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鹰潭市旅游
鹰潭市景点介绍
樟树谷
樟树谷位于县城南部马荃至鱼塘公路旁,面积为50平方公里。因狭谷内樟树成林而得名。谷中狭长曲折,溪水潺潺,气清神怡。谷中景观有棋盘石、25代张天师的炼丹洞、磨仂岩、三叠泉等。在元泰定元年(1324年)由享受一品待遇的嗣宗师吴全节建“明成观”为此,这里还是明仁宗赐葬吴全节的风水宝地。
韬奋祖居
韬奋祖居是一座两层仿古徽派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其方位坐北朝南,北有竹林樟海,绿色葱葱;南有面积3亩的池塘,水面清澈;二楼正中悬挂的“韬奋祖居”匾牌由-手书,一楼正门两根廊柱上的楹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是郭沫若先生为纪念韬奋先生亲手所题。一、基本概况韬奋祖居坐落于信江之滨,隶属余江县潢溪镇渡口村委会沙塘村小组,全村550余人,兴建于1965年的中潢圩堤使村内600亩农田年年丰收、物产丰富,成为鄱阳湖原粮生产基地之一。沙塘村地理位置突出,东临鹰潭,北靠信江,206国道从村西而过,水陆通畅,四通八达。村后沿信江河
安仁县衙门
安仁县衙门始建于宋端拱元年(988年),元壬辰年(1352年)被毁,明朝元年予以重建,在明、清两朝战乱中多次被毁、受损,但都得以重建或修复。经道光二年大规模的重修扩建,安仁县衙门已具较大规模,设有川堂、大堂、头门、后衙及左右司房,大堂题扁为“天理、人情、国法”,头门外牌坊左边题写“士秀”,右边题写“民淳”,至清咸丰年间部分县衙建筑被毁,民国6年(1917年)再获修复,修茸后的是县衙门,座北朝南,占地5000平方米,共5进,依次为大门(八字门楼)、厢房(带过冈亭)、大堂、长厅、住房,西边没有监狱。过冈亭在抗战间被日机炸塌,1945年县乡绅捐钱修复,后在“文
余江天鹅湖
天鹅湖位于洪豪公路旁,距206国道1.5公里,距仙水岩3公里,距320国道约9公里,景点包括古村屋、小马祖岩、万山岩、千佛洞、保家峰、螺蛳岭、碣石峰等10多处(其中保家峰、螺蛳岭、碣石峰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涉足于此。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于崇禧九年十月到此一游,并在日记中记下了这里的岩洞、寺院等;清代乾隆帝登保家峰吟诗抒情,故事至今流传在民间;著名禅师马祖曾到此讲经,引来许多僧人在长约半里、连成一片可容纳千人的岩洞中筑屋为居,至今石壁上还有当年僧人凿留下的圆印。保家峰下的天鹅湖碧波荡漾,傍晚彩虹出现于水天之间,蔚为壮观。被人誉为“南方
锦江古镇
锦江古镇锦江原为安仁老县城,建县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锦江自设县开始至1961年为县城所在地。古县城锦江名胜古迹、古文化遗产甚多。孔庙槐荫,柳祠桧色,玉真墨迹,果老丹池,市心塔影,山后书声,锦江渔坊,黎浦商帆等安仁八景诉说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了不少墨客与骚人来此漫游赋诗,寻觅仙境。杨万里、朱熹等历代文学家为此写下的“余干溯源至安仁”、“安仁晓行”等著名诗篇,勾勒出千年前的锦江群峰俊秀,碧水波清,山川灵秀,水路通达,船帆点点,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锦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好学之风盛行,明清两代兴办的诸多书院,给这座千年历史古城谱上了浓厚的文化古
余江九龙峰
九龙峰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为武夷山余脉隆起的九座山峰,因其形似苍龙而得名。它北起九龙水库,南至吴岭源,东西两侧由九座山峰构成两道天然屏障,形成北南走向的十里狭谷。该地自然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加之地理位置险要,被称之为“绿色的海洋,花鸟的世界,名人之故里,兵家之要塞。”这里是中国十三大土匪寨之一,有江西开山鼻祖长沙王吴芮的遗址,有成片的板栗林、杨梅林、枫树林,还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倪镗的故乡。
马岗岭
