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景点介绍
塔仔金山墓葬群
塔仔金山墓葬群位于饶平县浮滨镇。1974年发掘,清理墓葬16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号墓位于山的顶部,其余分布在周围山坡上,排列分布无序。1号墓深达3.6米,其余都在0.8米至1.2米左右,墓的结构可分二类,一是有二层台,二是无二层台,墓坑大小不一,大的长达4米,宽2.9米,小的长只有1.2米,宽0.6米。随葬品一般都在墓坑中呈“纵向”排列。多者达36件,少者只有一件,出土的文物有:磨制石器(戈、矛、锛、凿、斧、环,璜和砺石等),陶器有尊、壶、豆、钵、盂、杯、罐、纺轮等,其中尊、壶、豆多为釉陶。纹饰有条纹、编织纹、方格纹、绳纹等。部分陶器有刻划符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顶大埔山墓葬群
顶大埔山墓葬群位于饶平县联饶镇深涂村的丘陵坡地。1974年发掘,共清理墓葬五座。其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点与浮滨塔仔金山墓群相同。较有特点的是出土的一件铜戈,亚腰形,长援,隆脊有棱,两则有刃,直内无胡,援与内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阑,且内有一圆穿,援部阑侧亦有一穿,通长17.5厘米,是一件原始型铜戈,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戈有明显区别,是广东地区发现的早期青铜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遗址
龟山遗址在潮安县归湖镇金舟二塘。年代为东周至汉。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出土陶器有罐、盒、钵、器盖等,纹饰有方格纹、曲折纹、篦点纹、水波纹、叶脉纹、三角纹、方格戳印纹、复线方格交叉纹等。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山遗
潮安神山遗址位于潮安县归湖镇梨树下神山南坡。年代为商周时期。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发现较多的陶片,有夹砂红陶、黑陶,泥质灰陶、褐陶,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菱格纹、叶脉纹、双线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米字纹等。石器有斧、锛、镞、环等。
梅林湖遗址
梅林湖遗址在潮安县庵埠镇梅林湖西北岸边。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与周代。1960年发现。堆积中含大量贝壳,种类有蚝、蛤、蛏、螺等。有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多见泥质陶,下文化层多见夹砂陶。出土陶器有釜、罐、豆、带流壶、网坠等,纹饰有绳纹、叶脉纹、篮纹、附加堆纹以及夔纹等。石器有蚝蛎喙、穿孔器、斧、锛、戈等。据遗物分析,下文化层的年代可能与潮州陈桥村遗址相当;上文化层则应晚至西周或春秋时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桥村遗址
陈桥村遗址位于潮州市湘桥区陈桥村沟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面积300平方米。1957年发现。堆积中含大量的牡蛎、蛤的壳体。有10个个体的人骨,多染红色,应属墓葬遗存,还有相当数量的牛、鹿、猪等动物骨骼,似为家养。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器类有罐、钵、杯,饰以螺丝划纹、线纹,部分施赭红色彩。石器有打制的蠔蛎喙、砍斫器、敲砸器及磨制的锛、砺石。骨器有斧、刀、锥、镞、针、簪等。其中蠔蛎喙最具特色,是取食牡蛎的特制工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饶平县海山镇隆北村中部刘氏家庙。为义勇军抗战指挥部旧址。1938年6月,日寇侵占南澳岛,妄图把岛作为进犯潮汕和广东的跳板。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连接推动和民众的支持下,国民党157师940团第一营,澄、饶、澳民众抗日自卫团共300多人,统称“义勇军”,以海山为-基地,在“刘氏家庙”设立指挥中心,抗击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该祠堂始建于明代,清代续建,为隆北村刘氏祠堂。坐南向北,二进二廊格局,道进开三山门。通面阔20米,进深28米,面积约560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抬梁构架。至今保存完好,有一定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氏大宗祠
