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鞍山市旅游
鞍山市景点介绍
二一九公园
二一九公园鞍山市二一九公园座落在鞍山市区中部,以1948年2月19日鞍山市解放纪念日命名。二一九公园东依山青林茂的东山风景区,西临交通便利的繁华市区,素以真山真水闻名遐迩。园内山水相映,风景秀美,观赏动物繁多,游艺设施齐全,规模宏大,综合性强,每年接待游人达300万人次。全园分为水上游览区、花卉区、儿童游乐区、湖东区、动物区、游乐园等区域。其中由劳动湖、西湖、游泳湖等组成的水上游览区总面积为24公顷,湖上有大小岛屿5处,风格各异的桥、廊、亭、阁21处;位于湖中心的环翠岛上建有长478米,面积741平方米的览月廊和绿廊。花卉区占地5.2公顷,有各类观赏花
鞍山站前广场
鞍山站前广场鞍山站前广场,座落在铁东区,位于鞍山火车站东侧,经2001年改造,拆除中间有轨车道,广场已由现“中”字形变成“口”字形。她是以购物、娱乐为主的休闲广场。总面积34600平方米,其中铺装32200平方米。雕塑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朋”字造型高16米,线条飞动,恰是彩带;色彩变幻,犹如彩虹,体现鞍山人的热情好客与乐观豁达。写实造型的人物群像既点明优秀旅游城市的特征,又与“朋”字有机融合,突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思想内涵。喷泉主题为开拓、进取、创新。20种水型按音乐不同自由组合,变幻无穷,形成有声有色有景的艺术效果。通过气势磅礴、活泼
岫岩宝泉寺
宝泉寺座落在岫岩镇北3.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洋河沿村,位于兴隆山半山坳处,北倚青山,面临大洋河,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宝泉寺原寺建于1835年,即清道光15年,当时由40多名会首集资兴建。寺下院前有一泉池,水势旺盛,水质清澈,甘甜爽口,经检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是稀世宝泉,故寺以宝泉命名。寺中原只建有一座供奉玉帝的大殿,故俗称“玉皇庙”。后又陆续建起大雄宝殿、灵宵宝殿、千手千眼佛堂、弥勒佛堂、会经堂等。县佛教协会设在寺内。该寺每年四月十八举行庙会活动,吸引大批僧众、居士和游人前来,香港、台湾僧人和居士也常光顾。宝泉寺已成为岫岩县内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洋河漂流
大洋河漂流距岫岩县城4公里左右,全长12.5公里,共分为3段。第一段起点在大洋河东桥下500米左右,终点在小虎岭口子街村民组,全长5公里;第二段起点在小虎岭口子街,终点在小虎岭第四村民组,全长3.5公里;第三段起点在小虎岭第四村民组,终点在小虎岭第一村民组,全长4公里。顺河漂流而下,急流处波涛滚滚,皮筏如脱缰野马,缓流处波光粼粼,皮筏似闲庭信步。两岸青山状如翠屏,山映水中,水绕山行,恍如漂入仙境。真是“筏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除漂流服务外,大洋河漂流区还开展农家乐旅游接待项目。游客漂流完毕后可到农家院小住,自己亲手采摘一些绿色瓜果蔬菜,品尝具有满族特色
卧鹿山效圣寺风景区
卧鹿山风景区位于岫岩县城南26公里的杨家堡子镇松树村境内,以峰秀、庙奇、景美而著称。山中有一长约百米、形似卧鹿之背的青石脊,传说古时有一骑黑鹿的道人居住山中,死后化身青石脊,卧鹿山因此而得名。卧鹿山山势险峻,秀色可掬,景点随处可见。石制古庙——效圣寺效圣寺座落在卧鹿山脚下,因其历史久远而被当地人成为老古庙,是目前辽宁省内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制古庙。效圣寺原是一座三间房舍的草堂古庙,始建于唐。1981年辽宁省文物厅拨款进行全面维修,新建东廊房三间,修仿古山门一座,建花墙长60.4米。后又在西面建廊房三间。这座巨型庙宇,全是石质结构,正殿三间长9.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桩石风景区
对桩石风景区属城市近郊景区,四面环山,中间为小盆地,占地约15平方公里,位于鞍山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这里系千山山脉、千朵莲花山南麓,以峰秀、石峭、谷幽、松奇、花盛而著称,四季景色各异。这里几千年前的名字叫葫芦峪,又因有卧佛而改名卧佛峪。后因南北两座山峰上各竖立一石柱遥遥相对,故称其为上对桩和下对桩,山下的两个自然村落也因此得名上对桩石和下对桩石。2003年行政区划合并,上、下对桩石统称为对桩石村。对桩石村还因盛产南果梨而闻名,南果梨祖树就在该村。对桩石风景区最壮美的景观,当属后山上的“锅鼎石”。自从有了这个村子,“锅鼎石”就坐落在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座落在岫岩县城北出口西侧,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博览中心共有珠宝玉器精品屋1800家。会展中心拥有3万平方米的大型玉都广场,广场上有花岗岩铺设的地面、音乐喷泉与休闲绿地,可容纳上万人的大型会展活动。会展中心内部设有酒店、会议厅、商务中心、写字间、玉雕博物馆及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是世界最大的珠宝玉器销售和玉文化传播中心。在玉雕会展中心,您可以买到称心玉雕作品。1800个铺位,随您任意挑选。从重达几十吨的玉雕作品到小到寸许的微型小件,有传统的工艺品,也有旅游工艺品、养生保健品等各类品种上百种,且玉雕题材内容广泛
