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旅游
济南市景点介绍
纬十路50、52号德式建筑
位于槐荫区纬十路50号、52号同为德国人建。50号为一座红砖砌筑的四层碉堡,据说日本人接管后当做屠宰场。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4.1米,南北宽8.4米。一至三层窗户为矩形,四层窗户为拱券形。屋顶东西两端为平屋顶,中部硬山双坡顶。楼内为木地板、木楼梯。52号位于50号南侧,紧邻50号。此建筑建于1919年,为一座坐北面南的二层楼房,硬山式。一层有三个拱券式入口,二层开矩形窗户。两座楼房为同一时期所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纬七路72-2号德式建筑
纬七路72-2号德式建筑坐东朝西,砖石结构,墙体下部为毛石砌筑,上部为红砖砌筑,屋面覆机制红瓦。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四路394号德式建筑
为省建设厅旧楼。此楼为三层西式洋楼。坐南面北,平面为矩形,共三层。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4.9米。砖石结构,石砌墙基。入口位于建筑南北立面中部,北主入口外有四根西洋柱支撑的门厅。建筑南面有阳台,券柱式,下面有砖砌横杆,另有“凸”字形的窗户。建筑东西立面在靠近南侧的竖向方向也有“凸”字形窗户,其它则为矩形窗户。建筑内部每层沿入口方向为过廊,两侧各有两个房间,全为木地板,木楼梯。楼梯间位于过廊南头,为双跑楼梯。整个建筑外立面抹砂浆装饰。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商埠区变电室建筑群
济南商埠区变电室位于市中区经三路中山公园北门东侧、经四路大观园北门西侧、经四路山东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南门西侧、纬三路德孚洋行旧址西侧,槐荫区经二路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北门西侧、经三纬七路路口东南侧。是济南市有了统一的城市电网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均建于民国时期,包括经二路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北门西侧变电室、经三纬七路交叉口东南角变电室等共2座近现代建筑。这些变电室造型各异,均为砖石结构,下部为毛石墙基,上部多为红砖砌筑,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屋顶有攒尖式、悬山式、孟沙式、双坡变折式、四坡式等多种形式,屋面多用红瓦,建筑形式十分考究,是商埠区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六路德鑫里传统民居
经六路德鑫里传统民居位于槐荫区经六路259号(北屋)、261号、265号、267号、269号(北屋)、271号、273号、275号、279号德鑫里传统民居,建于1934年。是由当时两户家境富裕的张家和闫家建成。起初为四个大院,后由于住家的不断更迭,现存建筑布局已有变化,为六个传统四合院另加几处传统民居建筑。其中265、271号院落为中西合璧,门楼为西式拱券、山字形女儿墙门楼,正方为四坡顶,带前廊,仿爱奥尼克的西式檐柱,室内为木地板,271号的正房还带有地下室。其余院落布局均由大门、南倒房、东西厢房和正房组成,建筑均为硬山式,正房五开间,带前廊,木质檐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教堂村钟楼
三教堂村钟楼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三教堂村旧村址西北的水塘之中。为石质建筑,坐东面西,高约2.5米,整个形制为四柱歇山顶亭形,保存较好。其平面为正方形,基址被淹没在水塘中,占地面积约7——8平方米。台基上立有四根四边形立柱,方柱抹角,高度不详,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钟楼顶以若干块青石刻制、垒砌而成,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龙吻,四面屋檐刻有瓦垅,檐口刻有瓦当、滴水。该钟楼是槐荫区保存较好的一处近代石制小品建筑,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于原处,是研究当地民俗宗教与地方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家庄钟楼
申家庄钟楼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申家庄旧庄址的西北。此处原有申家庄土地庙,坐东面西,后土地庙倾圮,现仅存钟楼一处。该钟楼为石质建筑,整个形制为四柱歇山顶亭形,保护较好。其平面为正方形,基址被埋于地下。台基上立有四根四边形立柱,柱均高1.8米,方柱抹角,宽0.33米。两柱外边线为1.8米,台明占地面积约7.64平方米。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南向额枋上刻有“声大远闻”四字,同面的两柱刻有楹联,其联曰:“音传精舍,唤醒梦迷人;响镇梵宫,惊醒名利客”。钟楼顶以若干块青石刻制、垒砌而成,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龙吻,四面屋檐刻有瓦垅,檐口刻有瓦当、滴水。据当地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店峨嵋山古建筑群
峨嵋山古建筑群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大金庄西峨嵋山上。清初大金庄金某所建,因其好佛,取名大悲寺(大慈大悲之意)。清同治年间在山南建二仙祠,清光绪年间建文昌阁,逐步形成由大士殿(正殿)、东西配殿、文昌阁、钟鼓楼等组成的寺院。后殿宇逐渐坍塌,现仅存有一大殿、钟楼和数通残碑。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南面墙壁贴有一层青石,东西山墙为砖石砌筑,顶上覆黑瓦,现其顶部大面积坍塌。钟楼为石质建筑,整个形制为四柱歇山顶亭形,保存较好。其平面为正方形,台基由条石砌成,无柱础。台基上立有四根四边形抹角立柱,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两根石柱上刻有楹联。钟楼顶以若干块青石刻制、垒砌而成,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店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东。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龙山文化、商周、汉时期古文化遗存。20世纪90年代进行文物普查时,曾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灰陶罐口、夹砂黑陶鼎残片,西周泥质灰陶罐口、豆残片,汉代泥质灰陶盆口沿、罐口沿等。遗址地址与历代文献记载之祝阿故城相符,是济南市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本次文物普查采集的标本有商代的泥质褐陶罐口沿残片、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壶口沿残片、汉代泥质灰陶罐腹残片等。该遗址对研究济南地区龙山时代及商周的聚落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12月20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亦被《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收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琵琶山万人坑遗址
琵琶山万人坑遗址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街道南辛庄西路138号,年代为1937年。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西路138号,济南试验机厂内琵琶山以南。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济南后,日军华北支那方面军所辖第十二军、四十三军,于1940年秋,强迫济南人民住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墙、修筑堡垒,营造杀人基地。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军在琵琶山下无数次残暴屠杀我抗日军民,致使此处尸体纵横、白骨累累,被群众称为“万人坑”。为搜集日本侵华战争罪犯的罪证材料,1954年12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指示,济南市检察院等单位对“万人坑”中8个坑穴进行了发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梨花公馆旧址