在潮安区磷溪镇仙田乡,有一座坐西北、向东南,三进格局的宗祠,占地面积约六百五十平方米,该祠为仙田乡丁氏崇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之祠堂,堂号为丁宦大宗祠。该祠原为明代建筑,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后捐资重修,古祠焕然一新,宗祠前有明末礼部尚书黄锦公赠的石刻对联一副,联曰:官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崇名宦,千秋礻西土祀荐仙田。丁公允元,原籍江苏常州,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谏免盐铁税由太常寺少卿被贬为潮州知军州事。在任期间,主持在韩山古揭阳楼遗址建韩文公庙,把原城南的韩庙迁往韩山,并以唐贤赵德、宋贤陈尧佐配祀,题匾为“忠礻右庙”;主持增筑韩江西岸石墩,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节坊
忠节坊在潮州市区北门金山巷口,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潮州知府郑宗古为纪念宋末潮州摧锋寨正将、摄潮州军州事、民族英雄马发而立(马发事迹见《马发墓》条)。坊高5米,宽4米,为门洞式结构,该坊的牌楼现被水泥覆盖,未作剔除。坊额“忠节坊”三字为明代曾任兴化知府的揭阳进士黄一道所书,字迹刚正厚重,遒劲有力。1987年忠节坊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方伯第
上津方伯第位于湘桥区意溪镇上津村向西路,年代为明-清。2011年上津方伯第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府
卓府位于潮州城内中山路中段,是清代历任平镇营都司、潮州总兵、虎门水师副提督的卓兴府第。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卓府座北朝南,三进建筑格局,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梁画栋,甚为典雅。正座左右有前后通达的花巷,一边有二条,一边只有一条,但仍仿“四马拖车”的建筑格式。前门后厅有扇门,雕刻精美,门墙上还有玻璃花窗。府中石柱有方形、圆型、八角形,横直相间,式样大方,是潮州清代上层人物府第的代表作。1987年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卓府前有旷埕,埕前有一“麟吐玉书”的嵌瓷大照壁,照壁前有一口大池,围以石栏杆,旷埕、大池已填辟为马路多年,照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埠文祠
庵埠文祠,座落于潮安县庵埠镇复兴社区,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祀文昌帝君和孔子,为三进建筑,斗拱抬梁式木结构,后座屋面为重檐歇山顶,屋架横梁及各穿插,吊角均饰以精美的潮州木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默斋墓
孙默斋墓,俗称三女贵墓,在潮安县沙溪镇沙一村眠龙山,墓向东北,有碑亭,拜亭,均为花岗岩巨石筑成,碑亭四柱落地,上盖由几块巨石组成,碑文镌刻在亭后壁正中,为“明考将仕郎默齐孙公,妣耋寿孺人慈烈林氏墓”。碑亭前约10米处是庞大巍峨的拜亭,结构为三开间,纵深约三米许,宽约10米,八石柱托石楹,柱高4米多。屋顶全部由花岗岩石板盖成。每片石板大达3、4平方米。孙默斋墓俗称“三女贵”墓。相传孙默斋膝下无男,生得三女,但却招了三个显贵的女婿:大女婿是兵部尚书翁万达;二女婿是工部侍郎陈一松;三女婿是状元林大钦,故有三女贵之称。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大钦墓
林大钦墓在潮安区金石镇桑浦山状元埔,墓向西南。有碑亭,高约三米。亭内的藻井刻八卦太极图。横额刻“东圃佳城”四字。碑面正中书“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东莆林公墓”,右下角小字刻“孝子天继泣血立石”。林大钦,字敬夫,海阳县东莆都(今金石镇境内)山兜人,明嘉靖辛卯(公元1531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后以母老乞归家乡,卒于明嘉靖乙巳(公元1545年),年仅35岁。有著作《东莆先生全集》传世。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发墓