音乐喷泉广场
音乐喷泉广场位于县城西北部火车站前,总面积3.6万平方米。主要由雕塑、音乐喷泉、活动场地、草坪绿地、娱乐设施等部分组成。雕塑主题为“春的呼唤”,由三株不锈钢制作的“春苗”组成;音乐喷泉以团结向上为主题,15种喷水造型配合灯光变化,绚丽多彩。
仙人咀温泉
仙人咀温泉位于县城西郊前营子镇仙人咀村。温泉出水温度47度,水中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属碳酸钠型水质,长期洗浴,对人体消化系统等疾病有治疗效果。仙人咀温泉水已被引进县城,供镇内多家洗浴中心和近千户居民使用。温泉区建有度假村,各种服务设施齐全。电话:0412-7863333交通提示:从县城可乘专线车直达,发车时间早8点20分,中午11点20分,下午1点20分,票价2元;也可乘出租车,票价10元。
沟汤温泉
沟汤温泉位于县城西北的哈达碑镇沟汤村,古代被称为“神水”,有500多年历史。该处温泉出水温度最高可达48度,水中含有17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长期洗浴,对风湿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温泉区建有元茂温泉山庄,山庄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疗养浴池、桑拿浴池、封闭式游泳馆、宾馆等,是集疗养、洗浴、游泳、休闲、娱乐、宾馆、会议为一体的山庄。电话:0412-7902299交通提示:从县城可乘专线车直达,发车时间上午9点,下午1点40分,票价5元。旅游提示:温泉开放时间为早8点至晚11点,中途可到哈达碑玉器市场赏玉、购玉,从温泉至巨型玉体约17公里
罗圈背水库
罗圈背水库位于岫岩南部洋河镇境内,水域面积370平方米,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是鞍山地区规模最大的水库。从空中俯视,外形恰似一个巨大的罗圈,所以得名“罗圈背”。目前是国家A级风景区。水库四周山峰秀丽,山水相依,水天相接,风光宜人。水域内放养草鱼、鲢鱼、武昌鱼等10多个品种的淡水鱼。水库旁有2处度假村,可开展垂钓、捕虾、冲浪等娱乐活动。电话:0412-7933099交通提示:1.从县城乘坐至丹东、东港的长途班车。(发车时间上午6点20分、7、8点30分、10点,下午2点),到大楼下车,票价8元,然后步行1.4公里即到。2.从岫岩乘坐至洋河镇小客到洋河镇下
卧鹿山风景区
卧鹿山风景区位于岫岩县城南26公里的杨家堡子镇松树秧村境内,以峰秀、庙奇、景美而著称。山中有一长约百米、形似卧鹿之背的青石脊,传说古时有一骑黑鹿的道人居住山中,死后化身青石脊,卧鹿山因此而得名。卧鹿山山势险峻,秀色可掬,景点随处可见。石制古庙——效圣寺位于卧鹿山下,因其历史久远而被当地人成为老古庙,始建于唐,原为草房,清嘉庆年间改建为石结构。是目前辽宁省内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制古庙。当地人称“老古庙”。效圣寺正殿三间除门窗外,墙体、廊柱、梁架、屋顶、殿脊等皆用石料雕制,贸榫插接而成。寺四周墙体用条石砌成,石制廊柱力顶柁梁,巨大的石瓦严丝合缝地覆盖在屋
鞍山市龙泉湖风景区
岫岩冰湖山庄(龙泉湖风景区)位于鞍山市岫岩县前营子镇燕窝村,占地3700多亩,主要由拓展训练营主题公园、满族风情博物馆和休闲、旅游、采摘、度假场所等组成,是集游览、度假、住宿、娱乐、拓展训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级旅游度假区。冰湖山庄拥有辽沈地区项目最全的拓展训练基地之一,训练项目设计环环相扣,涵盖高空、地面、水上以及真人CS激光丛林野战等数十种项目,例如攀岩、空中断桥、太空行走、毕业墙等。冰湖山庄主营农家和满族特色饭菜,可同时容纳五百人就餐、百余人住宿。岫岩冰湖山庄(龙泉湖风景区)强调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将重点打造集满族文化、玉文化、龙文
龙潭湾风景区
龙潭湾风景区地处岫岩县龙潭镇境内,因湾内有深水石潭,传说深潭藏龙而得名。该景区面积2.5万亩,现为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龙潭十八湾,最具特色景点当属龙潭湾。龙潭潭面呈桃形,潭中为巨型石帮石底,上流之水从峡谷石缝涌往桃蒂,在潭中旋转后自桃尖泻出。潭水深8.2米,水质清澈、甘冽,含多种有益人体元素,潭面60多平方米,积水近500立方米。潭定西两侧叠石成崖,高15米。狮子饮水湾、金龟湾、珍珠湾、鸳鸯湾等湾湾相连,湾湾都有新奇景,湾湾都有故事传。龙潭湾风景区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林内的针叶林、阔叶林交融,尤以天女木兰花著名。
海城三学寺
三学寺坐落于海城的西南隅,始建于明代。整个建筑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藏经楼)、东西配房和禅堂等组成。建筑面积为219.4平方米,占地面积大约5700平方米。明代宝征年间重修。其建筑面积形式为歇山式殿顶,九脊。山门前刻有两尊石狮,伟立山门两侧,显的巍峨壮观。近年来,由于该寺主持方丈对寺院不断刷新,并有道士诵经,年香客游人达1.8万人次左右。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两日,香火较盛。三学寺在东北地区是唯一一家的佛学院。前殿、后殿均为歇山式建筑,系砖木结构,藏经楼二层,为硬山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木雕工艺精美,色调明快;五脊六兽,二龙戏珠等砖雕艺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城析木石棚