梨花公馆旧址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年代为1941年。“梨花公馆”是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时期日本特务驻山东济南的--对外的称呼之一,也是该建筑群的官方名称。作为--的“梨花公馆”成立于1941年,直属日第十二军参谋部,其头目为速水信一,因其妻名梨花,故称“梨花公馆”。“梨花公馆”专在宗教团体中开展特务活动,掌握教会事务,拉拢、训练亲日教徒。该建筑群为一组里弄式建筑群,由五个独院组成。里弄入口坐南朝北,入口建一西式门楼,建筑均为砖石结构,墙体下部为料石砌筑,上部为红砖砌筑,总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2015年6月23日,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清区博物馆
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自1984年9月成立以来,藏品数量逐年增加,现所藏文物年代总跨度达8000多年,特别以青铜器、车马器、玉器、石刻类见长。部分文物分别在1985年、2001年、2005年多次应邀出国展出,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荣获“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墓出土文物的入馆陈列,给博物馆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下,立足本地,扎根地方,扩大展览面积到1600平方米,相继举办了“双乳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专题陈列、“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图片展”、“长清通史展”等。馆藏精美绝伦的玉器、车
章丘博物馆
章丘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藏文物达到2万余件,包括金属器、陶器、瓷器、书画、漆木器、骨角器等,种类繁多,不乏历史研究价值、文物收藏价值兼具的珍品。2016年新年伊始,章丘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层3个常规展厅包括章丘古史展、洛庄汉墓出土文物展、危山汉墓出土文物展,展出馆藏精品文物1800余件。地址位置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清照路135号。邮编:250200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六开放。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
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
胶济铁路济南车站于1915年建成使用,为德式建筑,是一字型不对称,两层楼高。大厅原为12米高大厅,后被日本人加层,又打通东西两座副楼。大厅内部均为大理石砌成,地面有五组太阳拼花;东墙上有狮头水池遗物。西墙有打成门的原售票窗口。东楼为普通和贵宾候车室,西楼为独立外门,经营旅馆和商贸。外墙以六颗爱奥尼克柱、落地窗及五彩玻璃夺人眼目。这里的西楼成了“济南铁路美术馆”;东楼为“百年胶济铁路陈列馆”,大厅有标牌介绍胶济铁路发展史和建筑介绍。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乡老庄村北青铜山阳悬崖上,是山东地区现存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躯,造像坐北朝南,宽5.4米,深5.1米,高9.25米,主佛高9.05米,占据窟中主要位置,为唐代凿刻,居全省雕凿佛像之首。2019年10月7日,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主要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东至龙山街道焦家村东首沟壑及其南向延伸线,南至龙山街道董东村西南300米处水渠及其东西延伸线,西至历城区唐王镇河阳店村西侧南北向乡村路及其南向延伸线,北至黄(桑院)傅(家村)乡村路。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焦家遗址东西800米,南北700米,总面积56万平方米。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遗址中部略隆起,以西400—500米处有巨野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处于古代文化发展底蕴极其深厚区域的核心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亭泉
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因附近亭阁泉溪而得名,位于珍珠泉东8米处。池长2米,宽1.8米,深2米,以自然石砌岸,南、北、西三面绕以石雕护栏。东面为山石叠成的假山,古朴自然,山石上镌王讷(墨仙)题写的“溪亭泉”三字。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现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溪亭泉在人们的心中,必定与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联系在一起。“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品味着杰出的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遐想着当年溪水潺潺,亭台楼榭,有位佳人,荡舟溪亭泉中。现今位于珍珠泉旁的溪亭泉,已经没有了女
散水泉
散水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珍珠泉大院内,北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巡抚院署大堂。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因泉水奋涌,涟漪旋回,聚而复散而得名。1981年重修泉池,长、宽各1.6米,深2米,石砌池岸,加建石栏。南岸栏板上镌“散水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书写。池内水清见底,晶莹碧透。该泉泉水清澈,须眉可辨,天光云影、亭阁绿柳倒映其中,明丽如画,深邃隽永。有诗赞曰:“珠泉东向水萦回,荡漾涟漪去复来。时有濯缨佳客至,方池如鉴绝纤埃。”
濯缨泉
济南的濯缨泉亦称濯缨湖,俗称王府池子。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西路。濯缨泉长30米,宽19米,池岸石砌。盛水期水势甚佳,有泉眼数十处,处处水涌若珠,层出不穷,长流不息。濯缨泉泉流成溪,沿西北曲水河潺缓北去,过起凤桥,流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2004年4月被评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名列第19位。濯缨泉曾被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腾蛟泉
腾蛟泉,为济南珍珠泉泉群的21处泉池(含失迷泉池2处)之一,在新评出的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三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该泉位于旧城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邻近与起凤桥街的交叉路口。泉池呈长方形,深1.5米,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腾蛟泉”之名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即王府池子)、朱砂泉等诸泉汇流入大明湖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