马发墓位于城区金山顶一览亭边,朝南偏东,碑石为民国初年民军首领孙丹崖所立,后被摧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迁往西湖山南岩附近,上世纪60年代又移回金山顶,“文革”期间墓碑被敲断,墓穴被毁平,1979年重修,筑回旧碑(残缺不全),再竖立于墓前。马发墓也称马公坟。马发,海阳(潮安旧称)人,南宋景炎年间为潮州摧锋寨正将。时元兵南侵宋帝赵昰(后为赵昺)避走广东边境,继续抵抗元兵。景炎二年(1277年)元将唆都率兵进逼潮州,知州叶侯闻讯弃官逃走,宋帝闻讯派安抚使至潮慰谕马发,着摄潮州军州事,称安抚使。马发率众坚守潮城,元兵屡攻不下。景炎三年(1278年)叛将陈懿又引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允元墓
丁允元墓,位于潮安县磷溪镇英山乡凤地。该墓方向座西北向西南。明代曾重修。碑高155厘米,宽153厘米,碑中行刻“宋祖考朝奉大夫知潮州事丁公妣县君念田黄氏墓”。该墓于明崇祯五年重修,公元一九八一年丁氏旅泰华侨捐资再次重修,现墓地两侧均绘壁画并配诗,记载丁允元治潮功绩。第一幅画为“湘桥彰德”,诗曰:“湘桥载誉传千古,费煞太卿一片心。世界石梁新式样,斯称首创众同钦”。第二幅画为“韩祠从祀”,诗曰:“韩伯丁公两太守,安澜兴学并功高。一祠永祀彰盛德,万古馨香荐礼牢”。丁允元,字叔中,南京常州人,官居太常寺正卿,为人生性耿直,忠于职守,声望昭著,淳熙间,因恳请赦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山腰城遗址
腰城是建于西湖山腰的小山城垣,也称湖山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建。在此之前的康熙十三年,刘进忠举兵反清,于西湖山腰上筑栅备战。康熙十七年,总兵马三奇、守道仇昌祚、知府林杭学沿原筑栅旧址建为山城,高一丈,宽六尺,广五百一十五丈。规模比郡城小,称湖山城。湖山城初建时设紫竹、水仙、西门、靖北四个门。经雍正、咸丰年间两次重修,增筑城墙,改变原有格局,使腰城南部与郡城相接。此后,湖山城因战火和后来的建公园绿化需要而逐渐颓废,现仅存残垣数十米。清光绪卢蔚猷《海阳县志》有较详记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关古窑遗址
北关古窑遗址在城区西北面距潮州西湖约500多米处,也称窑上埠窑址,与距此不远之北堤头古窑址以及潮州古城南郊的洪厝埠窑址第四层、竹园墩窑址第三层一样,同为唐代古窑址。出土物有碗、碟、壶、罐、盆等物,胎胚较厚重,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平底,满釉和环底器极少,与广东唐代器物主要特征相符,从壶、碗造型风格看,也为南北各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物所常见,本地唐“仪凤四年”墓也有同类出土,莲花瓣纹瓦当也具唐代风格。其实,除前述东郊笔架山古窑址外,潮州城的南、北郊等地(现均在湘桥区辖区内),都布满唐及北宋古窑遗存。如南郊洪厝埠窑址第二层、竹园墩窑址第二层,西、北郊的凤山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海蚀遗址
古海蚀遗址,在庵埠镇梅林湖西北牛头山南麓,为海蚀地貌,是潮汕地区沧海桑田的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急公好义坊
急公好义牌坊位于潮安县彩塘镇塘东桥边。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户部主事沈绍远之祖父二品封职沈学全暨其妻二品命妇沈庄氏建。为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通面阔约6.8米、高约8米。坊额面、背皆刻“急公好义”四字。坊正面内柱联刻:“义举慰庭闱题额书勋光昭圣典,尔德编畿甸救灾苏困泽洽穷黎”。直隶总督李鸿章书。外联刻:“饥溺关怀师上圣博施济众,蒸黎戴德祝仁人食报无穷”。毅勇嗣侯曾纪泽书。坊背面内柱联刻:“坊树酬庸彰善扬仁厥荣东粤,额题贲宠急公好义上辅皇朝”。两广总督张之洞题。外联刻:“坊以表型俎豆馨香食德报,额曰彰义门庭光耀播仁声”。礼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大臣宗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