石棚位于海城东南17公里的析木镇姑嫂石村南山上,是由六块打磨光滑的花岗石板组成。一块铺地,三块为立壁,一块做棚顶,一块小石板为南门。棚顶的石板最大,长约6米,宽约5米,厚约0.5米,高约2.7米。其建筑形状很象一间小屋,故称石棚。石棚分为上、下两座,山上的为嫂石,山下的为姑石,故称姑嫂石。相传,古时候,当地住着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嫂子很贤惠也很勤劳,承担了全部家务,小姑子却好吃懒做,而且经常打骂-嫂子,时间久了,嫂子不堪忍受小姑子的辱骂和-,跑到山上化为石棚。小姑子追悔莫及,便在山下化为石棚。石棚规模宏伟壮观,被称为巨石文化,有的壁石或盖石重达几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铺战役遗址
1947年秋,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央战略决策,-司令员和-政委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4万余人,转战千里,长驱直入大别山,揭开大转折历史序幕。蒋介石急忙调兵追截,纠合22个旅的野战部队要予“聚歼”!刘邓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蕲春境内高山铺一带的有利地形,创造条件,诱敌深入,围歼尾追之敌。10月25、26日,刘邓指挥我军一纵十八旅、六纵第五十二团和中原独立旅用“拖刀计”将敌整编四十师(相当于军)及整编五十二师八十二旅,引入高山铺狭谷地带围击聚歼,共歼敌1.26万人。这次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第一次重要战役,极大地震慑了大别山的蒋军各部,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会寺
中会寺:在千山大安寺之北。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记:“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居其中。”故名中会寺。寺内建筑分主殿、前殿、禅堂、水亭、后阁等。寺宇前临海螺、净瓶二峰,背依犀牛望月峰。明人诗中所谓,“花香浮塔院,霞影落立岑。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即咏中会胜景。根据重修记载,中会寺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几经水火,多次重修,现在的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风格.中会寺分上下两殿,前殿临涧,后殿依山,布局巧妙。主要建筑除前殿、后殿外,还有天地楼、韦驮楼、钟鼓楼、禅堂等。殿内有精美的雕塑和彩绘。中会寺位于千山中沟,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居五寺之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山大安寺
大安寺位于千山南沟,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系鞍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寺内现存的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万历十二年(1584年)、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碑文中可以看出,中会在历史上多次遭受灾害,多次重修。山门为歇山式建筑,砖石结构,面阔一间,大脊雕二龙戏珠,两端有大吻。石券门楣上横刻“敕建大安禅林”六个字。山门两旁是石砌断崖,门外两旁有石狮一对,是民国24年(1935年)方丈童灵所立。韦驮殿在山门的北上方,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有回廊。殿内奉泥塑弥勒、韦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山温泉
坐落于全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千山北麓的千山河东岸,地处龙头山和凤尾山的环抱中。占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世界最大玉佛位于千疗西侧8公里处。千山温泉发现历史久远,据考明朝正德年间已具规模。清朝康熙21年康熙皇帝游千山时曾留有“汤浊可浴”的记载。后至满清、日伪时期,“千疗”曾被日军占领做为将校军官休养所,直至全国解放才被收回。“千疗”创建于1949年12月1日,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系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中国工人阶级建立的第一座职工疗养院。它是一座以矿泉水治疗为主、兼以各种物理康复疗法及森林、高山疗养因子为辅,病、健疗为一体的综合疗养院。千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