马岗岭位于县城东面3公里处,1997年8月5日,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山上有许多商周时期的素石陶片,树木茂盛,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许多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山中古有“三仙祠”,今有马鞍寺、韬奋亭,是旅游避暑考察特色公园,现成为城区居民的早晚锻炼的氧吧。
兜率宫
兜率宫:在仙岩极顶上有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叫“兜率宫”。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百凤朝阳与七星拱斗:当年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张继先,也是在此观赏美景,欣然写下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绝美佳句。以“雄狮回头”峰为界。以南,群峰森立,做奔驰腾状,叫“百凤朝阳”组峰;以北,七峰并峙,真指长天北斗,为“七星拱斗”组峰。泸溪河岸的仙桃石、莲花石、无蚊村等景观,在这里也一览无余。有时浮云从山间飘过,清风徐徐风吹来,俯瞰眼前的山
仙风桥
仙风桥:将仙岩与河豚堡连接起来的桥叫仙风桥。两山之间一壑之隔,山下仰视,这座桥就仿佛是天宫中的仙人桥一般,我们走在桥,仙风吹来,像是在天宫中飘忽一样。这一景致,曾有古诗云:“玉壁凌空一线穿,鹏程有路莫争先;无人俯视如岩穴,有客仰观若洞圆;非凿匡衡留多月,岂闻孙敬笼朝烟;光腾隙地分南北,须识此中别有天。”让我们迎着仙风,走过仙风桥,继续游览仙人城。
仙姑庵
仙姑庵:庵堂依洞穴而建,洞内可容人,洞分前后两部分。前厅供奉着观音全身塑像,两侧分别是文殊与普贤;前厅东侧供奉着地藏王,西侧供奉着花仙子。后厅为生活区,过去庵内十几位尼姑就住在此。仙姑庵始建于宋代,原名“仙岩上寺”,是一处僧寺。宋熙宁间(1068-1077年),有宝月禅师自浦城来,这里初无路登,禅师缘石至岩上。从此,往来人逐渐多起来,禅师授徒。元代,寺僧彬公又重新修葺殿宇。尼姑上山后,僧寺改为尼姑庵,起名“仙姑庵”,供奉观音、地藏王等菩萨,香火更加旺盛起来,直到民国年间,鼎盛时,庵内共有18位尼姑。
仙岩门
仙岩门是仙人城三道古山门中的第一道门。“仙岩”二字,是由江西已故书画家彭友善老先生所题。门前一对石麒麟,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仙人城的保护神。我们将沿着这级级台阶,寻觅仙人足迹,享受古代仙文化的沐浴。那么,此处“仙驻几何年,问山不语”;然而,“城高若干尺,登峰自知。”仙贝石与仙鼠石:我们已登上第100级台阶,大家回头朝西看,这座匍匐在地的巨石,是不是很像一只巨大的贝壳,一道道斜纹活灵活现,这叫仙贝石,据说这是海龙王派来的神贝大仙,为仙人城镇守山门,看它一动不动是多么忠于职守。大家再向南看,高山下也蹲着一巨石,这叫“仙鼠石”,胖乎乎的身子,尖尖的嘴,一条长尾巴
“四门山”红色堡垒
赣东北苏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贵溪白田乡“四门山”红色堡垒。白田乡位于贵溪东北部,全乡共有革命烈士600余人,其中姚家村委会在四门山红色堡垒壮烈牺牲的烈士就有300余人。白田乡“四门山”红色堡垒是赣东北苏区在方志敏主席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由于叛徒告密,才丧失政权。堡垒中19位同志顽强抵抗直至炸毁堡垒与敌人同归于尽。为纪念革命烈士,1952年在“四门山”红色堡垒旧址修建了烈士纪念碑。
血防纪念馆
余江县“血防纪念馆”是江西唯一、全国最大的血防展览馆。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县城中心区域,由著名书法家吴作人题写馆名。全馆占地面积6483平方米,建筑面积2345平方米,为四舍院式结构,建筑风格朴实、壮观。正门前景中心广场,与广场另一侧的“血防纪念碑”遥相呼应。纪念馆主体部分高12.66米,正门外廊两则耸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顶额枋装饰“春风杨柳”、“白云飞燕”浮雕图案,与诗词意境相得益彰。展厅环绕内庭排布,厅厅相连,自然流畅。内庭设计雅致,水池、拱门、踩石、花木错落其间,令人心旷神怡。馆内由序幕厅、第一展厅(苦难篇)、第二展厅(消灭篇
龙虎山正一观
无斗米道的发祥之地——正一观。鲁迅先生说的好: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而中国道教发祥地就在龙虎山麓的正一观原址。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桑海沧田。“天师苗”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押,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仙女岩
