山顶贫民居住点,两边与城门山小学接壤,路径四通八达是开展地下斗争首选之地。1946年2月,中共闽江特委派顾敏(即张树雄)、陈本湜等三位同志以香客的身份到白云寺烧香,暗中发展地下党员,成立中共三角程地下党支部(由林知仁任支部书记、林梧藩、林知清、林家源等三位同志任支委),随后由中共闽江工委南门区委书记吴克俊(即林克俊)带领闽江工委其他领导到白云寺驻点发展地下党组织,积极开展减
铁坑村游击队根据地遗址
铁坑村游击队根据地遗址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铁坑村。1945年8月,党组织派朱鸿连到铁坑秘密开展游击活动,积极发展一批党员。同年建立了铁坑游击据点,并逐步发展为游击队根据地。1946年,断联的城工部组织把主要的力量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3月初,林白同志带领革命者,将位于小北岭的五县中心县委转移到铁坑村,并在铁坑村隐蔽转移革命力量,发动群众发展游击战争,进行反霸破仓分粮斗争。铁坑村是连江、闽侯、罗源三县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当时每天在铁坑村进出的革命者有几百人,村民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为革命者带路、掩护和筹集、搬运军粮。而国民党的部队常常在山里迷路,被游击队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1949年的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在北峰岭头猪蹄亭山向国民党军队在福州的防守阵地发起攻击,打响了解放福州的第一-。猪蹄亭山又称猪蹄峰,强攻猪蹄峰是解放福州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该峰位于福州北门要塞,海拔524.4米,三面悬崖。1949年,国民党军第106军第50师派重兵把守,并在山前设置用木桩和铁丝网构成的鹿砦,扼住解放军主攻部队通往福州的咽喉要道。我军第28军第82师第245团3营于8月16日晚向该高地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先后夺取了猪蹄亭山北侧的两个山头,当天傍晚,在攻取主峰时受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这里长眠着革命烈士叶凯和王则炎。叶凯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09年6月11日,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13独立团政委、中共罗源县委书记等职。1935年农历九月十三日被国民党-派惨杀,壮烈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王则炎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11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员。1930年到江西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回闽后,长期活动于连罗一带,在创建和扩大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湖二三革命纪念馆
桂湖二三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桂湖垄头村。大革命时期,在福州北郊晋安区宦溪镇桂湖一带,以张长弓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有力地冲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因事件发生在民国23年(1934年),故称为二三革命。桂湖二三革命始于1934年春,失败于1936年夏,虽持续时间不长,但播下的革命种子已星火燎原。为缅怀革命先烈,在中共晋安区委、晋安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中共宦溪镇党委、宦溪镇人民政府在桂湖垄头村修建了桂湖二三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桂湖二三革命纪念馆于1986年12月被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郊区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