举世无双的天下绝景——仙女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龙虎山的自然景观仙女岩,却是华夏唯一、域外无双的奇中之奇!这一绝景,深藏于泸溪河畔的曲径幽处,坐南朝北,数十丈高,其形态逼真,自然平和,豪不忸怩作态,被称为“大地之母,万灵之源”。这一绝景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兼巧俏与敦厚于一身,踞万仞之上、俯忆兆生灵。山有绝景当为名山。龙虎山拥有此景而闻名,仙女岩又饱醮着龙虎山文化更平添了浓浓仙气。
龙虎山象鼻山地质公园
象鼻山地质公园是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泸溪河东侧,与清澈见底的河水并驾齐驱,形成龙虎山水陆联游的最佳线路。这里一座形象逼真、巨大无比的天然石象立于山中,硕大的象鼻似乎从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惟妙惟肖、灵性暗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象鼻山游览区是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峰崖崔嵬,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腾萝倒挂,瀑布斜飞,极具奇、险、秀、美、幽之景观特点和千姿百态的造型特征,是难得的一处丹霞地貌的景观集锦和科考、休闲之地。地址: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风景区类型:地质地貌山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
贵溪仙人桥
城东南距市区约1公里处有一岩,下空,似一桥高架于山坞中,因其中空如月,故称月桥岩。月桥岩东西走向,西部陡峭处,壁立10余米;东部山势呈坡形,可缓步直抵岩顶。顶部高穹圆整,约20余平方米。置身岩顶,可一览贵溪城池全貌。在月桥岩西5米处有奇石,高约4米许,其状宛如一正襟危坐老人守护着月桥岩,故月桥又称仙人桥。《徐霞客游记》中,称月桥岩有“驾虹役鹊之巧,恐不迨此也”。石壁上曾有遗句:“此处神仙迹,神仙到此么?山花常带笑,野鸟自来歌”。
贵溪象山书院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创建地。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
曾家古建筑群
曾家古建筑群(含曾在公祠、曾云公祠、中将堂、会友堂、赏月台)一、地理位置务义港曾家清代建筑群,位于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村小组,泸溪河的中游,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和上清天师府接壤。交通便捷,铁路有鹰厦线,设有圳上火车站;公路有鹰潭至冷水至资溪公路且路面均已水泥硬化;水路有泸溪河直通天师府和龙虎山。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树木苍翠,设计别致,环境优美,用料考究。二、范围面积“务义港”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间(公元1765-178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为“曾氏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漕源瀑布群
漕源瀑布群位于贵溪市南部山区耳口乡境内风景秀丽的泸溪河畔,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范围内,公路距鹰潭市区40公里,瀑布北接武夷山脉,南连泸溪河,途径漕源村。瀑布群四周山高林密,树木苍翠,环境幽美,动植物资源丰富,夏日气候凉爽。瀑布群相连的瀑布有三层,其中第二层气势磅礴,最为壮观。观赏瀑布可先乘竹排进行漂流,再徒步观赏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是人们避暑、登山、休闲的好去处,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